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05年 以 来 ,TCL集团(000100.SZ)董事长李东生从未如此自豪。“没有哪家中国企业能像TCL这样,在经历了这么巨大的亏损之后,仍然能够站起来,而且企业内部没有出现财务危机。”4月30日,TCL集团发布2008年首季报告当日,李东生对记者说。
这是TCL自2006年第三季以来的首份盈利季报。根据这份季报,TCL今年首季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81亿元,其中净利润4.49亿元,剔除可转换债券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81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018万元。
与去年夏天TCL股东大会时,面对资本市场质疑相比,如今TCL扭亏摘帽和首季盈利,李东生显得十分自信。在TCL通讯CEO刘飞、多媒体CEO梁耀荣答记者问的间隙,李东生时而闭上眼睛,双手合十,时而向记者强调问题中所涉及的数字。
李东生告诉记者:“在国际市场上,电子消费产品中,凡是有竞争力的企业,都是国际化的企业。TCL国际化的过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在2005年、2006年的财报中都体现了出来,但是,经历了这三年,TCL相对于国内同行,会更有竞争力,这就像一个人得过病之后,就会拥有免疫力。你看多少家企业,亏损后就倒下去了。但是,没有哪家中国企业能像TCL这样,在经历了这么巨大的亏损之后,仍然能够站起来,而且企业内部没有出现财务危机。”
事实上,外界很难想象,在李东生这番话的背后,TCL面临着怎样的难题。
对于TCL来说,一边是收购了全球最大的CRT生产商汤姆逊,承担的巨大的CRT产能;一边要面对全球市场由CRT迅速转向LCD电视比想象中还要快的速度。与此同时,去年以来,国内彩电行业遭遇外资品牌降价血拼市场份额,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多方面不利因素影响,“由于汇兑原因,香港收入增长10%,但是用人民币结算增长1%。”李东生说。
2007年10月上任的梁耀荣十分清楚自己面对的挑战:如何在全球CRT迅速下滑的情况下,解决平板升级的问题。
由于之前欧洲市场清盘,重组之后,TCL在欧洲只剩下了30多人的销售队伍,后台全部移回深圳,这一年来,不得不重新梳理“优质顾客”。今年第一季度TCL在欧洲的销量下降了15%,这主要是由于CRT销量的减少,但是由于LCD的数额加大,彩电整体销售收入增长了157%。 “更多的客户关系正在梳理中,效果要到下一个季度显现。”梁耀荣说。
2008年,北美市场正在重演欧洲CRT向LCD转型的一幕。
“在美国市场,CRT已基本消失,只有两三个店还在销售,将来还会继续减少。”梁耀荣说。面对着北美商业信心的下滑,消费者信贷收缩。梁耀荣说,办法只有一个,控制成本。北美市场经过了三次重组。第一季度,TCL在北美CRT实现了20%的市场占有率,报告期内整体销售收入同比上升 31%。
CRT向平板转型的速度在全球同时体现。2008年,乐华品牌和海外代工业务将首次生产LCD电视。
而更多的CRT产量,被集中到新兴市场,梁耀荣说,CRT电视在发展中国家还有一定机会。“未来在发展中国家的电视销售仍以CRT产品为主。B类品牌还没有在新兴市场形成气候。2007年,是中国企业赶超A类品牌的重要契机。”
最大的代工业务也正遭遇挑战。OEM业务对于TCL来说意义重大,第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2.41亿元,占公司彩电业务总销售额的6%。 由于品牌竞争,TCL在欧洲仅保留的波兰工厂,从去年底开始逐渐不再为冠捷代工生产电视。
今年4月8日,飞利浦决定向日本的船井电机出售飞利浦电视机品牌使用权。从今年9月1日开始,船井电机将负责飞利浦和Magnavox品牌的采购、配送、营销、销售和客户服务。
而2008年,TCL来自飞利浦的代工订单有140万台,多年来,飞利浦一直是TCL战略OEM的最大客户,梁耀荣的飞利浦背景也因此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船井接手飞利浦电视品牌使用权,TCL将来能否持续为飞利浦代工,不得不与船井重新谈判。“船井与飞利浦的合同将在今年八、九月份生效,在此之前TCL与飞利浦的合作不会受到影响,我与船井的老板是多年的朋友,这对TCL来说,可能是新的机会。”梁耀荣说。
TCL通讯业在这一年重归中国市场。此前,TCL通讯的销量主要来自海外市场,其中海外市场销量占全部销量的93.76%。TCL通讯CEO刘飞认识到:“如果国内市场起不来,这家公司是不可持续的。”
“在未来三年,国内手机市场将是我们经营的重点,力争能够恢复前几年TCL手机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刘飞表示,“回归中国之路在于:国内启动阿尔卡特品牌,并重新对TCL定位,推动女性手机。”
曾经被刘飞认为将对TCL通讯的业绩产生“非常重大的积极影响”的与RIM合作的阿尔卡特黑莓(Black-berry)手机此时正受制于中移动的推动速度。
“尽管黑莓手机单品利润较高,对企业没有风险。”但是,“去年第4季度至今中国市场销售9000台,今年销售5000台,中国市场完全取决于中移动的推动,中国市场没有很大的量。”刘飞说。
持续两年低谷之后,TCL今年第一季度实现资产负债率69.95%,“70%这个数字是电子消费行业的一个指标,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下是非常健康的,实际上,第一季度为了对冲汇率风险,占用大量的资金,因此,这个数字可能还会有波动。另外,由于去年业务收缩,今年是在增长的,下半年的改善速度将超越上半年。”4月30日,李东生充满信心地说。
“而TCL摘掉ST的帽子之后,就符合银行贷款的基本条件了。”2008年3月28日起,TCL撤销公司股票交易的退市风险警示,由“*STTCL”改为“TCL集团”。在李东生看来,“摘帽”对于TCL来说,是重塑资本市场信心的重要一环。
李东生再次强调,打新股只是TCL为了降低财务费用而使用的理财工具,TCL并不做股票投资。“申购新股是企业理财工具,由于季节缘故,企业在某个阶段会有比较充裕的资金,账上资金多,通常打新股,都会在发行当天出售,与银行短期利息相比,打新股的收益更高,因为公司借款比较多,打新股可以降低财务成本,我们不做股票投资,只做理财工具。”
而2007年4月,为液晶模组定向增发的6.5亿元,经过一年时间,仍在证监会的审批之中。但是在产业竞争加剧的整体环境下,TCL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等待。
“位于惠州的液晶模组厂房设计已经完成,即将投产。”由于此前经历过与奇美合作谈判搁浅,市场关注惠州项目的进展和未来 “这个项目不会停下来,实现液晶模组一体化,可以减少成本,将来也存在为三星代工的可能。”李东生说。
访谈
经济观察报:我们注意到,TCL的1.4亿美元可转换债券(CB)要到2012年到期,还有5年的时间。这期间,股价下跌时,可转换债跟随下跌,TCL负债减少;股价上升,可转换债也跟随上升,这种波动会不会对TCL的利润产生影响?
李东生:随着股价的上涨或者下跌,可转换债券公允价值将会上涨或者下跌。如果你仔细研究去年的三次季报和年报就会发现,我们每期都在强调,根据香港会计准则,可转换债公允价值变动的收益只对当期损益产生影响,对现金流没有任何影响。我们曾经与香港和大陆两边的监管人员探讨过,是否可以把CB只放入年报而不放入季报中,但是监管部门不同意,坚持要求要在每个季报中都体现出来。
经济观察报:2007年TCL打新股的投资收益为7000多万元,目前已经全部清仓,你如何看待股票投资收益对公司盈利的影响?TCL是否将来会持续做股票投资?
李东生:我们一直没有打算做股票投资,打新股只是公司的理财工具。由于行业的关系,企业在某个季节会有比较充裕的资金,账上资金多,用来打新股,是因为打新股一般一周内就可以完成,然后公司会在发行当天出售,这对比银行短期利息收益更高。因为公司的借款比较大,打新股的金融收益可以降低财务成本,我们并不做股票投资,只把新股当作公司的理财工具。
经济观察报:TCL位于惠州的液晶模组项目进展如何?有外电说,TCL将为韩国三星代工生产液晶电视?
李东生:现在惠州的液晶模组项目正在启动,厂房已经建设完了,土地也买下来了,合同也签订了,液晶模组项目可以实现液晶和模组一体化,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项目已经开始,不会停下来了。我们与三星的合作,三星承诺提供玻璃基板,TCL提供液晶模组。未来不排除为三星代工生产电视机的可能。
经济观察报:北美扭亏的速度比较缓慢,请问原因是什么?TCL将采用哪些措施来加速扭亏?
李东生:北美市场亏损6900万港元,同比经营减亏13%,减亏速度趋缓,这主要是由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导致亏损减少缓慢,由于汇兑损失亏损了3100万港元。如果除去汇率的原因,可能减亏速度会提高50%。不过,各家企业都面对汇率因素压力,只有用成本下降来抵消汇率变动。此外,北美市场扭亏速度缓慢的原因,是因为第一季度在产品费用和知识产权方面作了适当的预提,占用了资金;但是公司进行了三次重组,以降低固定成本来减亏。
经济观察报:欧洲市场经过清盘以后,目前的情况如何?
李东生:去年欧洲市场CRT毛利率17.9%,LCD毛利率10.5%;中国市场CRT毛利24%,LCD毛利22%,这主要因为欧洲LCD的量比较少,欧洲市场经过一年多的清盘,进场费等还是比较高的,需要一定时间去建立客户关系。去年9月是有利润的第一个月,现在已经连续7个月盈利。
经济观察报:展望2008年,排除资产处置收益,TCL能否实现持续性盈利?
李东生:2007年以前,乐华品牌没有LCD,OEM业务也没有LCD,在2008年,这两项业务都将实现零的突破。2008年,向LCD转型的速度在加快。2007年,TCL的业务是收缩的,在做减法,今年是在增长的,由于春节期间中国南方风雪以及美国圣诞节存货的原因,导致资金周转速度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排除这些因素,下半年的改善速度将超越上半年。资产负债率在去年下降2个点,今年一季度实现资产负债率69.95%,70%这个数字是这个行业的指标,低于70%的资产负债率是非常健康的。
TCL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在2005年、2006年的财报中都体现了出来。但是,没有哪家中国企业,在经历了这么巨大的亏损之后,还能站起来,多少家企业,亏损就倒下去了。TCL经过这么大的亏损,仍然能够站起来,并且企业内部没有出现财务危机。经历了这三年,TCL相对于国内同行,会更有竞争力,这就像一个人得过病之后,就会拥有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