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向水纹和拖影说NO 硬屏与软屏的终极PK

来源:万维家电网 更新日期:2008-05-30 作者:佚名

前言

   平板电视迅速发展,从2003年平板电视首次面市,至今其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0%以上。大屏幕、高清晰、超薄超轻的平板电视已经成为市场主流,特别是液晶电视,更是占据了平板电视市场的七成以上。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专家指出,选购平板电视时一定要从显示屏、核心部件、操作方式等重要指标为主综合考虑,才能选到高性价比的电视。要选择一款好液晶电视,一块好液晶面板,首先要先了解液晶面板的科学原理、相关参数和目前的主流技术。


    在选购液晶电视之前,不可比避免的要接触到对液晶面板的选择。液晶电视的核心组成部分就是液晶面板。液晶电视制造成本主要包括了液晶电视机用的液晶面板、背光源组件、图像系统芯片、电源部件、组装人工与作业成本以及维修、保修成本等等。这是出厂前的成本。

    根据全球知名的市场调查公司Display Search提供的资料,以32英寸液晶电视为例,2007年第四季度平均销售单价为每台680美元左右,其中品牌和零售业者的利润为26%,产品在到达欧洲与北美卖场上架之前的成本为510美元。而输出到欧洲与北美从亚洲组装基地出发的运输与相关费用约为每台13美元,因此整台电视的制造成本为497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尚不足4000元。在这497美元制造成本当中,液晶面板占了64%,电视芯片与电子系统仅占18%,外壳与机构部件占了9%,组装与维修成本占9%。因此以液晶电视成本结构而言,面板与芯片占了总成本的八成以上,属于最核心的技术,特别是面板制造技术,更是核心中的核心。

液晶屏幕原理分析

    首先,屏幕按显示技术可分为硬屏和软屏。软屏主要指VA类面板,硬屏则是大家所熟知的IPS面板了。目前使用两种面板的厂商阵营主要包括:IPS硬屏生产厂家:LPL(LG、飞利浦尽管已经大部分撤资,但是在高端产品中仍采用S-IPS面板),IPS阿尔法(松下、东芝(日立已经撤资);VA类面板生产厂家:夏普,三星,S-LCD(索尼和三星的合资公司),台湾屏(友达、奇美、中华映管等)

    三星Samsung电子的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技术属于VA技术的范畴,它是MVA技术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其综合素质已经全面超过后者,而改良型的S-PVA已经可以和P-MVA并驾齐驱,获得极宽的可视角度和越来越快的响应时间。PVA采用透明的ITO电极代替MVA中的液晶层凸起物,透明电极可以获得更好的开口率,最大限度减少背光源的浪费。三星主推的PVA模式广视角技术,由于其强大的产能和稳定的质量控制体系,被日美厂商广泛采用。目前PVA技术广泛应用于中高端液晶显示器或者液晶电视中。VA类面板也属于软屏,用手轻轻划会出现类似的水纹,

    在各方面性能上,IPS硬屏响应速度快,运动画面出色,画质稳定,安全性高,可视角度大,成本较低。IPS面板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两极都在同一个面上,而不象其它液晶模式的电极是在上下两面,立体排列。由于电极在同一平面上,不管在何种状态下液晶分子始终都与屏幕平行,会使开口率降低,减少透光率,所以IPS应用在LCD TV上会需要更多的背光灯。在一定程度上,耗电量要大些。此外还有一种S-IPS面板属于IPS的改良型。
   
    和其他类型的面板相比,IPS面板的屏幕较为“硬”,用手轻轻划一下不容易出现水纹样变形,因此又有硬屏之称。仔细看屏幕时,如果看到是方向朝左的鱼鳞状象素,加上硬屏的话,那么就可以确定是IPS面板了。

液晶屏幕识别

1、首先我们要对四大液晶屏体来一个直观的识别:


1IPS屏:屏体象素是全象素的鱼鳞状,方向朝左,俗称字状。只有LGPhilip合资的制造商LPL提供,仅产于韩国坡州7.5  代线,此生产线20061月已实现量产,月产能130K;切割技术成熟,成品率极高。轻触42”LCD屏幕,若无水纹现象,则可确认为42”S-IPS面板,容易确认;早期的IPS已经实现了好的可视角度。S-IPS则为第二代IPS技术,LG-飞利浦购在IPS的基础上,通过导入人字形电极和双畴模式,改善了特定角度的灰阶逆转现象并进一步拓宽视角,实现了S-IPSSuper IPS178度广视角技术。为求更完美的视角特性表现,日立进一步把此补偿膜将会加在其第三代的Advanced Super-IPSAS-IPS)上。 AS-IPS还将增加整体光穿透率,进一步改善液晶的动画特性。最后,最先进技术的IPS-ALPHA面板,也就是在AS-IPS面板的基础上会引入了新技术来改善某些特定角度的灰阶逆转现象,加强了面板的响应时间。

2CPA屏:屏体象素是蜂窝状或六角形,俗称点状。(夏普屏幕)

3PVA屏:屏体象素是半象素鱼鳞状,方向朝右手指轻按成梅花状,俗称字状

4MVA屏:屏体象素是竖条状,空隙较大,色彩表现力较差,寿命短

  VA软屏产地复杂,除部分产于韩国汤井7代线外,中国台南5代线、台中5代线均有量产。因产地复杂,技术差异较大,成品率无法判断,不能鉴别质量。


上述厂商采用IPS硬屏

2、如何鉴别IPS硬屏和VA软屏?

1)轻触液晶屏幕,若无水纹现象,则可确认为IPS硬屏;若出现水纹现象,则可确认为VA Panel

2)使用放大镜,引导顾客对比液晶分子形状图,全像素鱼鳞状方向朝左即为IPS硬屏; 

3IPS硬屏无水纹,更稳定——硬屏挤压无水纹,画质稳定更舒心,IPS 模式没有斑——因为有稳定和坚固的液晶结构,AV屏在触摸时会有很大的残影现象。

硬屏并非绝对出色

   所谓硬屏,就是在液晶屏面加了一层硬度较高的透明树脂质料保护外膜的产品。该工艺最初由日立等日系厂商所推广,后来LG将其进行了大幅的改良,遂形成了独有特色的S-IPS硬屏工艺技术。目前,硬屏主要代表厂商是LG-飞利浦,LG、东芝、日立等厂商的液晶电视大多采用硬屏。TN、PVA、MVA等面板属于软屏,主要代表厂商是三星、夏普。硬屏只是在液晶面板上加了一层保护膜而已,并不能改变液晶面的基本物理性能。在同一场合,使用同一信号源,对比观看两款不同的液晶电视,如果画质有明显的差别,那么关键的问题应在液晶面板的等级与核心驱动的性能,而不在屏幕的软硬。因此,硬屏和软屏的合理解释,只在厂家的生产工艺特色,尽管各有不同,但也是万变不离其宗。实事求是地就屏幕材质来说,硬屏和软屏面同样脆弱,怕接触尖锐物,不堪重力撞击。


  硬屏虽然多了一层保护膜,安全性稍比软屏有所提高,但硬屏的工艺要求很高,倘若采用的保护膜透光性能不够好,就会直接影响画面的色彩效果。如果屏幕外膜粘贴工艺控制不够严格,达不到技术规范,那么在使用中可能会导致成像失真,影响画质。而没有加保护膜的软屏虽然无此之忧,但在触摸时如果用力重了就容易出现划痕。不过,硬屏和软屏的物理性能都是一样的,只要不用重力撞击或用尖锐器物刻划,都不容易损伤。家电行业的专家认为,无论是硬屏还是软屏,都不可能决定液晶电视产品质量,也不应成为消费者选购取舍的惟一标准。

  总结:硬屏与软屏虽然在制作工艺上有一定的区别,但在性能上并没有优劣之分。前者耐磨度高但存在易反光等问题,后者耐磨度低但不存在反光问题。世事无绝对,硬屏好、软屏差的理论可信度不高。

市场现状简述

   据Display Search提供的数据,去年1--10月份,全球液晶电视用液晶面板的出货量达到6800万片。在这期间,电视机用液晶面板五大供货商分别为友达光电、LPL、奇美、三星和夏普,它们共同占有全球93%的市场份额。

    LPL是韩国LG公司和飞利浦公司合资建立的液晶面板生产公司,成立于1999年。当时飞利浦拥有50%的股份。拥有1条6代和1条7.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可以提供各种尺寸的液晶面板。不过2008年1月23日爆出消息,荷兰飞利浦计划卖出LPL大部分股份,从而退出LCD面板业务。其余将由LG挑起LPL的大部分股份。飞利浦是全球第4大液晶电视制造商,一直使用LPL的面板。去年10月,飞利浦出售LPL的部分股权给金融机构和其它公司,持股由32.9%降至19.9%,现在考虑大举出清,只保留2-3%。飞利浦总裁Gerard Kleisterlee表示,一旦股市反弹,公司就会卖出LPL的持股,LCD将不再是公司的核心业务。 飞利浦此举,有可能推动全球LCD面板业的整合。而其所获资金将投资于照明、医疗设备和其他核心设备。

    IPS面板的另一个分支,IPS阿尔法方面,由日立、松下、东芝合资的IPS阿尔法公司原本只有一条6代面板生产线,只能生产37英寸以下的液晶面板。松下决定投资3000亿日元用于扩建IPS阿尔法生产线,这家公司也于今年3月31日成为松下的子公司,松下所占股份将达到60%。


    原来的东芝公司则转而与夏普合作,原因很简单,就是IPS阿尔法面板一直在小尺寸方面发展,对于大尺寸液晶面板如42英寸以上的尺寸还未有染指,东芝在这个尺寸上只能依靠外部采购。因此,东芝希望在大尺寸领域寻找合作伙伴,夏普就是它理想的合作伙伴。而与东芝的合作既可以为夏普将多余的面板消化掉,带来经济收益,又可以通过东芝先进的芯片技术来提升自身电视的画质,弥补自身不足。有需有求,彼此和谐。双方都获利,何乐而不为呢?

    写在最后:在目前的市场上,VA类面板混杂,就算是索尼、三星的液晶电视产品,如果批次不同都会有面板不同的情况,台湾屏的猖獗使得我们在选择时更是容易范懵。推荐选用使用IPS面板的产品如飞利浦、LG等。在辨别上简单方便,用手指一按即可。在品质上远比使用了台湾屏的产品好得多。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