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友达宣布计划后,传台湾另一家面板大厂奇美电也不甘示弱,喊出下半年也将投资数百亿元在高雄投资十代厂计划。据称,两大厂未来三年在台投资合计将约1500亿元,欲囊括全球一半的十代面板生产线产能。于此可见,我国台湾厂商与日韩企业的竞争趋势将更加明显。
与夏普选择和索尼合作的方式不同,友达光电选择了独资的方式建设十代厂。陈来助说:“友达目前倾向用自有资金建厂,在争取更多品牌订单的前提下,我们的资金足以应对。”
陈来助所说的订单,实际上就是友达十代线成败的关键。
张兵告诉记者:“友达与夏普的区别就在于夏普既是上游厂商也是下游厂商,其面板的制造更多以自用为主,而友达只是上游厂商,其生产的面板主要是向外销售的。”所以友达挑战夏普,关键则在于订单的量是否足够。
然而众所周知,在2007年-2008年间,日韩面板业已形成“索尼-三星”,“东芝-夏普-先锋”、“松下-日立-佳能”等三大阵营。这就意味着,夏普的十代面板除供给索尼外,还将为东芝、先锋等盟友提供,这些厂家足以消化夏普的产能。
对于友达来讲,必须找到合适而又稳定的买家,才能释放出产能,取得利润。近期,日韩企业正在减少采购台湾面板,友达自然会把视角转向大陆厂商。
现在大陆液晶市场迅速膨胀,对于大陆厂商而言,如果能借此机会与友达在十代线上达成共识,这会大幅提升我们在整机领域的品牌效应,为大陆品牌打开大屏幕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台湾厂商在成本控制上的能力也将使大陆电视在价格上取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