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海信、长虹、TCL等大陆企业涉足平板电视模组制造领域后,创维也于近日正式公布与LG Display公司(简称LGD)牵手,以参股的方式涉足液晶模组制造。至此,包括LG-飞利浦、三星、中华映管、奇美、友达、海信、长虹、创维、TCL等十几家企业已经在中国大陆设立模组厂,这些企业单就电视用面板的月总产能就达到数千万片之多。今年在中国大陆生产的电视用液晶模组达到4000万片,中国企业产品占到这其中的50%以上。有专家预测,明年全球80%以上的液晶模组将在中国大陆生产。
作为产业链的中游,涉足模组制造对国内外企业来说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对国外企业来说,是掌握更多话语权、赚取更多利润的保证;对中国大陆企业来说,则是摆脱目前整机赢利偏低、打通产业链上游的必经途径。
在这种背景下,涉足平板电视模组制造的企业越来越多。由于中国大陆制造成本相对低廉,种种迹象表明,全球平板电视模组制造开始向中国大陆聚集。除夏普、索尼、松下、日立等企业因怕技术外泄至今不愿意在中国大陆市场投资建设模组厂外,包括三星、LG-飞利浦等企业在模组方面已陆续完成了在中国大陆的布局。
这其中,三星SDI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完成了等离子模组厂的建立。随后在本世纪初,LG完成了位于南京生产基地的等离子模组生产线的建设。按照规划,LG会逐步将韩国模组生产重心从韩国迁至南京,南京生产基地将不断扩容,而韩国本土模组生产线产能将逐步减小。
在液晶模组方面,三星于2002年成立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显示器用液晶模组制造,电视用液晶模组的产量并不大。然而去年年底,三星透露2008年将在苏州启动第二条主要用于电视的液晶模组生产线。LG-飞利浦位于广州开发区的液晶模组厂也于近日正式投产,其一半产能将是电视用液晶模组。
逐渐完善在我国大陆市场布局的还有我国台湾企业:2006年,奇美电子在南海的液晶七代线面板模组厂破土动工,2007年投产,其模组主要用于从26英寸至65英寸的液晶电视;2007年9月,友达厦门液晶模组厂正式量产,主要生产电视用面板;2007年12月,中华映管与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签署液晶显示模组厂投资项目,投资金额达2亿美
元。
与以上企业相比,虽然大陆企业在涉足模组制造方面集体慢了一拍,不过从去年开始,这种差距在不断缩小。
2007年9月19日,中国大陆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在海信正式投产,年产能50万片,近日海信又启动了液晶模组二期建设;2008年4月7日,创维宣布与LGD合作,投资参股LGD广州液晶模组工厂;2008年4月15日,TCL在惠州启动液晶模组项目,第一期项目预计年产量为233万片;2008年7月,长虹等离子面板工厂将启动,以42英寸计算,年产等离子模组达到216万片。此外,康佳也传出了涉足液晶模组制造的消息。至此,中国大陆彩电前五强企业都涉足了平板电视模组制造。
伴随一座座模组制造工厂的建立,一同建立起来的还有大小多达数千家的配套产品企业。应该说,目前的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平板电视模组制造最有利的场所。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中国大陆投资建设模组厂,使得中国大陆液晶模组的产能每年以几何级数在上升。
据不完全统计,液晶模组方面已经实现量产或今年将实现量产的企业有LG-飞利浦广州工厂、三星苏州工厂、奇美宁波和南海工厂、友达厦门工厂、海信青岛工厂等;等离子模组方面,已经或今年实现量产的企业有三星SDI深圳工厂、LG南京工厂、长虹绵阳工厂、华显南京工厂等。
可以看出,无论是在产能上,还是在市场上,中国大陆液晶面板模组生产企业的话语权都越来越强。
《中国电子报》记者了解到,在液晶模组方面,于近日正式投产的LG-飞利浦广州工厂的月产能在10万片左右,其中用于电脑和液晶电视的产品各占50%,液晶电视用面板月产量为5万片,年产能为60万片,不过到年底年产能可能会达到500万片甚至1000万片;三星预计今年5月其苏州工厂液晶电视模组月产量达到40万片,主要是以32英寸和40英寸为主;奇美已经量产的宁波工厂年产能达到500万片,南海工厂液晶模组规模今年有望达到年产量1000万片;中华映管在深圳的工厂去年第四季度投产后已形成了每月20万片的产能;友达2007年第四季度模组月产能可达50万片规模;海信今年7月实现150万片的年产能。
加上其他一些厂的生产,算起来,今年在中国大陆生产的电视用液晶模组将达4000万片,中国企业占到这其中50%以上,而中国大陆企业则占到一成左右的份额。
在等离子模组方面,三星SDI的月产能为20万片-30万片;LG电子(南京)等离子有限公司模组营业部的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目前LG等离子模组月产能达到20万片-30万片;长虹今年7月量产后,以42英寸计算,年产等离子模组达到216万片;此外,华显荫罩式等离子模组今年产能也达到40万片左右。等离子模组产能保有量为800万片的规模,其中,中国企业所占比重超过30%。
记者了解到,以上仅仅是2008年的产能,这样从液晶和等离子模组的累计数量来看,中国大陆市场已经达到全球一半以上的模组份额。DisplaySearch中国区首席代表张兵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整体来看,目前中国大陆平板电视的模组占到全球六成左右的份额。”甚至有专家预测,到2009年,全球80%以上的液晶模组产能将转移到中国大陆。
从长远来看,伴随海信二期模组厂的建立,模组产能将翻番;TCL南海和惠州工厂年产能合计将达到近千万片;长虹年产能力达500万片规模的确立,中国大陆企业无论在液晶模组还是等离子模组市场的话语权都将大大加强。
纵观国内外大部分消费电子厂商,目前都在加大对模组的投入,特别对平板电视业务赢利普遍偏低的大陆企业来说,涉足模组制造不仅能够提高赢利,更意味着在平板电视市场的话语权增大。“海信电器迈出了进军模组领域的第一步,打破了进口模组的垄断局面,开始了大陆彩电企业打造完整产业链的进程。”海信电器模组事业部总经理刘卫东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历经几次增发融资失败的TCL,也对模组市场觊觎已久,TCL方面表示,模组生产线的上马,可以增强TCL多媒体整体赢利能力。模组成本占到平板电视成本的15%,通过自有模组线的生产,至少可节省5%的成本。
由于在液晶电视的产业价值链上,整机环节的增值区间仅为25%~35%,引入液晶模组的设计和制造后,“模组+整机”的形式将增值区间扩大到60%。据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的预测,今年中国大陆平板电视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300万台,如果利用这段时间,大陆企业在模组方面实现自主化生产,对成本控制和赢利都将大有裨益。
冠捷科技集团消费电子事业部总经理刘丹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包括信号和机构安装在内的整机组装只是平板电视成本的35%左右,模组占到平板电视25%的成本,如果大陆企业能够在模组这块实现量产,对于其降低成本、增加赢利有很大的帮助。
大陆企业涉足模组市场的另一方面有利影响是为大陆企业开拓上游市场提供了可能。模组实现自主化后,大陆企业将拥有平板电视60%的话语权,剩下的只是在电源和液晶玻璃方面,而这两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30%,如果大陆企业能循序渐进,依托强大的市场做支撑,在平板电视时代创造CRT(显像管)时代的辉煌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