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大陆厂商盘活产业链
“虽然日韩厂商紧缩对台面板的采购,但这是一个逐年减少的过程,短期不会对台湾面板业产生致命性的打击。”盛哲表示,“台湾面板厂商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减缓面板扩产的步伐;二是与大陆整机厂商在面板领域展开合作。”
不过第一条路似乎并不可行,就在前两天,友达光电的首席运营官LJChen对媒体表示:“友达将在2011年—2012年上马第10代和第1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从而使得50英寸-60英寸甚至以上尺寸的切割更经济。”而在此之前,友达第8.5代面板生产线在2009年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将实现量产。他对友达频繁扩产原因的解释很简单,友达预计液晶面板市场总体的供给情况还是非常紧张的。奇美也放出豪言声称,2009年奇美液晶面板的产能要超越所有对手。
“液晶面板的供求关系很快将从供不应求又回归到供过于求的状况中,因为买方市场提前到来,这对拥有世界六成面板产能的台湾厂商来说压力不小。”GfK中国行业研究与定制服务事业部总监叶平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不过,台湾厂商又不得不贴近电视大屏化发展的趋势,所以继续投资建立新的生产线也是有必要的。
那么,要释放第5代、第6代和第7代生产线过剩的产能,台湾面板厂商能做的要么就是像奇美一样做自有品牌整机或像华映那样控股终端整机,要么就是和大陆整机厂商寻求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
“奇美推自有品牌电视、华映控股厦华,这种方式对消化产能有一定帮助,但相对日韩厂商紧缩后产生的‘缺口’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盛哲告诉记者。所以台湾厂商应该利用目前两岸合作政策开放的大好条件,和大陆整机企业寻求液晶面板方面的合作。
事实上,在液晶模组方面已经有大陆和台湾企业良好合作的基础。记者了解到,包括友达、奇美、华映、彩晶、群创等在内的台湾面板厂商早在2002年就开始在大陆布局模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