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随着LCD屏幕尺寸不断加大,价格愈压愈低,处理大画面的同时又要维持极佳画面质量,甚至还要超越既有影像输出画素,有其困难度存在。色彩、对比、分辨率,消费大众对于LCD电视画质,要求越来越高,至于让LCD电视呈现优异的画质,除了面板是一大重点外,在LCD电视背后的数字影像处理器,更是关键的重点...
一般消费者选择方式,通常是到大卖场,看着各家品牌机种一字排开陈列展示, 比照相同规格,是否是自己要的感觉,再看看呈现出来的颜色是否满意,虽然电视旁边都会有更详细的规格,但是否是消费者在意的重点,就不得而知了。
提高画质所需的要件
卖场最常遇到的营销陷阱,是所有的显示器,并没有调校到最佳化,以至于有时,在现场看起来影像最鲜明、艳丽的机种,不见得就是高规格的好产品。
我们再来看看,现在各家公司会怎么标示他们的规格和显示技术,我们以Sony和夏普做例子,两款都是FULL HD的LCD显示器。Sony Bravia系列主打色彩和画质这两大区块,内容则是包含了广域色彩、FULL HD面板、Bravia芯片技术以及高达120HZ的更新频率。夏普AQUOS则是强调高级日本生产的面板、世界最快的反应速率、高对比、新型态的背光系统。
两相比较之下,可以发现比较重点都差不多,只是表达方式却不同,还是在色彩、对比、分辨率等数据上打转,再来就是生产地,再其次强调质量上的优异性。既然诉求相同,我们来检视一下是什么样的原理或是技术,能让显示器达到更臻完美的画质境界。影响画质的因素有很多,面板好坏就限制了先天体质,而组装之后又是另外一回事,然而,影像来源还有解像芯片也会影响画质。
处理高画质芯片架构
LCD解像方式有几种做法,我们用芯片设计配置来做介绍。
影像处理芯片架构
首先,在A/V source 也就是影像讯号来源,可分为数字与模拟两类,早期的讯号传送是以模拟信号执行影像传送,简单的说,模拟讯号是一种连续性的讯号,如果说中间传送的讯号断了,在看到画面时,就会感觉有停格状况发生。
数字讯号,是0与1两个数字组成的「2进位」型式讯号,如果用来传送影像文件,就算讯号有些微的噪声,只要可以辨识,就不会影响传输质量,而模拟讯号也是新一代的传输方式。
数字转模拟的技术(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Video Decoder,可以看成译码器,但实际上视同连续性的模拟解到数字,举例8bit是入门等级,进阶点的要求则为10bit,从8到10不是2倍,而是2次方4倍。
由于模拟式连续性的,所以没有分辨率的观念,会提到分辨率,是数字化,本来一个画面分成16段传送现在变成4倍,32段那是非常细的,所以画质的精细度会提升,质量也会变好。
相同的区段,解像过程细腻,画质也就会相对提升
例如一组宽度相同的画面,一般距离检视可能看不出差异,但若是检视的距离缩短,就可以看出微小变化。画质提升,在前端讯号的来源很重要,如果前端的讯号不良,后段的芯片也很难化腐朽为神奇,这就是所谓的「garbage in,garbage out」。
对比的取样数(在单位来说就是bit数)增加,点跟点可以感受黑白的程度就变多,反映实际颜色就是灰阶会增多,一般人的感受是图案立体或不立体,就是由对比高低来呈现,LCD基本上面板要够好,或是背光的部分强,是要整体性的搭配。
从图中可看出,由A/V source连结出来,黑色线的部分(cvbs),就是代表示模拟信号,而模拟讯号是传统的讯号连接方式,用在LCD上,就必须有个转换动作,才有办法播放,从模拟到数字间转换,就要用到芯片译码。
而使用的译码芯片,就是图面上粉红区块的第一个IC(Video Decoder),若是从A/V source连结出来,是数字讯号(ITU601/606)(digital RGB),那就不需要经过译码,直接跳过译码IC,到下一个处理芯片。
(ITU601/606)是数字讯号规格,(digital RGB)的意思是,RGB(红绿蓝) 3种不同颜色,每个颜色有8bit数据传输,把颜色讯号区分出来,这些讯号其实也就是模拟讯号译码后的产物。
数字讯号到了图片上,粉红色区块后端芯片,这是一个Image process 芯片,模拟讯号透过转换,通常都会失真,而数字讯号有时会了得到更好的输出效果,也都会利用芯片加强影像画质。Image process可以处理颜色、对比、锐利度、边缘粗糙模糊、肤色等。
以肤色来说,看人像画面时,都喜欢看到粉嫩的肤质效果,于是在处理画面时,IC就会针对红到肤色这一段做预调整,安装芯片后,有开启这部分的功能,就会自动调校输出粉嫩的肤色画质。
锐利度、对比、颜色,在处理过程中提高,画质也会大幅改进
Image process处理影像后,要如何呈现在屏幕上,还需要透过timing control,timing control所处理的项目是,影像讯号要输出到LCD面板上呈现时,输出时序的流程。
以7英寸面板为例,水平有480个点,垂直有240个点,输出的影像若大于这个范围,此时影像信息就必须缩小。反之放大亦然,不论是处理大尺寸屏幕,或是小尺寸,都有其困难度,在数字传输时,由于不是模拟的连续概念,而是数字0、1,2进位的方式,在讯号的取舍,只有要、或不要,为了防止取舍造成数据流失或画面不平整,就要额外做一些处理,让人类的眼睛,看不出来有画质瑕疵。
上述讯号放大缩小技术,并没有统一规范,在取舍之间,就是各家技术的精华所在,例如边缘平滑,或是模糊,都是以人体眼睛不易察觉所开发的技术。
传统CRT映像管电视,一个图框的扫描线数是525条 或625 条,NTSC制定的电视画面播映标准,每幅画面必须具备525条扫描线,及每秒钟必须播映30幅画面,而欧洲国家则有每个图框625条扫描线,且每秒25个图框的电视系统。
CRT电视所使用的扫描方式,为交错式(interlance)的扫描,首先扫描1,3,5,7… 等奇数扫描线,构成第1个图场(field),然后再扫描2,4,6,8…等.偶数扫描线,以构成第2个图场(field),2个图场构成1个完整的画面。
但是,LCD屏幕架构和传统CRT不相同,在LCD机构里面有内存,会把一个画面信息搜集齐全后,一次呈现在屏幕上,但传统电视讯号是早期NTSC时的规格,当初制定时是为了CRT所制定,所以会依照早期的交错扫描格式传输。
像低阶的LCD没有内存,但为了克服交错闪烁,所以要用其它方式,例如提高扫描频率,目前产品通常在70HZ,但高规的显示器已经有100HZ以上。因为讯号的来源,面板或电视厂商不会去更改,唯一可以变动的,就是利用一些技术克服,可以让画质差距变少。
如果可以利用芯片,缩短画素填满整个面板的时间,那么讯号的影响就相对变小,只是就一个芯片厂的角度来说,一款相同规格的芯片,是必须可以搭配不同面板厂,甚至不同尺寸的LCD。
这部分的规格,就要让芯片可以多功能、可调式,像友达、奇美这些面板大厂,早期只要出一个面板,就要搭配一个timing control IC,方便下游厂商继续完成组装。但是面板加芯片成套的出货方式,会让售价增加,尤其是对下游小型的系统厂商而言,当降低成本成为首重目标时,就可能单买面板,芯片在另外找更低廉的替代方案。
基于市场需求,使芯片厂的商机浮现,在影像处理的IC设计里,就要附加timing control IC,并且要支持大部分的面板,有时还要做到依照客户的需求,与特殊的客制化服务。
LCD大厂推出的timing control IC,有时也会同时适用于同公司内部不同面板,不过适应的方式可能就是用硬件的PIN脚位置进行更改,通用LCD的小型芯片制造厂,则会以软件进行调校,方便下游制造商可以自行做兼容性设定。
影像处理芯片也包含屏幕调校
有趣的是,屏幕调校(OSD:on-screen display),也包含在显示芯片内部,由于也会出现在影像内部,所以要一开始设定好,如字体、颜色、字型,都会占芯片的内存空间。
上述混合式的影像处理芯片,也有纯处理数字、纯模拟,有人曾经预估数字电视时代来临,模拟讯号的传送应用模式就会消失,但实际上由于电视寿命通常较长,在绝大部分的家庭CRT屏幕仍未汰换前,数字、模拟视讯混合播送状况,依旧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目前市场面来说,Sony除了强调自身面板优势,其主要的影像处理引擎「Bravia」,也提供了不少加强影像的功能。
影像倍频技术,Bravia ENGINE PRO影像CPU进阶技术,内建「DRC-MF v2.5」高画质倍频处理。所有过程同步在千分之1秒将所有影像自动调校达到真实1080P画面水平,能将高阶液晶电视的显像分辨率发挥到极致。呈现真实的质感、色彩、立体层次的影像.并且达到数字电视显像规格,能支持不同影像讯号输入,提高彩度、强化锐利度、加强对比...等,将所有影像加倍成清晰而精细画面。
Bravia ENGINE EX影像CPU倍频技术,是Sony专为Full HD高画质面板所设计的回路技术,重现细腻画质、影像层次及锐利色彩,展现最佳化的面板效能
夏普AQUOS,主打运用特别为电视观赏设计的液晶面板,让像点数目与电视播放信号相符,重现原本传输影像。一般液晶电视多采用计算机用XGA 面板,像点数〈800×600、1024×768等〉大于NTSC视讯系统播放的信号点数,影像色彩很容易被邻近区域所吸收,破坏了应有呈现的忠实色彩。
目前台湾地区电视信号接收系统采用美规NTSC视讯系统,NTSC视讯系统中水平像点数为640点,垂直点数为480点。SHARP AQUOS液晶电视采用电视专用液晶面板,由于像点数在垂直方向有480点,在水平方向有640点,完全符合NTSC视讯系统〈也最接近PAL视讯播放系统〉,如此才能完全忠实呈现原始色彩与影像。
AQUOS采用新开发QS(Quick Shoot)技术,即使是快速移动的景色,也能清楚重现。并搭配全新独自开发4合1数字LSI芯片,将从前分成4种的IP交换、电磁脉冲计数器、RGB控制、画面解析处理合而为一,全新数字LSI芯片,讯号传输时可以避免信号衰减现象影响画质,清楚重现原始影像与色彩。AQUOS另搭载3次元/Y-C分离数字梳型滤波器,处理电视讯号时,将亮度与色彩分开加以数字处理,有效减轻讯号多重放送时,所产生的影像色彩朦化现象。
SHARP AQUOS搭载特殊技术,表现完美画质
三星(Samsung) 波尔多液晶电视,使用DNIe高画质影像技术,运用在液晶电视的屏幕上,能够大幅提升影像质量。
透过提高颜色饱和度、对比、亮度和色差, 传统上蓝色与绿色最容易受到亮度影响,因此无法与其它颜色一样,在同等的亮度呈现鲜明影像,此即让整体画面表现偏弱、或显得较为单调。透过IC技术与背光板的设定,改善一般液晶电视的颜色表现缺失,加强蓝色与绿色的表现度,达到所需的高画质。
影像处理芯片,除在LCD电视中有提高画质的功能,各家大厂生产的LCD屏幕,也通过影像处理芯片,创造质量上的竞争优势,让自家的LCD电视呈现画质更加接近完美。
LCD屏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了电视、计算机屏幕,常见的产品还有数字相机、摄影机、手机..等。虽然到处可见LCD屏幕运用,但实际上讲究高画质,只有电视、数字相机或摄影机,计算机屏幕或是其它消费性家用电子产品,反而不是那么强调。
原探究原因,电视是专门用来观赏影片,而高画质拍摄与高画质播放方式,如HD或是Full HD都要搭配解像力高的电视屏幕。而摄录方面的相机与摄影机,则是为了在不断提高拍摄画素的同时,可以让使用者,在2到3英寸的LCD屏幕看到最正确的构图与影像,所以必须搭配高画质的屏幕与芯片。
高阶相机用影像处理芯片
几家相机大厂,除了强调相机镜头,也同时会强调相机的影像芯片技术,例如Sony的Bionz影像处理引擎,除了有强化影像处理效能外。另能在RAW文件数据转换和影像处理前降低噪声,并在保持相机快速反应的同时,达到提高影像鲜明彩度、丰富层次表现等功能。另在色彩阶调表现更为细致,在暗部则有更佳的色彩差异,在反差较大图面时,亮部不易造成一片全白。
Sony Bionz影像处理引擎,不但在专业的数字单眼相机产品可以看到,在其消费性产品线也可以看到踪影
另以Panasonic Venus影像处理器III为例,可完全捕捉所拍摄的影像,并拥有极佳的噪声抑制功能,保留更丰富生动色彩呈现,并维持极佳的处理速度与准确度,具备低耗电的功能。
传统影像处理器设计,多使用原色CCD所撷取影像中的绿色组件,来产生光讯,Venus影像处理器,利用红色、绿色、及蓝色三原色来产生讯号,较旧款机种提升约50%解像能力。在CCD捕捉影像讯号的同时,同步进行影像处理、LCD显示、即将数据写入记忆卡等动作,让传统数字相机最令人诟病的快门延滞时间缩至0.1秒,拍照间隔大幅缩减,快速反应。
相机上装置的影像处理器,除了提供LCD较佳的画质外,还必须统合影像来源与整体相机速度的要素
为什么会提及Panasonic与Sony?因为这2家涵盖的电子类产品类型最多,而些较其它数字相机厂,Panasonic与Sony可提供的综合技术能力,最为广泛。
另传统相机制造大厂Nikon,影像处理系统方面,采用综合的数字影像处理概念,利用Nikon在相机界的长久历史,所积累的知识和技术,做出了EXPEED影像处理器,
同样也是相机界的大厂Canon,则在新推出的机种EOS-1Ds Mark III,采用Dual“DIGIC III”数字影像处理器。其处理庞大影像数据的运算能力,容许将模拟/数字转换由每频道12位,增加至14位,色阶由4,096阶提升至16,384阶,让RAW影像记录格式,拥有更丰富的色彩渐变层次。
此外,DIGIC III数字影像处理器,在影像表现也较旧款产品更细致、色彩表现更自然,暗部噪声亦较以往减少50%。
而双处理器的操作模式,为EOS-1Ds Mark III带来优越的连拍性能,即使是高达2,110万像素的影像,仍能达每秒5张的速度,最多可连拍56张JPEG或12张RAW影像。至于EOS-1Ds Mark III新款顶级相机,则支持UDMA规格,令Compact Flash记忆卡存取时间比以前快3倍,SD卡存取时间增快2倍,而且兼容全新高容量SDHC格式记忆卡。
Canon最新型的高阶数字单眼相机,使用的是Dual “DIGIC III”数字影像处理器
针对不同类型影像需求的影像芯片与显示卡
除了专为提高相机类产品性能,制造的显示处理芯片市场外,另一方面在运用计算机处理绘图的使用者市场,主机内的显示卡,也是影像芯片的范畴,只是在计算机应用领域,消费者对影像的要求不同。
计算机搭配的LCD屏幕,画质虽没有家用电视屏幕表现优良,但由于是使用者应用导向,所需处理的画面内容,往往比家用电视更广泛
搭配计算机的LCD屏幕,其解像功能,往往除了屏幕芯片外,成像效果还牵涉到计算机内部使用的显示卡等级,由于处理画面的关系,在运用上,除了传统的2D绘图外,3D立体画面重绘的使用比重也愈形增加。
早期绘图需求全赖CPU中央处理器整合运算、处理,不但耗系统资源,而且效益也不高,较新的做法是在显示卡上增设具运算能力与解像功能的处理器。不过由于计算机的规格种类越来越多,有的计算机将显示卡部分直接与主机板结合,这样的计算机,在解图像的能力当然会比独立显示卡表现弱许多,于是衍生出许多新的显示卡商品。
除了可以内建在主机板的传统显示卡外,还有外接USB的显示卡、express card则用于NB的外插式显示卡。
为了因应新的使用型态,部分芯片制造厂也与显示卡厂商,开发针对未来单屏幕多任务用途,或是单主机多屏幕的使用者,开发新型芯片与显示卡,除此之外医疗上的用途也是特殊应用领域的重点产品。
医疗级的屏幕,需要超高解析,除每天需要校正外,色彩的偏差和明暗对比,要求更格外精确,试想,原本以为是肿瘤的阴影,开刀之后才发现是屏幕造成,这可是不容许发生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