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TCL、海信、康佳、长虹、厦华等五大彩电巨头在北京发布了“行业结盟联合宣言”,宣言中最重要的内容莫过于“共同研发液晶模组、联合采购液晶面板”,这些举措真的能成为国产平板电视产业的“强心剂”吗?
国内家电业著名专家、帕勒咨询有限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却毫不客气地指出:目前看来,五大彩电巨头的行业联盟犹如当年家电零售业的“中永通泰”联盟一样,松散无力;联合研发采购的想法,只能代表国产彩电厂家在被外资品牌打击的同时,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曾经失败的联盟案例如今仍然警示着人们。此前家电零售业的“中永通泰”联盟成立于2002年7月,是由北京大中、上海永乐、广州东泽等11家区域性家电零售企业组成的联盟。联盟成立本意是为了应对已经形成全国性布局的国美、苏宁。不过,后来由于各自心怀鬼胎的这11家零售企业“互相入侵对方地盘”、“强者吞并弱者”、“私自与供应商单独谈判”等背信行为,最终这种松散性联盟彻底土崩瓦解,沦为业界笑谈。
罗清启认为,从中国家电历史来看,这种松散性联盟无法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资本、股权上的关联,没有真正形成一家公司,所以联盟内的各个成员,由于利益冲突、观点分歧等原因,最终很容易像“中永通泰联盟”这样遭遇失败。因此,此次五大彩电巨头的联盟,象征性远大于实质意义。
此次五大彩电行业联盟内的长虹某负责人也认为这种松散联盟很容易造成内部分歧。他解释到,每个国产厂家每次向上游厂家采购的面板数量、规格,是重要的商业机密,如果五家彩电巨头去与上游厂家联合谈判采购事宜,很容易会泄漏商业机密给竞争对手。另外,目前国产彩电巨头通常都以“向上游厂家订制特定型号、尺寸、功能的液晶面板”为主要采购方式,如果真要进行联合采购,那不同国产彩电厂家肯定会对要采购的液晶面板的功能、质量等各项指标存在意见分歧。
根据中国电子商会刚刚发布的《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状况调研报告》数据,外资品牌市场份额的增长得益于价格策略的运用,尤其是对中小主流尺寸平板电视价格的下调。以32英寸、37英寸平板电视价格变化为例,中外品牌产品价格差距已经由2005年的10000元变为目前的1000元左右。
那么,国产液晶电视厂家在“价格优势”荡然无存的情况下,还能有其他出路吗?
罗清启认为,国产平板电视厂家在产业链最关键的上游“液晶面板”生产环节缺失之下,联合研发中游的“液晶模组”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由于液晶面板生产线投资金额巨大,国产彩电厂家根本没有能力投资液晶面板生产线来“自发进行产业升级”,目前必须要依靠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