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视讯会议系统的建立主要依据ITU-T的两大框架建议H.320和H.323。H.320是ITU-T较早期的视讯会议标准,该标准规定在窄带可视电话系统和终端(N-ISDN)上进行多媒体通信,早期的用户专网主要基于H.320标准。H.323标准规定了在无QoS保证的基于包交换网络(PBN,PacketBasedNetworks)上进行多媒体通信。随着基于IP包交换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这一高效、经济的传输方式已无处不在,因此H.323系统也逐步呈现替代H.320系统的趋势。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3G的到来,视频通信领域不断出现新的技术和应用。本文根据工作现实中的体会,介绍视讯会议系统值得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
一、H.323视讯会议系统与SIP的互通
从视频会议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SIP的概念最早在1996年由IETF的多方多媒体会话控制(MMUSIC)工作组首先提出,相对于H.323系统,SIP系统更加简单、灵活。它的应用目标基于Internet环境,实现数据、音视频地实时通信,通过Internet将音视频通信应用大众化,引入到千家万户。
目前SIP已应用于许多新的环境,如Web、即时消息等,其发展趋势被部分业内人士所看好,基于SIP的语音应用及相关的各种SIP产品也已较为成熟。基于SIP的视讯产品也以其方便、灵活的特点被部分人群所接受。鉴于目前运营商所建视讯会议网络主要以基于H.323协议为主,因此研究如何实现H.323视讯会议系统与SIP的互通成为了目前的一个热点问题。
SIP视讯产品主要包括SIPVideo终端和网络侧设备两类,其应用组网主要采用两种方式:(1)按照SIP的架构组网,即终端+应用服务器;(2)以软交换(SoftSwitch)为核心架构组网。依照上述两种方式,网络侧设备可分为SIP应用服务器和软交换设备两类。当前用于SIP与H.323协议转换的网关设备在市场上还很少见,由于部分软交换设备同时支持SIP与H.323协议,因此可用来实现SIP与H.323协议的互通。
通过软交换设备实现SIP与H.323的互通可考虑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软交换设备作为H.323侧GK的邻居GK,实现SIP与H.323系统的互通;第二种方式软交换设备作为网关(GW)注册到H.323侧的GK上,实现SIP与H.323系统的互通。两种组网方式在功能上没有本质区别,软交换设备均起到了协议转换的作用,主要区别在于处理流程不同。软交换设备与GK互为邻居时,软交换设备与GK之间需利用RAS消息LRQ/LCF实现地址解析;软交换设备作为网关注册到GK上时,地址解析直接由GK来完成。
除此之外,目前部分厂家也正在开发用于SIP与H.323协议转换的网关设备。ITU也开始加大了对SIP标准的支持,并建立了专门的专家小组开展对SIP的研究工作。相信实现完全的基于SIP系统和基于H.323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已离我们不远。
二、固网视讯会议系统与移动视讯系统的互通
随着3G商用的来临,移动视讯已经受到广泛关注。移动网和固定网综合的视讯业务无疑是未来市场发展的必然。移动终端的移动性和便携性,使未来视讯会议更能满足人们普遍沟通的需求。由于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在视讯会话和传输协议等方面都不同,使得两网的互通成为随之而来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