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份建成投产的中国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日前已经满产,每天可下线液晶屏2000片,顺利达到了年产50万片的设计能力。据海信相关负责人介绍,另外两条模组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预计今年10月份将建成投产,届时,海信液晶模组年生产能力可达150万片,将有效助力企业在多媒体产业上游的规模拓展,从而形成持续、健康的整体发展态势。
美观、时尚的平板电视已经成为中外消费者的普遍需求,而笨重的显像管电视将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据权威机构预测,今年全球平板电视市场有望突破1亿台,而其中液晶电视将占据巨大份额。由于显示屏占据了液晶电视60%-70%左右的成本,如果掌握了上游模组技术,中国电视品牌对平板产品的成本控制能力将大大加强,否则,随着上游模组功能的不断强化,中国彩电产业可控成本很有可能降低到10%以下。
为了避免中国彩电产业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一向以技术著称的海信集团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和自主创新,率先挺进液晶模组,从而在平板电视产业上游实现突破,增强了中国整机制造厂商的产业话语权,改善了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日前,随着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的满产,海信二期另外两条生产线的建设方案已经获得企业董事会批准,设备采购和厂房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预期今年10月份将建成投产。海信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正在建设中的两条模组生产线不是第一条生产线的简单复制,而是实现了有目的、有重点的提升和突破。与第一条生产线相比,在屏尺寸方面,它们突破了15~42英寸的局限,将大尺寸拓展到47英寸以上,有力增强了企业推进差异化市场竞争的实力;并且,随着LED背光模组等重大项目成果的推出,大大增强了海信对平板产品功能融合和结构创新的掌控力度,从而保证不断推出适合消费者需求的高质量高性能产品。
另外,借助模组生产设备和相关技术积累,海信还实现了液晶屏相关故障的自主维修,结束了进口屏只能发回原厂和外送进行维修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为终端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售后服务质量。
目前海信的自主液晶模组生产线刚刚起步,即使年末达到150万片产能后,也仅能保证海信自身整机生产需求的40%左右,短时间内不会向外部供应。据专家分析,一但海信自主液晶模组生产线完善起来,国内平板电视将可以同外资平板电视进行有效的技术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