近年来,LED(发光二极管)照明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在国际国内的照明领域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业内专家普遍认为,LED在照明领域的应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发展空间巨大。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兴起,国际LED照明产业正在向中国进行产业梯次转移,这使中国的LED照明产业具有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
LED照明的巨大前景,迅速引发了国内LED照明的投资热潮,很多企业纷纷上马LED照明生产线,投入大量资金,积极抢占市场份额。然而面对这股LED投资热潮,业内专家认为,尽管作为新型的节能照明产品,LED的发展空间很大,但是对于LED照明产业的发展路线、投资方向及如何快速实现群体突破等问题,企业和投资者还要冷静思考,以正确把握发展方向。
别把推广LED的好“经”念歪
我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广各种节能照明产品,LED生产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政策和利益的双轮驱动下迅速铺开。几年之内,我国已经涌现出2000多家LED企业,这样一个数字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
不可否认,LED在照明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很大,也是我国节能照明产业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LED的技术成熟程度如何?主要应用领域在哪里?市场规模有多大?在这些问题没有弄清之前,盲目投资很可能会把好“经”念歪。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而急于上马项目,为企业换来的可能不是巨额的利润,而是恶性竞争,是一次又一次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有的企业在没有真正了解和研究LED的发光特性的情况下,就盲目投入生产;有的企业看准了LED的发展潜力,却对其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没有充分的认识;也有的企业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技术和生产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业链环节。这就导致其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难免遇到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是仅仅靠加大宣传就能够解决的。无论是个人,还是各级政府,在工程中应用LED光源必须是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的。一些企业抱着先生产、再“公关”的态度投资项目,其结果恐怕难以“尽如人意”。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国家也应给予正确的引导。LED行业的发展离不开LED技术的发展和规范的市场行为,这些都需要政府的支持。我们也希望政府能对资金正确引导,对市场加以规范,使LED行业良性发展。
LED作为道路照明缺陷尚存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副秘书长窦林平认为,现在市场存在着一股过热投资LED产品的倾向,一些企业对LED产品的生产和投资比较盲目。比如目前,在企业中兴起了一股生产LED道路照明的热潮。他认为,以LED为光源的交通信号灯、景观照明、装饰照明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其技术较为成熟,但是作为道路照明,LED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急需解决。
窦林平说,道路照明灯具是具有很高照明要求的产品,道路照明效果的好坏、照明技术指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司机的视线及行车安全。目前多数开发和生产以LED为光源的道路灯具的企业,并没有很好地了解和研究LED的发光特性,而是简单地将原来的道路灯具外壳配上LED光源,或是简单地将LED平铺在灯体上并折成一个角度以增加照射面,其所形成的照明效果并不理想。
和普通的高压钠灯或金卤灯相比,LED光源发光角度较小,因此有效照射面的亮度更大,方向感强,所以在局部照明上有优势,正是因为如此,LED才能在一定程度实现节能。然而LED应用到路面照明后,问题就凸现出来了:路灯每根灯杆之间都有规定的距离,而由于每支光源发光角度小,光线比较集中,就导致了两个灯杆之间部分的亮度明显暗于灯下,这对于路面照明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此外,LED比其他普通光源色温高,达到了6000K左右,色温越高则在视觉效果上就会使人感觉“越冷”,会让人产生视觉误差,不利于司机准确判断事物,存在着安全隐患。而如果降低了色温,则光源亮度也会随之改变。总之,窦林平认为,LED作为道路光源,其照度、照度均匀度、亮度、亮度均匀度、眩光、显色性、光衰等问题目前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国内现在也极少有地区应用LED作为道路照明,甚至有些城市尝试着在某条道路上采用LED作为道路照明后并没有获得良好的效果,最后只能换掉。
与此同时,开发和生产以LED为光源的道路灯具的生产企业却越来越多,初步统计已经有数百家企业,其宣传和推广势头很猛,也纷纷投入了巨额资金。窦林平坦言,这对企业而言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可能有些企业的决策者认为,及早投入生产可以抢占一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是生产企业还是要更多地关注LED光源技术的发展,投入科研力量,然后根据光源的技术水平,科学、合理、适时地开发和生产与LED发光特性相匹配的灯具,不应该盲目投资。
投资大周期长上游技术被垄断
业内人士认为,LED照明产业属于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强度大,技术难度高。目前一些行业外资金看好了这一市场,陆续进入LED照明产业,有助于该产业形成规模,但这些企业应该做好心理准备,投资LED很难很快见到市场效益。首先从产业链角度讲,从芯片成型到封装到二次应用,各环节的产业化重点和控制点完全不同,战线非常长。其次,期望回报高的资金往往选择投资做上游芯片,这个环节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和人才的风险尤其大,所以做芯片很难在短期内见到效益,甚至要做好亏损的心理准备。投资做封装和下游产品风险会小一些,但很少有投资者愿意做微利产品。实际上在LED业,如果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内部磨合,就只能做微利产品。在白光照明市场方面,目前主要的问题还在于技术攻关、成本能力等,市场潜力虽然大,但技术成熟速度不会太快,因而也导致了市场成熟速度不会太快,虽然应用领域拓展较快,但真正形成规模化市场却比较难,因此即使有资金注入,也很难立见成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关键技术需要较大投入,由于形成成熟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被市场接受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投入资金也不会立竿见影地获得回报。投资大,周期长,这是需要国内企业正视的问题。所以说,尽管LED照明发展潜力巨大,但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成本还不能显著下降,投资者尤其要选择好时机和投入方式。
此外,上游技术几乎被国外垄断也是行业内存在的严重问题。目前LED照明领域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际上几个大公司手中,包括美国的流明(Lumileds)、科锐(Cree)、德国的欧司朗(Osram)、日本的日亚(Nichia)等。中国LED产品的性能、质量还处在中下水平,产业尚处在起步上升阶段,与这几个国家相比还非常弱小。窦林平告诉记者,目前国内LED产业的竞争虽然十分激烈,但基础研究、开发不足,急于加工和销售LED产品,恐怕难免导致重复投入带来的恶性竞争。因此,加强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应该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