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导航
- 第1页:
- 第3页:高清概念初级快速入门
- 第5页:永不妥协的两大蓝光阵营(下)
- 第7页:H.264也是MPEG4?它们之间的差别?
- 第9页:各编码详细规格对比
- 第11页:碗好还是锅大?封装格式详解-AVI
- 第13页:碗好还是锅大?封装格式详解-MKV
- 第15页:HDMI重要性一:DVI根本无法替代
- 第17页:HDMI重要性二:防止灰阶信号丢失
- 第19页:AVIVO HD与PUREVIDEO HD技术对比介绍(上)
- 第21页:解码器,分离器以及DXVA的概念
- 第23页:终极解码以及完美解码设置指南(上)
- 第25页:KMPlayer播放器设置指南(上)
- 第27页:KMPlayer播放器设置H.264硬解指南
- 第29页:KMPlayer播放器设置MPEG2硬解指南
- 第31页:如何确认自己已经打开硬加速(下)
- 第33页:最高码率40M-007皇家赌场H.264 1080p评论
- 第35页:最佳画面/码率比- 加勒比海盗H.264 1080p评论
- 第37页:画面超越H.264-金刚VC-1 1080p评论
- 第39页:我们不测720P/1080I!
- 第41页:什么编码的片源最吃CPU
- 第43页:显卡核心频率对视频加速有无用?要买高频卡吗
- 第45页:AMD/INTEL多达11款CPU的纯软解压测试-H.264
- 第47页:ATI/NVIDIA多达12款的显卡硬解压测试-H.264
- 第49页:ATI/NVIDIA多达12款的显卡硬解压测试-MPEG2
- 第2页:高清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4页:永不妥协的两大蓝光阵营(上)
- 第6页:压缩是关键-HDTV编码发展历程
- 第8页:VC-1-微软的霸权主义
- 第10页:最终用户爱好哪种编码?
- 第12页:碗好还是锅大?封装格式详解-TS
- 第14页:什么是HTPC
- 第16页:HDMI重要性一:DVI根本无法替代
- 第18页:HDMI重要性三:相对于DVI的改进和升级
- 第20页:AVIVO HD与PUREVIDEO HD技术对比介绍(下)
- 第22页:PowerDVD开启硬解设置指南
- 第24页:终极解码以及完美解码设置指南(下)
- 第26页:KMPlayer播放器设置指南(下)
- 第28页:KMPlayer播放器设置VC-1硬解指南
- 第30页:如何确认自己已经打开硬加速(上)
- 第32页:双核也是菜-巴别塔H.264 1080p评论
- 第34页:最佳画面/硬件要求比- 父辈的旗帜H.264 1080p评论
- 第36页:网络HDTV新片代表-追梦女郎VC-1 1080p评论
- 第38页:廉颇老矣-兄弟连MEPG2 1080p评论
- 第40页:所有测试平台的介绍以及测试说明
- 第42页:您的CPU能满足H264/VC-1/MPEG2片软解要求吗
- 第44页:在新显卡视频加速技术下,不同片源对CPU要求
- 第46页:AMD/INTEL多达11款CPU的纯软解压测试-VC-1
- 第48页:ATI/NVIDIA多达12款的显卡硬解压测试-VC-1
- 第50页:都是软解码怎么还有差异?
这是一个“高清”的时代。
客观地说,电视已渗透到数亿个中国家庭,成为社会存在的基本内容之一。甚至和衣食住行一样,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电视也是第一个涉及高清的范围,也是高清主要涉及的领域。
但高清的范围可远远不只是一个HDTV就能解释得清楚的,它分别包括了高清DV、高清电脑、高清投影机、高清视频、高清影碟(蓝光和HD-DVD)乃至PS3、Xbox 360等高清游戏机,或许今后我们会碰过更多关于高清的定义以及名词。
今年,是高清发展迅猛的一年,我们不仅看见高清在传统领域里取得一定的进展,甚至触角已经伸到了PC行业。正因为现在高清播放机由于下一代蓝光存储阵营并未统一而无法得到发展,市面上少有的几个高清播放机要么是就是因为价格太高,要么就是小厂作坊DIY的产品,再加上成片片源十分稀少,现在担任高清播放器的重任只能落入PC的身上。
PC由于有通用处理器CPU的原因,只要性能够强,有输入端(网络片源),有输出端(HDTV,大尺寸显示器),就可以实现一个兼职高清播放器的功能。
不过高清视频并不是一个好相与的角色,尤其是1080P以及现在动则20mbps码率的片源,使得现在哪怕是最牛B的Core 2 Duo都无法胜任。一直以来,mpeg的解码工作都是由显卡来完成,当高清来时,显卡厂商又看到无限的商机,分别在自己新一代的显卡里集成了视频解码器,大大分担了CPU的负担,使之在PC上可以完全胜任HDTV播放器的工作。
我们的介绍也是由此开始。请选择您所喜欢的章节,或者按照顺序一步步了解高清。
高清发展历史与现状
高清概念初级快速入门-名词解释
永不妥协的两大蓝光阵营
压缩是关键-HDTV编码发展历程
H.264也是MPEG4?它们之间的差别?
各编码详细规格对比
碗好还是锅大?封装格式详解
什么是HTPC-HTPC的现状与发展。
HDMI比之DVI的重要性介绍
Avivo HD和PureVideo HD-两家技术分析
百花争艳-解码器,分离器以及DXVA的概念
PowerDVD开启硬解设置指南
KMPlayer播放器设置指南-H.264 VC-1 MPEG2
如何确认自己已经打开硬加速
测试所用的片源规格介绍
在我们大概介绍之后,我们的测试也开始了,您想了解:
1:什么编码的片源最吃CPU-Conroe E6750软解不同码率H264 VC-1 MPEG2片源CPU占有率测试
2:您的CPU,能满足各种高清H264/VC-1/MPEG2片源软解的要求么?-不同片源不同CPU软解测试,要求CPU能够满足平均80%以下,最高90%的CPU占有率测试,看看需要最低的CPU频率。
3:在新一代显卡视频加速技术帮助下,不同片源对CPU要求。-HD2600XT与8600GTS开启硬解下,不同片源的CPU占有率。
4:显卡核心频率对视频加速有没有用?看视频需不需要买高频卡?-同显卡同CPU同片源下,不同显卡核心频率的对比测试(HD2600XT与8600GTS)
5:AMD/INTEL多达11款CPU的纯软解压测试-AMD Athlon64 3000+/3800+ AthlonX2 3600/BE2350,Athlon FX62,Intel Celeron 430,Pentium D 915,Pentium E2160,Core2Duo E6300 Core2Duo E6850软解压测试。
6:ATI/NVIDIA多达12款的显卡硬解压测试-ATI Radeon X1250/X1300/X1650/X1950/HD2600XT,NVIDIA GeForce 7050PV/6600GT/7600GS/7600GT/8500GT/8600GTS
7:都是软解码怎么还有差异?-Nvidia/ATI软解码比拼,揭露硬解详细过程。
客观地说,电视已渗透到数亿个中国家庭,成为社会存在的基本内容之一。甚至和衣食住行一样,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
记得前几年,到处在吵作关于数字/数码电视的概念,这是最早DTV的初型。采用digital(数码)作为传输/存储的格式,而放弃传统模拟的方式,是随着PC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已经影响到了传统家电的领域。
数字传输/存储的最大优势并非可以做得更清晰,存储内容更大,事实上传统模拟现有的高端技术仍然是现在数字无法超载的;而是在传输中,存储中可以做到无损--这一点可以从PC上的文件复制上看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文件不论copy过多少次,都和最原始的文件是一模一样的。而模拟信号 ,哪怕再清晰,在采用失真小的翻录10次之后,结果也是惨不忍睹的。也就是数字信号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做到无失真。
正是因为有无失真的基础下出现,高清才得以诞生和延续-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的定义是高清晰数字电视输出技术。
尽管高清是现在最IN的名词,可要追寻起来要到1970年。高清的发展历史也是一部“三国”史,经历了日本,欧洲以及美国的纷乱之争。
日本以及欧洲尽管高清的研究得最早,但是当时的计算机发展以及周边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只能使用模拟技术。这也是他们的高清技术的致命弱点。
这一状况直到美国意味到了高清技术在未来的长远战略价值,在1996年利用其自身的高科技技术和数字基础,美国FFC通过ATSC数字电视标准成为美国国家标准,1998年播出的第一个数字式HDTV节目,则代表HDTV的真正意义的诞生,也奠定美国的HDTV领头羊的地位。在美国确定了数字化的道路之后,对于日本的高清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不过所幸的是日本也意识了数字的优势,在于之后的研究方向也调转到了数字了,从此,高清标准在数字的基础下建立了。
而我国全面进行高清时代是在CCTV开设高清频道为代表。
不过还有概念不少朋友对于高清的概念模糊不清,笔者在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
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是高清晰数字电视输出技术,中文简称高清,可提供相对于传统模拟电视技术更高清晰度图象质量。HDTV的高清晰主要表现在它支持1280×720,1920×1080,分别有720p,1080I/1080P之分。
720/1080指的是分辨率1280×720与1920×1080,那I和P分别是什么意思呢?I代表interlace,隔行扫描;P是Progressive,逐行扫描。720P与1080I的带宽是一样的,在清晰度自然是1080I高一些,但在动态画面表现得更流畅的则是720P。而1080P则兼顾了清晰度以及动态表现的要求,也就是大家所说的FULL HD,但它也是对码率,存储空间要求最高的格式。
说到了数字,那么我们肯定得以容量来计算,每部片的时间长短不一,大小也一样,可是如果用总容量除以时间,就得出一个可比的变量-码率。码率以及时间决定了一部片的总容量,同时码率对编/解码处理器也会提相应的要求。一般来说,码率越高,画面就越清晰锐利,也越流畅,但是对存储容量以及编/解码的要求更加苛刻。
HDTV除了有码率上的不同之外,还有编码格式的不同,现在主流视频的主要有MPEG2,MPEG4,H.264(MPEG4 AVC),VC-1(AVC-1)/WMV9HD等。不同的格式的压缩比以及表现都有各有差别,我们下面会有专门的介绍,如今网上常见的就仅有三个,MPEG2,H.264,VC-1。音频编码格式主要是AC3、DTS和EAC3,最近AAC有异军突起的意思。
由于现在不少片源都是源自于网上下载,这些片源一般都是重新封装的过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存储以及传输,再加上许多厂商极立推广自己的封装格式,现在网上有非常多的封装格式,如AVI, TS,MKV,这些封装格式就是容器,而视频编码和音频编码就相当是于是菜和饭,如何装下这些饭菜,用的碗和锅也有一定要求。这在下面我们会有专门介绍。
说完了高清的软件/规格部分,我们来介绍一下硬件部分。
从DVD+/-W格式开始,两大阵营就打得不可开交,最后也没有谁能征服谁,于是战火就延续到了蓝光标准之争。
为何要叫蓝光,新一代光盘属于蓝光光盘的范畴,其核心技术,取代DVD红色激光存储技术的蓝色激光,从而实现更高的容量。
Blu-Ray Disk是蓝光盘,是DVD的下一代的标准之一,主导者为索尼与东芝,以索尼、松下、飞利浦为核心,又得到先锋、日立、三星、LG等巨头的鼎力支持。存储原理为沟槽记录方式,采用传统的沟槽进行记录,然而通过更加先进的抖颤寻址实现了对更大容量的存储与数据管理,目前已经达到惊世骇俗的100GB。与传统的CD或是DVD存储形式相比,BD光盘显然带来更好的反射率与存储密度,这是其实现容量突破的关键。
与蓝光相对的是HD-DVD阵营,原本东芝已经加入蓝光阵营,然而利益的分配以及相关技术特性诱使东芝断然退出该组织,转而联合NEC开发Advanced Optical Disk,并且得到DVD-Forum的鼎力支持,改名为HD DVD。由于蓝光DVD和当前的DVD格式不兼容,直接加大了厂商过渡到蓝光DVD生产环境的成本投入,因此大大延迟了蓝光成为下一代DVD标准的进程。不过另外一位DVD论坛的主要成员东芝则带来了一款和蓝光完全不兼容的新技术AOD(Advanced Optical Disk)光盘。 由东芝和NEC联合推出的AOD技术相比于蓝色激光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兼容当前的DVD,并且在生产难度方面也要比蓝光DVD的生产难度低得多。
HDMI:HDMI的英文全称是“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中文的意思是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接口可以提供高达5Gbps的数据传输带宽,可以传送无压缩的音频信号及高分辨率视频信号。同时无需在信号传送前进行数/模或者模/数转换,可以保证最高质量的影音信号传送。HDMI在针脚上和DVI兼容,只是采用了不同的封装,但其结构仍然有许多不同之处。
HDCP的全称是High-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也就是“高带宽数字内容保护”。简单的说,HDCP就是要将通过DVI接口传递的数字信号进行加密,多媒体内容的发出端(电脑、DVD、机顶盒等)与接受端(显示器、电视机、投影机等)之间加上一道保护。这样一层保护主要并不是用来防止通过数字信号进行不合法的复制,而是将数字信号内容进行加密,使得不合法的复制无法无法得到准确的内容、满意的效果。
HDMI和DVI都可以拥有HDCP功能,当然这取决于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设备。
永不妥协的两大蓝光阵营(上)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主流光存储DVD早在1996年就确立了标准。DVD-VIDEO的影片分辨率为720x480(NTSC制式)或720x576(PAL制式),属于标清视频(Standard-Definition,SD,标准清晰度)几年前看来或许画质很好,但时代已经变了,现在是高清晰视频(High-Definition,HD,标准清晰度)和大屏幕电视的时代,一旦领教过高清晰影视的效果,没有人会再对标清视频感到满意。
现在DVD的尴尬处境几乎就像当年的CD,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看出存储媒体的容量、视频流数据量和视频存储时间三者的关系。单面单层DVD的容量上限接近5GB,从VHS视频、低清晰度视频到标准清晰度视频,DVD碟片可以存储的视频时间从7小时,下降到2小时左右(一般DVD影片多在4Mbps-6Mbps),再下降到了1小时(标准清晰度视频的最高规格),而如果用来存储20Mbps-30Mbps的高清晰视频,DVD碟片只能存下约20-30分钟,加上DVD过慢的传输速度,如此一来,DVD已经显现出落伍的态势了。
而新一代光磁存储体的需求日益增加,电影行业 首当其冲,电影行业对下一代光磁存储体提出了以下要求。
1、民用规格和个人电脑规格必须统一,2、必须具备完善的著作权保护技术,3、必须拥有足够的容量,制造成本必须控制在与现有DVD相同的水平。不得使用专用盘盒。 4、能实现高画质,分辨率应达到1920×1080,具备多种长宽比等功能。 5、可实现多声道音频等功能。 6、可播放DVD影碟及以前的标准音频格式。 7、具有与互联网的协作功能。可实现对话型操作。 8、可与现行DVD共用创作工具。 9、确保可靠性,如确保同一规格光盘的播放兼容性。
新一代光磁存储体产生了两位候选人,也就是HD-DVD和BLU-RAY DISC。HD-DVD阵营以东芝为首,包括微软、NEC、三洋、英特尔等厂商和环球影业等电影公司,BLU-RAY DISC阵营以索尼和松下为首,包括先锋、飞利浦、苹果、三菱、三星、夏普、先锋、LG等厂商和福克斯、沃尔特迪斯尼等电影公司。
BLU-RAY DISC使用了波长更短的蓝色激光(Blue laser,或Blue Ray),这也是其名称“蓝光”的由来,BLU-RAY使用的蓝色激光波长为405nm,大大减少了凹槽长度和道间距,从而能够记录下比DVD更多出数倍的数据。
HD-DVD同样使用了波长为405nm的蓝色激光,但是,HD-DVD的道间距为0.40μm,大于BLU-RAY DISC的0.32μm,因此同样情况下HD-DVD记录的数据容量便不及BLU-RAY DISC多,同为单面单层盘片的情况下,一张蓝光光盘容量为25GB,而一张HD-DVD光盘容量为15GB。
蓝光光盘的物理规格和CD/DVD光盘几乎完全相同,直径仍然和CD、DVD同样为120mm,厚度也同样是1.2mm,中央圆孔等其它数据也完全相同。目前已公布单面单层、单面双层两种规格。单面单层蓝光光盘的容量为25GB(实际上是有23.3GB、25GB、27GB三种),单面双层蓝光光盘的容量为50GB。速度方面,BLU-RAY DISC的1倍速读取和写入速度均定义为36MB/s,目前已经有4倍速的可写入式蓝光驱动器,说其读取和写入速度高达144 MB/s,如此高的速度,才能满足即时播放高清晰视频和玩高清晰游戏的要求,相比之下,CD-ROM的1倍速为150KB/s,52X CD-ROM速度仅为7.62MB/s,DVD-ROM的1倍速为1.32MB/s,16X DVD-ROM速度仅为21.12MB/s,面对高清晰视频可以说是先天不足。
BLU-RAY DISC有着雄心勃勃的计划,单面4层和单面8层的蓝光光盘及相应的驱动器已在开发之中,单面4层的蓝光光盘容量将达到100GB,而单面8层的蓝光光盘容量更是可以达到200GB。BLU-RAY DISC的速度未来也会提升到6X,以及更高。
目前HD-DVD光盘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HD-DVD规格,包括:单面单层和单面双层的3X DVD-ROM,这种实际上是改良的DVD光盘,顾名思义,它是DVD的“三倍增强版”,其容量和DVD-ROM同样,有一种单面单层的容量是4.7GB,另有一种单面双层的容量是8.5GB,其它三种可以看作是全新的HD-DVD,包括单面单层的HD15,容量为15GB,单面双层的HD30,容量为30GB,单面三层的HD45,容量为45GB,这些HD-DVD的命名规则也和DVD如出一辙。另一类是HD-DVD和SD-DVD混合规格,一种是单层HD-DVD+单层SD-DVD,光盘为双面,容量为15GB+4.7GB=19.7GB,一种是单层HD-DVD+双层SD-DVD,光盘为双面,容量为15GB+8.5GB=23.5GB,一种是双层HD-DVD+单层SD-DVD,光盘为双面,容量为30GB+4.7GB=34.7GB,一种是双层HD-DVD+双层SD-DVD,光盘为双面,容量为30GB+8.5GB=38.5GB。最后一类是HD-DVD和SD-DVD双规格,目前只有一种单面单层的,是在单面单层盘片上一层是HD-DVD,一层是SD-DVD,容量是15GB+4.7GB=19.7GB。更高容量、更多层数的HD-DVD目前也在开发中,预计单层容量也可以达到20GB或更高
目前看来,BD占有影业支持、影片发行量等方面的优势,以及PS3带来的软件发行优势,技术和技术储备上较之hddvd也更加先进。
HDDVD则占有生产线配置、硬件设备成本、复制成本、软硬件综合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所以现在看来BD占上风,但BD和HDDVD尚未进入大量普及阶段,目前二者的软硬件销量可以说都是非常低,要成为主流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因此现在短期内还不能确定其成败。谁能首先把播放器价格下降到突破消费者心理线,以及争取到更多内容提供商的支持,将是最重要胜负的关键。
这两大标准谁优谁劣很难用两三句说清,尽管有两个竞争的阵营带来技术的更新以及价格降低,但是对于最终用户而言,繁杂的标准使得兼容更难以实现,以现在的形势来看,有可能最终用户会可能根据自己的需求为不同的阵营买一到两份单。
既然已经从DVD进展到HDDVD/BD,我们看到不仅仅是存储介质容量的增大,同时视频压缩技术在这几年也得到了飞速的增长。我们可以这样计算一下,存储容量增加了5~10倍,而视频压缩技术如果也能提升2~3倍,那么我们在清晰度上将会得到10~30倍的飞跃!
而视频压缩技术的进步,则要得益于DVD、HDTV、卫星电视、高清 (HD) 机顶盒、因特网视频流、数码相机与 HD 摄像机、视频光盘库 (video jukebox)、高端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DLP)以及个人摄像机等娱乐应用。
视频压缩是所有令人振奋的、新型视频产品的重要动力。压缩-解压(编解码)算法可以实现数字视频的存储与传输。
我们来看原始视频的要求,标准清晰度的 NTSC 视频的数字化一般是每秒 30 帧速率,采用 4:2:2 YcrCb 及 720,其要求超过 165Mbps 的数据速率。保存 90 分钟的视频需要 110GB 空间,或者说超过标准 DVD-R 存储容量的 25 倍。这样的要求显然既然是现在庞大的硬盘容量都无法满足,何况更多瓶颈是来自于网络下载那可怜的速度。
所以视频压缩是普及视频的必然趋势,不过视频压缩技术的种类也是非常多。如何选择视频压缩技术,成为内容提供商以及终端用户的最大难题。因为这里面涉及的问题比较多,不管是内容提供商还是终端用户,都会关心其画面质量/码率的压缩比。而在内容提供商方面,还得关心专利权益金的费用,这一点虽然和我们用户没有支持关心,但这往往是决定我们最终用户所能使用到视频压缩技术的最重要的一点。另外,最终用户关心的是编/解码器的成本,这包括了占用系统内存, CPU占用率,系统功耗等,毕竟在编/解码时所耗费的成本都得由最终用户直接买单。
在视频编解码技术定义方面有两大标准机构。国际电信联盟 (ITU) 致力于电信应用,已经开发了用于低比特率视频电话的 H.26x 标准,其中包括 H.261、H.262、H.263 与 H.264;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主要针对消费类应用,已经针对运动图像压缩定义了 MPEG 标准。MPEG 标准包括 MPEG1、MPEG2 与 MPEG4。
ITU 与 MPEG 标准的发展历程
除了 ITU 与 ISO 开发的行业标准以外,还出现了几种专用于因特网流媒体应用、广受欢迎的专有解决方案,其中包括 Real Networks Real Video (RV10)、Microsoft Windows Media Video 9 (WMV9) 系列、ON2 VP6 以及 Nancy。由于这些格式在内容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专有编解码技术可以成为业界标准。2003 年 9 月,微软公司向电影与电视工程师学会 (SMPTE) 提议在该机构的支持下实现 WMV9 位流与语法的标准化。该提议得到了采纳,现在 WMV9 已经被 SMPTE 作为 VC-1 实现标准化。
在这里说一下为何H.264又被人称为MPEG4-AVC,MPEG系列的标准归属于ISO/IEC,但另一方面以制订国际通讯标准为主的机构:ITU-T,在完成H.263(针对视频会议之用的串流视频标准)后展开了更先进的H.264制订,且新制订是与ISO/IEC机构连手合作,由两机构共同成立一个名为JVT(Joint Video Team)的联合工作小组,以MPEG-4技术为基础进行更适于视频会议(Video Conference)运用的衍生发展,也因为是联合制订,因此在ITU-T方面称为H.264,在ISO/IEC的MPEG方面就称为MPEG-4 Part 10(第10部分,也叫ISO/IEC 14496-10),MPEG-4 Part 10的另一个代称是MPEG-4 AVC(Advanced Video Coding,先进视频编码),多个名称其实是一个意思,即H.264=MPEG-4 Part 10=ISO/IEC 14496-10=MPEG-4 AVC。
那么,H.264到底与MPEG-4有何差别呢?更准确地说MPEG-4 Part 10与MPEG-4 Part 2有何差别?为何需要再订制出MPEG-4 Part 10呢?直接沿用MPEG-4 Part 2难道不行?
虽然MPEG-4已针对Internet传送而设计,提供比MPEG-2更高的视频压缩效率,更灵活与弹性变化的播放取样率,但就视频会议而言总希望有更进一步的压缩,所以才需要出现了H.264。
到底H.264好在哪?先让我们将MPEG-2、MPEG-4(MPEG-4 Part 2)、H.264(MPEG-4 AVC、MPEG-4 Part 10)三者进行分辨率表现与所用带宽的比较,无论MPEG-2、MPEG-4、H.264,三者都能达1920×1080i(非交错)的高清晰度(High Definition,HD)、24fps(每秒更新24张画面)的影像画质,但传输带宽上MPEG-2需要12~20Mbps,相对的H.264只要7~8Mbps,而MPEG-4则介于两者间,更直接地说,若把MPEG-2的带宽用作基准的100%,MPEG-4要达相同效果只需要60%带宽,H.264更是低至40%,约为原MPEG-2的1/2~1/3。
值得一提的是H.264标准采用的熵解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内容的自适应变长编码(CAVLC)与统一的变长编码 (CAVLC)结合;另一种是基于内容的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码(CABAC)。CAVLC与CABAC根据相临块的情况进行当前块的编码,以达到更好的编码效率。CABAC比CAVLC压缩效率高,在相当画质的情况下可以节省 20%左右的带宽,但要复杂一些。
为何MPEG-4的不能提供如此高的压缩比呢?这一方面是近几年压缩技术提升的结果,更为重要的,其实是最近几年视频/系统处理器得到了高速发展,其处理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这样可以使用更高的压缩比而无需担心系统负荷过重。
而VC-1(VC指Video Codec)的诞生则源于Windows Media,它是提供网上音乐与视频预订服务与视频流的主要格式。
微软公司于 2002 年推出了 Windows Media Video 9 系列编解码器,实现了视频压缩效率的显著提高。WMV9 另外还作为 VC-1 在 SMPTE 中实现了标准化。当然了,VC-1纯粹是一种视频压缩算法,并没有WMV中数字版权管理、元数据、播放列表和用户接口这些元素。
与 H.264 类似,它包含许多高级编码工具,不过种类有所不同。除了支持半象素双线性插值之外,WMV9 的 ME 还允许 1/4 象素双立方插值(采用 4 抽头近似双立方滤波器)。另外它还包含与 H.264 类似的环内 解块滤波器,不过滤波器和决策细节不同。
环内解块滤波器(deblockking fliter)开与否展示,上图为关,下图为开。可明显看出上图色块非常严重,而下图则过渡得十分平滑。经过滤波处理,减少了块效应,而图像的质量基本不受影响,因此主观质量大大改善。如果不滤波,同样的主观质量,需要多出5%~10%的码率。上下图说明了块滤波器的效果,由此可见H.264/VC-1在视频压缩方面有独到的技术(MPEG4 PART2采用后期 解块滤波器)
在权益金方面,MPEG2由于非常成熟,所以费用收得也是最少的,趋向于无成本。这也是至今为何不少BD/HDDVD仍然采用古老的MPEG2,当然了,这和MPEG2对系统硬件要求较低也有一定关系。
而MPEG4最初的授权预案中,如果电视内容的营运商要以MPEG-4格式来播放节目,则每分钟要支付0.000333美元,或者是以每年每个收视用户收取0.25美元,这无疑对MPEG4的推广造成了很大的阻力。此方案一出,Apple、On2等业内厂商立即提出异议,甚至Apple原订在QuickTime中内建MPEG-4的支持性,也因为授权异议而延缓发布日期。
H.264的授权费用相对比较合理,因为H.264晚于MPEG-4问世,且两者定位接近,既然如此,H.264只好在授权费上降低定位,期盼以较宽厚的授权方式争取被采用,而这正是对了运营商的胃口,当初许多运营商对MPEG-4的授权深表反感,之后也都热烈拥护H.264。
而VC-1的授权费用初使来看,和H.264不相上下。但是碍于Microsoft一贯的推行策略,VC-1的授权来源仅只一家,授权价格与方式调整,以及后续版本的改进方向,都由微软一手掌握,无人能左右,尽管现在价格比较宽松,但天知道微软哪时一个不乐意调高了价格,这也是众多运营商所最为担心的一件事。
接下来就是我们最终用户最为关心编/解码所耗费的系统负担了,当然这在我们之后会有更为详细的测试。
MPEG2自然是要求最为宽松的视频编码,不仅如此,拜DVD成熟多年之赐,早先以及现有的主流硬件都能多多少少提供MPEG2硬件加速的能力。MPEG4虽然到至今没有比较针对的视频加速硬件诞生,但自身比较低的硬件损耗才是原因之一。
而H.264主要档次是要求最为苛刻的视频技术,再加上最近越来越高的码率与1080P的结合,其对硬件的损耗已经达到了新的颠峰。而基本档次则提供了一个相对折中的方法,对硬件损耗次之。
VC-1还是得益于Microsoft多年来层积的功力,在略强于H.264 CALVC基本档次的画质上,而对硬件资源要求却还能再降低一些。综合来看,VC-1是最有益于最终用户的编码,它在拥有非常好的画质的同时,对硬件要求相对而言比较低。
笔者去网上论坛瞎逛时,看到这样的一个投票,有关于是否有必要将H.264/VC-1重新编码为MPEG2的帖子,结果超过半数的人是支持态度。论画质以及压缩比,MPEG2固然不及VC1/H.264,但是其对硬件要求比较低,已经使得大多数用户放弃画质/压缩比,选择MPEG2。当然了,这仅仅是一个年初2月时的投票,现在由于新一代显卡都具备了视频加速功能,这一情况已经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没有人再为解码HDTV而发愁了。
下面是各视频压缩技术对独立编/解码器的频率要求,此表格很好的量化表示了各视频压缩技术的硬件要求。
在视频专用加速解码器方面,PC上最近的显卡,PUREVIDEO HD以及AVIVO HD都能支持H.264的完全解码,而VC-1方面,PUREVIDEO HD只能支持动态补偿以及DEBLOCK的解码,对于VLC流处理以及逆变换还是只能交给CPU去作。
另外,在网上的片源,一些HDRIP(HDTV重新编码封装)的片源多数采用X264,X264是基于H.264的开源编码解码器,在具有H.264的高压缩比的同时也对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由于其码率一般比较低,所以对系统的负担很难得以直接体现。另外有一小部分是采用MPEG4-XVID来压缩,不过XVID很难做到在保证画质,FPS以及分辨率的情况下把容量控制在1张D5的容量(4.3G)。
MPEG2 | MPEG4 | H.264 | VC-1 | |
画面质量 | 一般 | 较好 | 最好 | 最好 |
压缩比(以MPEG2为1) | 100% | 50~60% | 25~40% | 30~40% |
对硬件要求 | 最低 | 较低 |
CABAC最高 CALVC较高 |
较高 |
授权成本 | 最低 | 较高 | 较低 | 较低(以后有涨价的可能性) |
运营商支持力度 | 较高 | 低 | 高 | 中等 |
PC硬件加速 | 全有 | 少数 | 多数 | 中等 |
网络片源 | 极少数 | 多数 | X264为多数/H.264为中等 | 多数 |
最后,让我们来权衡全部因素,看一下所有HDTV主流视频加速技术的概念分析,毫无疑问,H.264以及VC-1很有可能成为以后的主流,当然了,我国自主研发的AVS也会将和H.264,VC-1同台竞技,到时候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下面哪个是您所支持的编码格式:
1.MPEG2
2.MPEG4
3:H.264/MPEG4-AVC
4.VC-1/WMV HD
所谓封装格式就是将已经编码压缩好的视频轨和音频轨按照一定的格式放到一个文件中,也就是说仅仅是一个外壳,或者大家把它当成一个放视频轨和音频轨的文件夹也可以。
说得通俗点,视频轨相当于饭,而音频轨相当于菜,封装格式就是一个碗,或者一个锅,用来盛放饭菜的容器。
有的人可能觉得奇怪,容器,不就能盛放饭菜就行了么,用一个碗就可以了,何必制定出这么多的格式以及规范呢?
其实不然,试想一下,有的菜,例如排骨,比较大,碗放不下,得换锅。有的饭比较烫,也不能放在塑料的容器里,当然个人喜好也有一定关系。
所以容器的选择,基本在于,其对视频/音频兼容性,以及适合范围。
这下大家应该明白了,很多人一直把封装格式当成前面介绍的视频编码,而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
.AVI容器-成熟的老技术
AVI是微软1992年推出用于对抗苹果Quicktime的技术,尽管国际学术界公认AVI已经属于被淘汰的技术,但是由于windows的通用性,和简单易懂的开发API,还在被广泛使用。
AVI的文件结构、分为头部, 主体和索引三部分. 主体中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是交互存放的。从尾部的索引可以索引跳到自己想放的位置。
AVI本身只是提供了这么一个框架,内部的图像数据和声音顺据格式可以是任意的编码形式。因为索引放在了文件尾部,所以在播internet流媒体时已属力不从心。很简单的例子,从网络上下载的片子,如果没有下载完成,是很难正常播放出来。
另外一个问题是AVI对高码率VBR音频文件支持不好。VBR全称是Variable BitRate,就是动态比特率,可以根据当前的需要定义不同的比特率,避免了浪费,并且提高了利用率。随之问题也就来了,因为容器里的图像和声音是分开的,所以播放时需要一个图像和声音的同步过程,如果CBR音轨的话因为码率是定值,同步不成为问题,可是VBR音轨是不断的在变换,而AVI没有时间戳去让VBR音轨和图像同步,这样就会产生图像声音不同步的问题。
后来VirtualDub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扩充了AVI对VBR音频的兼容,但是在高码率时会产生丢失数据的问题,从而导致有损音效,这一点问题到现在都没有比较完美的解决方法。并且更加令人遗憾的是,对TrueHD, DTS-HD等音效更是完全不能支持。
前面介绍过HDDVD以及BD之争,尽管两家在编码上都统一采用MPEG2/VC-1/H.264,可在封装格式上又有所分岐。DVD论坛官方所认可的HDDVD使用的是PS封装,即Program Stream(程序流),这和之前DVD所采用的MPEG2 Program Stream封装是一样的,PS流的后缀名是VOB以及EVO等。而BD在没有DVD论坛官方认证的情况下,自然 PS封装,而是使用了MPEG2的另一封装TS封装,即Transport Stream(传输流),TS流的后缀名为TS。它们都是MPEG2系统部分的两个不同的语法结构,而在现在仅仅在作为封装使用。TS流对于PS流来说更易传输,不过由于其性质,也更易出错,所以在以前一般存储方面都是使用PS流,当然现在随着容错/纠错技术的提高,TS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小熊在线www.beareyes.com.cn
现在网上大多流传以TS封装的HDTV remux版,PS封装只能在HDDVD原版才看到,所以我们来着重分析一下TS封装格式。小熊在线www.beareyes.com.cn
电视节目是你任何时候打开电视机都能解码(收看)的,所以,MPEG2-TS格式的特点
就是要求从视频流的任一片段开始都是可以独立解码的。
从结构上来说,TS是由头文件和主体所组成的,扩充过的TS流还包括时间戳。这样不管
是什么格式的VBR音轨,都很容易通过时间戳来同步图像。
当然,对新的声音格式来说,需要新的分离器,解码器来实现解码。
目前在不断改进开发中。
TS不像AVI,从诞生那天起,就考虑到了网络播放,所以很快成为了世界标准并广泛应用
于电视台数字播放,手机等各个领域。
AVI封装 | TS封装 | |
兼容的视频编码 | MPEG-2 MPEG-4 H.264 VC-1 |
MPEG-4 VC-1(支持不太好) |
兼容的音频编码 | Linear PCM Dolby Digital Dolby Digital Plus Dolby TrueHD DTS Digital Surround DTS-HD |
DTS AC3 |
分离器 | DirectX 8.0以下自带分离器 | 微软系统自带分离器 |
分离所占系统资源 | 较低 | 较高 |
扩充性 | 强 | 差 |
Internat适应性 | 强 | 无 |
除了REMUX版本之外(Remux的意思是无损的提取出HD-DVD 和 BluRay-DVD里面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封装到我们熟悉的TS或者AVI文件中),有不少HDRIP(重新编码,即有损压缩过之后的片)使用的封装格式一般是AVI,MKV和MOV。AVI封装自然不需要介绍了,MOV是Quicktime封装,这一封装和AVI几乎是同一时代的,缺陷也不少,现在很少有人使用。
而使用MKV是Matroska的简称,它是一种新的多媒体封装格式,比较常见的搭配是X264+MKV。
MKV封装十分新颖,而且也非常开放,它对比AVI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
1:可变帧率:这需要编码的配合,试想一下在回放变化比较慢(比如说静物)时以比较低的FPS来代替,可以节省不少资源。
2:错误检测以及修复:这无疑提供了纠错和容错性,在网络传输的今天尤为需要。
3:软字幕:经常看DVDrip以及HDrip的朋友了解到,字幕一般都是以其它文件形式存在,在MKV里它可以内嵌在封装里,但不会和视频混淆,也可以多字幕随意选择。这样在传输保存时比较方便。
4:流式传输:这和TS流的原因基本一致,通过时间戳来管理视频以及音频的同步问题,做到即下即看。
5:菜单:交互式的操作使得MKV更加人性化。
6:强大的兼容性:MKV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容纳多种不同类型编码的视频、音频及字幕流,即使是非常封闭的RealMedia及QuickTime也被它包括进去了,堪称万能的媒体容器。
7:开放性和跨平台性:Matroska使用的是一种开放的架构,拥有众多的先进特性,并且能跨平台使用。
不过Matroska相对于以上我们介绍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没有深厚的背景可以依托,这决定了它不可能在商业领域里有所作为。不过从DVDrip里我们看到并非标准才是唯一,真正先进的技术在标准化商业化的道路上碰到很多非技术壁垒,而在网上而言,根本不存在这样那样的顾虑,所以MKV可以网上快速流行起来。
不过MKV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分离器方面比较好的仅有HAALI分离器,再加上民间标准的缘故,我们很难在PC以外的地方能见到它的存在。
HTPC是Home Theater Personal Computer的英文缩写,就是“家庭影院个人电脑”的意思。简单地说,它就是一部特别注重多媒体功能的个人电脑。
HTPC与普通PC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并不是以追求高性能为惟一目标,它应该是外观,性能、噪音,功耗4者平衡的产物。
HTPC应该是摆在客厅上,作为家庭数码影音的中心。放在客厅上的东西,如同电视,DVD机,音响,功放一样,它必须有可人的外观,谁也不愿意在典雅的客厅上看到一个丑陋的机箱。它不能太大,不论是美感上,还是从节省空间上来看,这都非常重要,一个如铁牛一般的机箱是很刹风景的。
在性能上我们并没有多大要求,但尽量使用双核CPU,或者是带硬件加速的显卡,这样既然是面对高码率的H.264时一样从容不迫,并且在编码时(录制电视节目)双核也能发挥其效用。硬盘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个人认为320G为起始点,越大越好。
功能方面,板卡选择上尽量多带些接口,1394和SPDIF IN/OUT都需要,显卡方面要有DVI/HDMI,S-VIDEO/色差。光存储方面以DVD刻录机为佳。
噪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毕竟谁都不愿意在欣赏影音的同时还享用噪声,所以选用一些低噪音的板卡,以及低噪音的硬盘和光驱尤为重要。板卡比较理想的是被动散热 ,而有风扇哪怕是低转速,在长时间运行之后同样会发出一些冒名的噪音,如果不及时清理或者更换问题根本得不到解决,而被动散热则完全没有此类问题。
功耗也是HTPC非常在乎的一个因素,首先从节能上考虑,家庭影院的应用就可能会长时间的开机,功耗小则代表节约电费。而HTPC有机箱大小也有限制,尤其是一些准系统在使用Micro ATX的还只能使用半高显卡,这样体积可想而知,散热成了很大的问题,如果大功耗的配件有可能无法散热,所以尽量以低功耗为主。
首先应该大多数人都知道DVI与HDMI最大的特征都是数字的,正因为如此,有不少人单纯的认为,HDMI只是带了音频功能的DVI,两者在视频上是一模一样。
其实这完全是错的。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咱们自己就可以把音频线以及DVI数据线绑在一起,而不用这么多厂家耗费了这么大力气,消耗这么多时间去制定这个标准了:)
HDMI |
DVI |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HDMI以及DVI都是采用的数字T.M.D.S信号联接。都采用了数字信号的好处就是在转换无损并且比较方便,但并不代表兼容,就像RAR和ZIP这两种压缩格式互相转换很容易,并且无损,但是它们之间采用的格式,数据存储方式完全不同,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只针对ZIP设计的软件就没有办法读取RAR包,例如WINZIP。
HDMI在CEA EDID数据传输时,会包含一个VSDB 信号,而此数据块里面包含着验证,测定接收端是否也是HDMI设备的数据值。当验证对方也是HDMI端时,将会以HDMI标准格式来发送信号;而验证对方为DVI设备时,会用DVI规范的数值形式去发送视频数据,而无音频数据 。
从这一点上来说,HDMI是完全向下兼容DVI,也就是发送端为HDMI接口时,和发送端为DVI接口在接收端都是DVI接口的情况下,两者都采用的是DVI数据传输协议,在这一点上是一模一样的。
HDMI Vendor Specific Data Block 验证示意
而DVI能否转换HDMI呢?事实上市面上早已出现了不少DVI和HDMI互转的转接头和转接线。
由于我们之前提过,HDMI在传输的开头会有一个验证过程用以分辨是否是HDMI设备才确定信号采用何种规范,而DVI根本是没有这一步骤的,所以DVI不论接驳什么接口什么线,传输的仍然是DVI规范的信号。那这些转接头是如何运作的呢?
HDMI转DVI自然不用说了,HDMI可以完全向下兼容DVI。而DVI转HDMI呢。实际上由于都是通过T.M.D.S数字信号传输,所以遵循相同的电气规格,基本上转接头/转接线只是把物理信号引角转换一下,传输的依然是DVI的信号。这样子的话,对于电脑显示器或者部分平板数字电视来说也无所谓,因为这些设备是可以直接接入DVI信号,而如果碰到一些早期的HDMI接口的电视以及录放设备,会产生一些兼容性问题,比如说无法正确显示其内容-黑屏等等。
现在大部分电视在接入DVI信号时仍会存在大大小小一些问题,比如说边角不对应,画面无法最大化,画面闪烁,不能实现点对点,无法识别信号等兼容性问题,这一点小熊评测室在评测最近一些哪怕是FULL HD的平板电视都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只不过有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在PC端的细微调整就可以解决,而另一些则没有办法解决。而在换成了HDMI的显卡之后,只要符合了HDMI 1.2标准的电视都可以正确的和电脑连接。
总结我们以上所述,在信号传输格式上,HDMI可以完好兼容DVI,而DVI接口转换HDMI需要接入设备对DVI传输信号的支持,从这一点上来说,HDMI才是完美的接口。
首先应该大多数人都知道DVI与HDMI最大的特征都是数字的,正因为如此,有不少人单纯的认为,HDMI只是带了音频功能的DVI,两者在视频上是一模一样。
其实这完全是错的。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咱们自己就可以把音频线以及DVI数据线绑在一起,而不用这么多厂家耗费了这么大力气,消耗这么多时间去制定这个标准了:)
HDMI |
DVI |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HDMI以及DVI都是采用的数字T.M.D.S信号联接。都采用了数字信号的好处就是在转换无损并且比较方便,但并不代表兼容,就像RAR和ZIP这两种压缩格式互相转换很容易,并且无损,但是它们之间采用的格式,数据存储方式完全不同,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只针对ZIP设计的软件就没有办法读取RAR包,例如WINZIP。
HDMI在CEA EDID数据传输时,会包含一个VSDB 信号,而此数据块里面包含着验证,测定接收端是否也是HDMI设备的数据值。当验证对方也是HDMI端时,将会以HDMI标准格式来发送信号;而验证对方为DVI设备时,会用DVI规范的数值形式去发送视频数据,而无音频数据 。
从这一点上来说,HDMI是完全向下兼容DVI,也就是发送端为HDMI接口时,和发送端为DVI接口在接收端都是DVI接口的情况下,两者都采用的是DVI数据传输协议,在这一点上是一模一样的。
HDMI Vendor Specific Data Block 验证示意
而DVI能否转换HDMI呢?事实上市面上早已出现了不少DVI和HDMI互转的转接头和转接线。
由于我们之前提过,HDMI在传输的开头会有一个验证过程用以分辨是否是HDMI设备才确定信号采用何种规范,而DVI根本是没有这一步骤的,所以DVI不论接驳什么接口什么线,传输的仍然是DVI规范的信号。那这些转接头是如何运作的呢?
HDMI转DVI自然不用说了,HDMI可以完全向下兼容DVI。而DVI转HDMI呢。实际上由于都是通过T.M.D.S数字信号传输,所以遵循相同的电气规格,基本上转接头/转接线只是把物理信号引角转换一下,传输的依然是DVI的信号。这样子的话,对于电脑显示器或者部分平板数字电视来说也无所谓,因为这些设备是可以直接接入DVI信号,而如果碰到一些早期的HDMI接口的电视以及录放设备,会产生一些兼容性问题,比如说无法正确显示其内容-黑屏等等。
现在大部分电视在接入DVI信号时仍会存在大大小小一些问题,比如说边角不对应,画面无法最大化,画面闪烁,不能实现点对点,无法识别信号等兼容性问题,这一点小熊评测室在评测最近一些哪怕是FULL HD的平板电视都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只不过有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在PC端的细微调整就可以解决,而另一些则没有办法解决。而在换成了HDMI的显卡之后,只要符合了HDMI 1.2标准的电视都可以正确的和电脑连接。
总结我们以上所述,在信号传输格式上,HDMI可以完好兼容DVI,而DVI接口转换HDMI需要接入设备对DVI传输信号的支持,从这一点上来说,HDMI才是完美的接口。
我们上篇讲的仅仅只是电气信号规格,而这里我们要谈到的传输的具体内容-灰阶信号。
哪怕平台电视可以接入DVI信号并且识别,但只要它没有针对PC的灰阶信号进行转换,那么既然画面一切正常显示,但是我们看到的画面的亮度和暗部细节仍然 会严重失真 。
这是怎么回事? HDMI与DVI虽然遵循相同的电气规格,采用T.M.D.S的数字信号传输,但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DVI是PC上的规范,而HDMI的用途大多在家电领域。
应用领域的有所不同也会导致规范有所不同,PC一般采用了Full Range的RGB灰阶,灰阶数值范围是0至255;而对于家电这些消费类电子采用的RGB灰阶都是Limited Range,数值范围是16至235,16-235其实是对模拟电视格式的延续。
DVI转HDMI在没有灰阶处理的平板电视上会直接导致13%的灰阶信号丢失。而HDMI处理的即可为色差讯号的Limited Range也可以是RPG的Full Range,一般发送端都会自适应。
下图是实拍平板电视效果展示
13%的灰阶信号丢失 |
正常情况,暗部高光细节清晰可见 |
此节感谢Emufan提供的资料以及图片
为何笔者要把相对DVI的改进和升级放在最后面来说呢?因为这些升级的特性,在现阶段并非是必要的,换句话说,缺了也没有多大事,至少不会像前面两节里的直接影响正常使用。
话题转正,继续谈HDMI的改进之处 。
1:HDMI可以同时传输数字式无损的音频和视频,而DVI只支持视频输出。小
PC上实现HDMI同时输出音频视频,通过两种方式
一:内部连接,显示芯片与音频芯片同在一片PCB上,声卡直接通过PCB上的走线将信号传输给显卡,再整合成HDMI信号输出。这样的例子包括了集成显卡,如MCP68,还有一些显卡集成了音频处理芯片,如R600。
二:外部连接。显示芯片和声卡芯片不在同一片PCB上,通过外部连线连接。一般来说是声卡直接采用SPIDF OUT来连接显卡,但也有专用的HDMI音频连接线,现在越来越多的主板以及声卡在采用(如下图)。
HDMI能在传输1080P视频信号的同时,还能以192kHz的采样频率传送8声道的音频信号,而这一切只在一条连线中即可完成!据统计,一条HDMI连线可以取代10~20条模拟传输线,大大简化线材部局。
2:HDMI可以使用3条TMDS通道来传输视频和音频,而DVI只有两条。正常情况下,一条TMDS通道可以达到165MHz的工作频率和10-bit接口,也就是可以提供1.65Gbps的带宽,这样来算DVI有3.3Gbps的带宽,而HDMI近5Gbps的带宽。在HDMI 1.3被制定出来之后TMDS的165MH频率提升至340MHz,提升幅度约为 2 倍,这样HDMI可以提供10Gbps的恐怖带宽,并且也可采用双连接规格,以更进一步加大带宽、达到680MHz。这对于未来而言是十分有发展潜力的。小熊在线www.beareyes.com.cn
3:现有的HDMI 1.1及1.2版和DVI仅能支持到24bit色深,1.3版HDMI接口则是大幅扩充至30-bit、36-bit以及48-bit(RGB或YCbCr),具有输出一亿色以上的能力,并大幅增加对比的阶层。同时HDMI 1.3标准可以支持新一代的〝xvYCC〞color space,号称具有目前color space规格的1.8倍颜色讯号输出能力。HDMI LLC董事长Leslie Chard表示,ATi和nVIDIA可以轻松地在GPU当中集成新的规范,索尼PS3已经支持“Deep Color"。事实上,蓝光和HD-DVD规范都支持“Deep Color",但是双方都还没有宣布支持HDMI 1.3
4:传输距离 :在不影响画质的情况下,HDMI的传输距离可达到15米,而DVI小于8米。这对于PC而言用处不大,但对于家电而言,放宽了线的限制将大大减轻布线难度。小熊在线www.beareyes.com.cn
用光纤传输,在线材两端加入了光信号转换器的HDMI信号线可达100米。小熊在线www.beareyes.com.cn
AVIVO HD与PUREVIDEO HD技术对比介绍(上)
新一代编码H.264/VC-1的编解码方案流程主要包括如下5个部分:精密运动估计与帧内估计(Estimation)、变换(Transform)及逆变换、量化(Quantization)及逆量化、环路滤波器(Loop Filter)、 熵解码(Entropy Coding)。下图则是H.264编码流程图
如果使用CPU软解,我们看到在熵解码时CPU占用率为最高,而其它各项加起来也不少,尤其是H.264主要档次。
% CPU Util (P4 2.8GHz) |
MPEG2 |
AVC | ||
VLC |
CAVLC |
CABAC |
CABAC | |
8Mbps |
20Mbps |
20Mbps |
40Mbps | |
Entropy Decode |
1.6 |
8.9 |
26.5 |
47.8 |
Freq trans |
0.7 |
1.2 |
1.5 |
2.6 |
Pixel predic ' n |
0.5 |
11.0 |
11.5 |
11.6 |
Deblock |
N/A |
8.2 |
8.5 |
8.2 |
AMD上代Radeon X1000显卡硬件支持ATI AVIVO技术, 针对H.264和VC-1编码的视频,由CPU处理器负责Bitstream Processing( 码流处理)和Entropy Decode(熵解码),由Shader着色单元来硬件加速Frequency Transform(频率转换)、Pixel Prediction(像素预测)和Deblocking(环内 解块滤波)过程。因此,不能称上纯硬件解码。
熵解码 Entropy decode |
Frequency transform |
Pixel prediction |
Deblocking | |
MPEG-2 |
VLC |
iDCT非连续反余弦变换 |
Inter Frame |
N/A |
VC-1 |
VLC |
iDCT非连续反余弦变换 |
Inter Frame |
Inloop |
H.264 |
VLC / CAVLC / CABAC |
Inverse Transform |
Inter & Intra Frame |
Inloop |
AVIVO HD与PUREVIDEO HD技术对比介绍(下)
可以看出,AMD上一代的高清视频硬件解码技术并不完美,到了HD 2000系列,Radeon HD 2600系列(RV630),Radeon HD 2400系列(RV610)图形芯片当中集成专门的UVD硬件单元(通用视频解码器),完全负责硬件加速处理Bitstream Processing( 码流处理)和Entropy Decode(熵解码),由Shader着色单元来硬件加速Frequency Transform(频率转换)、Pixel Prediction(像素预测)和Deblocking(环内 解块滤波)过程,即Avivo HD。
NVIDIA早在GeForce 6时代就开始引入HD视频解决方法-PureVideo,实现硬件加速,其实其原理就是通过驱动利用可编程GPU的空闲运算能力对编码进行加速,实际上这并非完整的硬件解码,有相当一大部分是GPU通过软件来完成,但不论如何很大程度的分担了CPU的压力。 并且在画质上也有一定的改观。
前代的PureVideo的硬件组成部分只有一个VP(视频处理器,Video Processcor),并且这个VP的处理能力以及性能还是比较低下。到了G84,NVIDIA在GPU里不仅重新设计了一个功能更强强大的新的视频处理器,并且增加了一个 熵解码处理器引擎,NVIDIA称为BSP ENGINE(Bitstream Processcor ENGINE)。新的视频处理器(NEW VP或者是VP2)可以对MPEG-2,VC-1,H.264进行实时解码,包含了最近比较流行的第三代视频编码。而Bitstream Processcor ENGINE则主要针对H264的CABAC/CAVLC这两种 熵编码进行解码。
前面说过H.264标准采用的熵解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内容的自适应变长编码(CAVLC)与统一的变长编码(CAVLC)结合;另一种是基于内容的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码(CABAC),也就是 主要档次。CAVLC与CABAC根据相临块的情况进行当前块的编码,以达到更好的编码效率。CABAC比CAVLC压缩效率高,但要复杂一些,对硬件要求会更高一些。 CABAC (CAVLC 也同样)是一个不会损伤画面的无损编码,但是会降低编码和解码的速度。
初步看之下PUREVIDEO HD以用AVIVO HD都拥有了完整的硬件解码功能,事实上则不然,两家在对视频编码的支持上有一些出入。
首先就是两家视频加速技术对MPEG2的并非全硬件解码,相当多的一部分交给了CPU去软解压,这一点上相信没有多少人会有异议,毕竟MPEG2本身对硬件损耗就非常低,再通过部分硬件解码,其CPU占用率已经降得相当低的一个地步,这在我们后面的测试中也得到证实。
而在对相当损费资源的H.264编码时,两家也采用了统一的态度,完全的硬件解码,彻底解放CPU瓶颈,这使得H.264在两家新显卡上解码不再是问题。
另外,对于VC-1,ATI/AMD和NVIDIA的态度就有所差异了。ATI/AMD认为,VC-1作为和H.264新一代HDTV标准编码,同时又有比较高的CPU占用率,所以仍然采用与H.264一样的全程VC-1解码(这也就是为何2600xt集成如此多晶体管的一个原因);而NVIDIA则认为,VC-1尽管占用比较高,但进行部分解码之后,低端CPU仍然能胜任解码工作,并且随着CPU主频的提升,这一状况会得到缓解。另外NVIDIA同时也认为,现在主流CPU即使软解也才70%的CPU占用,再加上PUREVIDEO HD分担一部分后则仅有40%左右的占用,在不进行其它大型任务的情况下,与0%CPU占用没有任何区别。
这一点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按照笔者个人看法,所有硬解码在未来都会给软解码所代替,而现在笔者即使是在解码CABAC 40m码率的片源时使用采用软解码,就为了保证画质以及可以随心换解码器;另外一方面,有总比没有好,哪天笔者要是没了3.6G的Conroe,使用一颗Athlon64 3000+时,带有全程解码VC-1以及H264的AVIVO HD显然会更好一些。
我们介绍一下解码器,分离器以及DXVA的概念
解码器的功能就是对视频或者音频进行解压缩。我们知道不论是原始的视频或者是原始的音频,数据都是十分惊人和庞大的,所以我们要用编码器对其进行压缩,这样才有利于传输和存储。在播放时我们就要需要还原成画面或者声音,这就需要解压,也就是解码。其中视频解码器比较复杂:
视频压缩技术就像我们之前所说有很多种,每一种里又有不少官方的,第三方的解码器,各种解码器功能,画面,速度都有差异,不过一般分为两种解码器:硬件解码器和软件解码器。
硬件解码器就是利用解码器所带的驱动接口和硬件本身连接上,利用硬件所带的功能对视频进行解码,这样可以降低对CPU的负荷,从而实现流畅播放以及提升CPU多任务的能力。
软件解码器就是除了硬件解码器之外的所有解码器,其最大特征就是利用CPU通用处理的功能,对其进行软件解码。软件解码虽然耗费CPU,但是可以修改,升级,在CPU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是最好的选择。
分离器的功能就是把封装在一起的视频以及音频还原出来。之前我们谈过有不少的封装,每一种封装必须对应一种分离器,才能正确的把视频和音频分离出来以供解码器解码。
分离器也有很多种,一般情况下非标准的封装格式在正规的播放器里都没有相应的分离器,比如MKV。而分离器比较出名的有月光分离器,haali等。
DXVA(也称DirectX VA)全称就是DirectX Video Acceleration(硬件视频加速接口)。
DXVA是一个由微软和图形芯片厂商联合定义的一个硬件接口规范。如果一种显卡芯片在硬件上支持DXVA规范,并不代表它就实现了DXVA里面定义的所有功能。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对于DXVA定义的每一项功能,符合DXVA规范的显示芯片驱动程序一定会告诉系统,这项功能在它的硬件里实现了还是没有实现——这是DXVA规范强制性要求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应用程序不需要自己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测试显卡有没有实现某项功能。
同样的,如果一种解码器支持DXVA规范,也不代表它就能利用DXVA规范里面所有的功能组合,它可以选择自己有能力支持的,或者想要支持的那些功能的组合,而其他功能组合也许就放弃了。
此外,如果某种显示芯片虽然通过驱动表示支持某种功能,但解码器认为该芯片对这个功能的支持是不稳定的,容易导致系统崩溃或错误,那么解码器也可以放弃使用该芯片的这种功能。
按照DXVA规范,硬件解码加速有3种级别
1、MC加速(运动补偿,也就前文提到Pixel Prediction)
2、IDCT加速(前文提到的Frequency Transform) + MC加速
3、VLD加速(前文提到的熵解码) + IDCT加速 + MC加速+(deblocking fliter环内解块滤波)
除了比较老的显卡(例如Geforce3)才支持MC加速之外,现在GF6/7,X1000系列第二级,而GF 8600/8500支持H.264第三级加速,以及HD2000系列支持VC-1/H.264第三级加速,当然,这也需要解码器支持才能被调用。
当播放器或者解码器显示DXVA(也称DirectX VA)时也代表着硬件加速已经被开启。
在所有所有的播放软件器,设置最为简单,又能直接开启硬件解码的软件,只能是PowerDVD了。可以说PowerDVD是目前最好的软件解压VCD/DVD/HDTV播放工具,同时它自带了HDTV硬件加速的编码,使得调用极其简单。
如果您使用的是NVIDIA的显卡并且带有PUREVIDEO技术,那么它会有一个PUREVIDEO HD的标志显示出来。
PowerDVD分别可以对H.264,VC-1,MPEG2,X264,XVID,DVIX等格式进行解压。也就是说基本上主流的DVD/DVDrip,HDTV/HDrip都可以解码,并且在显卡有硬解功能时无需任何设置即可开启硬解。
以下信息代表DXVA硬件加速启用。
PowerDVD无疑是强大的而且方便的,非常适合菜鸟使用硬解看中文片,即使是软解,它也能最为迅速的找到正解的解码器,不会出现画面,音频不正确的情况,而这一切都是无需设置的。对了,为何要说中文片呢,因为除了您外语特别好的情况下,PowerDVD是没有办法外挂字幕的,这也是该软件的一大遗憾,许多人正是因为如此抛弃了PowerDVD,而仅仅使用它所附带的解码器配合其它播放器。
PowerDVD的缺点不仅如此,由于不可配置,其分离器比较少,就连AVI这种老得不行了的封装分离得都有些问题,当然,这和现在HDTV的AVI封装了dts多音轨可能有些关系。其它方面,尽管PowerDVD是靠播放DVD起家,但是如果碰到了HDDVD的同样为MPEG-2 PS封装的EVO文件,PowerDVD一样无法对其分离。
PowerDVD优点:无需设置,有众多同时存在不同级加速的解码器即开即用,十分方便,是购买HDDVD/BD碟最佳播放器。
PowerDVD缺点:PowerDVD对网上下载的Remux非TS封装片源都无法正常分离,如果碰到HDrip的MKV格式更是无可奈何。最为气愤的是无法挂任何字幕。
注意:PowerDVD一定要优先于其它播放器安装。如果PowerDVD工作不正常,有可能是解码器/分离器混乱,重装一般可以解决问题。
终极解码以及完美解码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软件大集合,其中时下最热门的包括了播放器,解码器,以及分离器。由于终极解码或者完美解码的设置十分霸道,并且自由度不算高,所以我们可以把终极解码或者完美解码当成一个解码器以及分离器的软件包来安装。也就是说只使用它附带的解码器或者分离器,甚至是播放器,但不使用它自带的设置器,而是使用设置最为细致的KMPlayer。
在这里和大家说明一下,不论是安装了终极解码或者完美解码后,其装在系统里的解码器和分离器是由当前设置所决定,比如您现在想使用NVIDIA VIDEO Decoder,而您就需要将相应的选择调至NVIDIA VIDEO Decoder选项并且应用之后,它才会调 出NVIDIA VIDEO Decoder的安装 。
同样的,需要调出什么样的解码器,或者分离器,直接在终极解码或者完美解码设置,它就会被安装上了。
完美解码 |
终极解码 |
可以看出已经可以使用KMPlayer搜索到NVIDIA VIDEO Decoder这个解码器了,这在之前并没有。
另外一点需要大家注意,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用终极解码或者完美解码对KMPlayer设置,我们的理由是KMPlyaer的设置功能更为强大。不过终极解码或者完美解码设置的优先级较高,也十分霸道,在设置了KMPlayer的选项之后,再用KMPlayer设置基本无效,所以我们推荐这样设置:
在另外安装KMPlayer或者是已经有KMPlayer绿色免安装版的同时,我们在终极解码或者完美解码里调用这个选项:
完美解码 |
终极解码 |
这样做我们就可以把终极解码或者完美解码的默认播放器设置为Media Player Classic,不仅不会对KMPlayer造成直接影响,又提供了解码器/分离器的同时,还能多了一个Media Player Classic次选播放器,一举三得。
首先,我要推荐一下KMPlayer播放器,根据我了解仍然有不少朋友使用MYMPC,暴风影音以及风雷影音,大多数人总是认为这些软件更为简单。其实则不然,KMPlayer默认的设置一样可以对各种格式的影音文件播放,并且它拥有众多的快捷键,可以对显示大小,长宽比例,色彩随意控制,最重要它的分离器比较优秀,既然是对RMVB/RM快进或者后退时,几乎没有任何后滞和延迟,这是一般播放器无法做到的。
自韩国的影音全能播放器KMPlayer,与Mplayer一样从linux平台移植而来的Kmplayer(简称KMP)几乎可以播放您系统上所有的影音文件。通过各种插件扩展KMP可以支持层出不穷的新格式。
这个播放器最大好处就是自由度非常高,怎么设置都成,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流媒体格式设置不同的分离器,根据不同的编码格式设置不同的解码器,这也是我们高清播放里最为需要一个功能。
不过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也就是我们之前为何要去不停的重复声明PowerDVD简单易懂,那是因为相对KMPlayer而言简直太轻松了-----KMPlayer实在设置太复杂了。
我们在这一步步的教会大家如何去设置KMPlayer,并且告诉它每一步的含义。
首先进入KMPlayer的参数选项内部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让解码器以及分离器的设置无条件使用。
紧接着我们要取消所有的默认内置解码器,使用我们自定义的解码器。选项全部不选即可。
在选择外部视频解码器时,原先是除了默认的由libcodec.dll处理之外没有其它的可以调用,所以我们要使用用户自定义解码器来搜索当前系统存在的所有解码器。
由于之前安装过终极解码或者完美解码这种软件包,系统内部含有多种解码器/分离器,只要按下搜索并添加就可以把所有已经注册的解码器/分离器全部找出。
之后我们也要定义一下分离器的使用,只有正确的分离才有能解码,这一步更为重要,其搜索和管理外部分离器方法和解码器一样,这里就不重复了。
另外,现在时下比较流行的Haali分离器,可以很好对MPEG2-TS MPEG-PS和MKV等封装分离,强烈推荐使用。但是Haali分离器是在分离器选项里找不到的,而KMPlayer则专门有一处可以管理什么封装使用Haali分离器。
不过笔者研究了许久发现,在这里管理Haali分离器未必有效果,而直接在安装Haali分离器时直接选定则万无一失。
如何知道Haali分离器起作用了呢?除了在KMPlayer里查看之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论任何播放器调用了Haali分离器之后,其右下角都会出现这样的一个图标,这就表明已经在正确调用了。
如何判定你现在在KMPlayer里用的是何种分离器,何种解码呢?如下操作之后,我们看到使用了视频解码器是PowerDVD 7.X的H.264解码器,而音频解码器采用的是InterVideo Audio Decoder,因为Haali分离器并不在KMPlayer支持的列表之内,所以它未被显示,如上述方法,我们可以在桌面右下角的栏里看到它。
下面我们将开始介绍如何设置能在KMPlayer中针对各个编码打开硬解
H.264解码设置相对比较容易,其要求是之前要一定要安装上PowerDVD 7.X的H.264解码器,具体步骤请进上面介绍。另外分离器尽量不要用内置的分离器,有时候调 用nero分离器或者内置的分离器,即使解码器能正常使用,但却开不了硬件加速。
然后选择外部视频解码器,如果之前没有调入外部解码器或者是搜索过外部解码器的话都是系统默认,所以我们先要搜索外部解码器。
搜索外部解码器这一步骤会将所有外部解码器搜索出来
然后在相应的编码格式里选对应的解码器,H.264的直接使用PowerDVD的H.264解码器可以直接开启硬件加速。
然后点右边的C,就可以进去对解码器进行调节。USE DxVA的选项勾上即打开硬件加速。
完美解码的话设置相对简单,只要H.264这一项选中Cyberlink(DxVA)即可。当然分离器最好还是选择Haali。
此外,有必要介绍一下CoreAVC这个软解H.264的软件,它是公认H.264画面以及设置比较都优秀的解码器,尽管它只是软件运算,但是拥有比FFSHADOW更低的CPU占用率,成为了软解解码器的首选。
VC-1/WMV HD的情况比较复杂,首先KMPlayer要选用比较新版的,自从2.9.3.1288之后开始增加对VC-1/WMV HD选项,令KMP硬解VC-1不再是梦想。
不过首先我们要确定的是要安装了WMP11,或者WMP11里自带的解码器wmfdist-11.exe这个文件,在最后一页我们会提供下载。
这个解码器安装了之后,就可以在KMP里调用。
不过在KMP里是无法对WMVideo解码器进行设置的,我们得利用一个设置程序WMV PowerToy.exe对WMVideo解码器进行设置。WMV PowerToy.exe同样在文章最后一页提供下载。
详细设置如下,即可开启VC-1加速。在最后一项是关于画质的,开启强力deblocking以及柔化色块会加重一些系统负担,但对画面有利,建议机器好的朋友这样设置。
而完美解码设置也相对简单,直接选择Microsoft即WMVideo解码器。
然后直接点击右边的配置,完美解码也为WMVideo解码器集成了一个中文的设置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终极解码并没有为VC-1提供任何设置,所以也无法设置。
MPEG2的硬解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说哪怕是很老的显卡都支持MPEG2加速(只要符合DXVA标准),但是大多数人的CPU都可以流畅的软解MPEG2,所以是否需要硬解就要看大家的喜好了。
MPEG2的硬解比较有趣,不管是NVIDIA的显卡还是ATI或者是INTEL的显卡,都需要调用NVIDIA Video Decoder。
KMP的设置一如往常。
按下右边的C后弹出设置,确定硬件加速被选中
在成功调用其解码器之后会在右下解栏里同样会出现这样的一个图标。
右键打开其属性后显示其内容。
完美解码的设置还是一如往常的方便,不过要注意的是要选择NVIDIA,而不要选择NVIDIA(VPP),因为选中了NVIDIA(VPP)之后会对DVD片源进行实时IVTC渲染,画面质量会提高一个档次,不过同时也会失去硬件加速,这点一定要注意。
不同软件有不同的检测方法,不过不管如何开启硬件加速最大的好处就是降低CPU占有率,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在CPU占用率里查看,对于有着明显效果的,一眼就能看出来了,如下图。我们使用Perfmon查看量化的CPU查用率,比Windows任务管理器查看更加直观。
开启成功,CPU占用率25% |
未开启,CPU占用率56% |
PowerDVD查看的方法最为简单:只要查看自己显卡相应的加速技术被勾选了,那就正确被使用了加速技术。
在KMP里稍微复杂一些,首先要按照以下步骤操作即可。
在确保硬件加速被开启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步要检查的就是解码器是否被正确调用。
我们看到这里会显示所有几乎我们想要的信息。首先是各滤镜的调用信息,然后还有视频/音频解码器信息。我们在这里视频调用的是CoreAVC的解码器,而不是带有硬件解速的Cyblink H.264解码器。
解码器被正确调用之后,并且对解码器的设置也正确之后,就会出现DXVA的字样,代表显卡硬件加速已经打开。不论是何片源,只要DXVA出现就代表硬件解码被打开。
双核也是菜-巴别塔H.264 1080p介绍以及评论
金球奖获最多的七项提名
影片简评
十二个人、三个国家、四种不同的命运、一次偶然的事件,皆源于那一声无意的枪响……命运交织的罗网将不同种族、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灵魂纳入其中。世界上的每个人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上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提出了“六度分割”的理论。他认为,只要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与任何一个陌生个体建立联系。可是这种关联的丝线是多么的微弱,即使我们意识到对方的存在,但我们还是听不见对方的挣扎呼喊,就算听到依然无法理解无法进行有意义的沟通。在电影结束后显现出了一段字幕:“献给我的孩子。最暗的夜,最亮的光。”显然,这绝非一部绝望的电影,而是一部在绝望世界里挣扎的故事,并将孩子视为未来的希望,光明世界必将由他们建成,通天之塔亦必将由他们建成,愿未来的世界不再有误解、隔阂和悲伤。
BABEL剧照:
我们采用的是破解了AACS的HDDVD原版目录结构下载,封装为MPEG2-PS,后缀名为EVO的文件进行测试。BABEL是所有我们测试过片源里对硬件要求最高的,甚至可以这么说,你的机器只要能软解babel,那么,HDTV对你而言再也没难度。
这个号称能瞬间秒杀低端双核软解的片源是否真有传说中的可怕,请看我们下面的测试结果。
最高码率40M-007皇家赌场H.264 1080p介绍以及评论
以第六代邦德接班为崭新起点的《007》系列,据传乃索尼兼并米高梅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米高梅老片库里那么多经典都等着发行DVD,才是致命的诱惑……)。11年前“马丁·坎贝尔+皮尔斯·布鲁斯南”的《黄金眼》,造就了日薄西山的詹姆斯·邦德转型动作明星,英国间谍从此开启大片生涯,周旋于枪林弹雨、温床软塌。
本周的《皇家赌场》针对“大一新生”丹尼尔·克雷格外形刚硬、风格干练的特点,并未让他上来就疑难攻坚,而是以其“为什么变成不识人间烟火的风流侠客007”的学前经历为描绘重点,讲述这位柔情铁汉肝肠寸断的爱情悲剧。该变动导致“绅士不再”的直观感觉一时扑面而来,但细想之下却不无道理。感性、冲动、暴烈——较之英伦审美观,实则更贴近美国受众的喜好。本来,在大西洋两岸左右逢源便绝非易事,坎贝尔导演显然是想“鼓励一部分邦德粉丝先看起来”再说,识时务。
近年来,叱咤风云的特工逐步转型。无论《极限特工》的暖色调、《波恩》的冷色调,还是《碟中谍3》的不着调,都在往“写实”的方向靠。像“布尔斯·布鲁斯南&哈丽·贝莉”那样谈谈情、跳跳伞的玩票做法,在现代文明作用下愈发务实的今人眼里已日渐离谱。针对这点进行的调整,通过《皇家赌场》的预告片即可窥知端倪:一、青灰的色调、冷峻的风貌、悬疑的氛围、草创期的“冷战味道”,处处写实;二、凌厉狠辣、简约莫测、张扬狂野,一招一式均表现出对暴力的强烈渴求。
从《佐罗》系列的酣畅潇洒,到《垂直极限》的艰险峻峭,坎贝尔导演调度高难戏、掌控大场面的功力有目共睹,因此,《皇家赌场》的转型问题自然不在话下。最聪明的举措莫过于告别了过气的“冷战思维”——风格上回归冷战时期邦德的质感,内容却调整为反恐,即讨好拥护传统的铁杆们,又直接促成一些长年拒绝《007》的国家和地区对《皇家赌场》敞开怀抱(譬如我国,汗……)。
尽管007皇家赌场并没有BABEL那样恐怖的要求,但是40M的峰值码率那一瞬间也成为了硬件杀手。本次使用的是CHD联盟REMUX版,采用AVI封装,同时也是本次测试里唯一一款采用AVI封装的片源。
最佳画面/硬件要求比- 父辈的旗帜H.264 1080p评论
最佳画面/硬件要求比- 父辈的旗帜H.264 1080p介绍以及评论
剧情简介
1945年2月,历经七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遥远的欧洲战事已经迅速地进入尾声,但是拼命顽抗的日本依然在广阔的太平洋上与强大的盟军做着最后的挣扎。尤其是美日两军在硫磺岛上的战役最为惨烈。甚至在某些阵地上都出现了残酷之极的面对面的肉搏战。是役,美军阵亡近5000人。而21000名守岛日军在最后也只有3千人左右生还。
就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激烈战争中,海军士兵约翰·布拉德利(雷恩·菲力普)与战友艾拉·海耶斯(亚当·比奇)、雷内·加侬(杰西·布拉德福德)以及另三位不知名的战友共同冲上硫磺岛的制高点苏利班奇峰,并且六人合力将一面美国国旗插了上去。美联社战地记者乔·罗森塔尔将六名士兵奋勇举旗的场景拍摄下来,并将照片发回国内,此照片已经流传大大鼓舞了美国士兵的士气,最终为取得整个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六位美国士兵也立刻成为国民英雄……
笔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此片的宏大气势,整部片采用灰色调的同时还能给别人艳丽的感觉,这归功于 H.264的高压缩比在此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这一切建立在硬件要求非常低的情况下,而拥有比babel/007更胜一筹的画面,尤其是在大动态时仍能保持很圆滑的过渡更是难得。此片采用TS封装。
最佳画面/码率比- 加勒比海盗H.264 1080p介绍以及评论
剧情简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阿拉伯的故事……不对不对,这次应该是——有个加勒比海的故事……
这个关于海盗的传奇发生在17世纪,杰克·斯派洛(约翰尼·德普)是个加勒比沿海小镇子上不务正业的小痞子,别看他眼下是混得这么惨,但是当初,他也曾经是一位驾着自己的爱船,率领着众多喽罗纵横海上劫富济贫的侠盗,可惜一个不小心,着了坏蛋船长巴博萨(杰弗瑞·拉什)的道儿,被他抢走了心爱的海盗船“黑珍珠号”不说,也让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出色海盗的杰克倍受打击,心灰意冷的他干脆落拓到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子上混起了日子。小熊在线www.beareyes.com.cn
某天,当地地方官漂亮动人却又野性难驯的女儿伊丽莎白(凯拉·奈特利)被突然冒出来的巴博萨船长领军的一票海盗给劫走了,原来,巴博萨自从从杰克手里抢走了“黑珍珠号”以后,他和手下人就全部中了一个古老的诅咒,每当有月光照在他们身上,他们就会变成一帮半人不鬼的活动骷髅,当海盗再逍遥再自在,背着这么个诅咒过一辈子也郁闷痛苦啊。恰就在这时,巴博萨船长偶然看到了伊丽莎白身上佩带的一个徽章,根据书上记载,它似乎正是解除这个咒语的关键所在,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索性连人带东西一起掠上船带走!
伊丽莎白被海盗抢走了!这个消息可急坏了和伊丽莎白青梅竹马的铁匠威尔·特纳(奥兰多·布鲁姆),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求助于有过海盗背景的杰克,当杰克知道抢走伊丽莎白的正是和他不共戴天的巴博萨船长时,他立刻答应和威尔一起追踪“黑珍珠号”,为了救美,更为了夺回自己的爱船,于是两人跑去偷了一艘号称是英国舰队最快的帆船,升犯扬旗,和巴博萨船长在美丽而危险的加勒比海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小熊在线www.beareyes.com.cn
痴情而勇敢的威尔是否能平安抱得美人归呢?吊儿郎当的杰克又是否能重新掌起“黑珍珠号”的舵盘呢?别忘了,这是一部迪斯尼出品的电影,EVERY DREAM MAY COME TRUE……
加勒比海盗和刚才父辈的旗帜几乎一样,很难分清谁更厉害,不过加勒比海盗有更低的码率,再加上其鲜艳的画面和细致入微的锐利,应该是能以最低码率达到优秀画面的片子之一。此片采用TS封装。
网络HDTV新片代表-追梦女郎VC-1 1080p介绍以及评论
简介:
改编自同名百老汇经典歌舞剧。芝加哥出身的黑人女孩,风尘仆仆地来到纽约追寻明星梦,经历了各种奇遇。被不少人病诟、但本人十分钟爱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芝加哥》的编剧比尔·康顿,集作品的编、导要职于一身,主打黑人歌星诺尔斯与美国偶像哈德逊的王牌,欲在大银幕上再次编织缤纷绚烂的歌舞世界。
近年来,黑人同胞在奥斯卡的领奖台上日渐扬眉吐气。看看《追梦女郎》令人目眩的演员群体:格莱美赢家比昂斯大展歌艺、去年的奥斯卡影帝杰米·福克斯出演老辣的经纪人、艾迪·莫菲饰当红歌手……俨然“黑皮肤明星派对”的惊异阵容,有望批量生产表演奖的提名。成功改编杰作《芝加哥》的经典战例,使人难以质疑“康顿制造”的品质;诺尔斯、莫菲等人的舞台表演,更堪称巨大看点。在《歌剧魅影》、《房租》、《制片人》等相继失利后,这部豪华大作成为当代好莱坞歌舞片仅存的香火。
照例多嘴两句“不安因素”。一、导演履历几乎为零的康顿,以歌舞片上手,是否起点过高?二、黑人天赋异禀的节奏感,如何通过视觉语言表现?被派拉蒙收购的梦工厂,将为小金人之梦做最后的豪赌。相信即将绝版的“梦工厂出品”字样(动画领域的发行照旧),会让广大评委对本作关爱有加。
现在从网上下载的HDTV片源越来越多是VC-1格式的,甚至比H.264以及MPEG2的总量还要大。追梦女郎就是近期的VC-1的代表名作,其画面十分清晰,被网上一些朋友评为A级画质。此片采用TS封装。
画面超越H.264-金刚VC-1 1080p介绍以及评论
剧情简介
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和盲目的探险精神激励著每个人去探索陌生的领域,开拓未知的生存空间。漂亮的女演员安(娜奥米·沃茨饰)日益感觉到自己正处于纽约沮丧的气氛之中,就在事业低落的时候,一位野心勃勃的电影制作人卡尔(杰克·布莱克饰)将好运带给了她,她将成为一部最新制作影片的主演,并且影片将会在Skull岛上完成拍摄,安希望这座靠近苏门达拉岛的世外桃源会带给她一个充满刺激和兴奋的旅程。
意外加偶然,轮船最终搁浅在了卡尔的理想目的地——骷髅岛。可还没等卡尔激动地想开始自己的巨制拍摄,一群突如其来的土著野人的疯狂袭击便让几名成员丧生。好不容易逃离野人魔爪启航逃走,娇小的安却被抓走了。原来这名字都很诡异的骷髅岛果然是凶险重重,那些野蛮土著自不必说了,恐龙、野兽更是遍地都是。为了救安,大家不得不又返航回去。
被土著野人当作祭品的安不禁失声尖叫。尖叫声却意外引来了金刚的“关注”,这只巨大无比、连凶悍的恐龙也怕它几分的传奇猩猩,偏偏钟情于安。然而,它不会知道的是,这却是它悲剧命运的开始……
金刚这部片子是在网上公认画面十分优秀的,甚至比不少H.264 CABAC主要档次压缩出来的新片源画面要强,这也说明了VC-1的画质不逊于H2.64。正如VC-1特点一样,尽管它的画面十分优秀,占用的资源要比同级的H2.46好不少。此片采用TS封装。
廉颇老矣-兄弟连MEPG2 1080p介绍以及评论
《兄弟连》是一部反映美国空降兵部队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役和太平洋战役的微型电视系列剧,剧名曾译为《诺曼底大空降》,2001年出品,由汤姆-汉克斯和斯蒂文-斯皮尔伯格联合执行制片、戴维-弗兰克尔、汤姆-汉克斯等多人导演,演员阵容强大。该剧在美国电视上曾火爆一时,2002年成为美国金球奖和艾美奖的宠儿
正如双核无弱U一样,1080P无弱片,毕竟分辨率到这份上了怎么着都比DVD强上10倍。不过您如果看习惯了H.264/VC-1外加大码率的1080P HDTV之后,再看这个MPEG2老片,总觉得混身不自在,就好象长期看DVDrip突然换成RMVB那种憋屈的感觉似的。总得来说,除了细微之处,静态画面没有太大差别,可是一碰到动态时会有明显的色块,和毛刺现象产生,就算打开了IVCT都不能挽救。这和MPEG2架构无DEBLOCKING有关,再加上低码率,这个片子对比上面所说的哪一部都是给瞬间秒杀的。此片采用MKV封装。
从以上片源看到,我们采用的不同编码,不同封装的片源尽管不少,但却没有一部分720P/1080I,这可能会另一些朋友感到疑惑:其实HDTV被下载和播放得最多的反而是720P的HDrip,而为何不用它们做测试呢。
因为不管是720P也好,是1080I也好,从公式上我们就已经很轻松的算出它们仅仅为1080P的一半带宽,也就是对硬件的要求仅为一半。再者,720P/1080P的定位所致,码率一般非常低,同样格式下码率越低对硬件要求就越低。
权衡以上两种因素,一般情况下720P/1080I对硬件的要求仅为1080P的1/4到1/2,甚至更低。这样的情况真没有多大必要去测试,如果连720P/1080I都无法流畅播放的话,那这台电脑也太老了。
另外,我们在《整合才是希望!MCP68全方位详尽横测》的测试里已经测试过软解哪怕是最复杂的x264/H.264的编码,而降频到1G的双核CPU都只有50%的占用率。下面是我们的测试平台以下测试成绩,大家请注重看软解成绩。
视频测试平台介绍 | |
CPU |
AMD ATHLON64 X2 5000+(1.0G L2 CAHCE 512K*2) |
主板 |
Biostar TF7050-M2 ASUS M2A-VM HDMI |
散热器 |
Tunq Tower120 |
内存 |
GSKILL F2-8500CL5D-2GBHK |
显卡 |
内置/NVIDIA GEFORCE 7900GTX/NVIDIA/GEFORCE 8500GTS |
电源 |
TT ToughPower 650W |
硬盘 |
希捷 7200 10 250G(8M) SATA3G |
主板驱动 |
nForce WinXP/win2K driver 14.10 ATI Xpress南桥驱动7.4 |
显卡驱动 |
ForceWare 101.17 催化剂7.5 |
测试系统 |
Microsoft Windows XP SP2 Professional |
测试视频 |
Prison.Break S02E19 720P X264 无间道风云 720P H.264 |
看过评测结论之后,大家应该明白我们这么做的目的,720P/1080I哪怕是H.264都没有测的必要,毕竟其码率实在是太低。OK,废话少说,让我们进入1080P测试环节吧。
CPU |
INTEL Core 2 Duo E6850(4M CACHE 333x9 DualCore) INTEL Core 2 Duo E6750(4M CACHE 333x8 DualCore) INTEL Core 2 Duo E6300(2M CACHE 266x7 DualCore) INTEL Pentium E2160 (1M CACHE 200x9 DualCore) INTEL PentiumD 915(2Mx2 CACHE 200x14 DualCore) INTEL Celeron M430(512KB CACHE 200x9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FX62(1Mx2 CACHE 200x14 DualCore) AMD ATHLON64x2 3600+(512KBx2 CACHE 200x9.5 DualCore) AMD ATHLON64 FX57(1M CACHE 200x14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4000+(1M CACHE 200x12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3000+(512KB CACHE 200x9 SingelCore) |
主板 |
七彩虹NFORCE680I SLI 七彩虹C.N7050-PV 七彩虹TA-690G AM2 |
散热器 |
Tunq Tower120 |
内存 |
GSKILL F2-8500CL5D-2GBHK |
显卡 |
NVIDIA GEFORCE 6600GT NVIDIA GEFORCE 7600GS NVIDIA GEFORCE 7600GT NVIDIA GEFORCE 8500GT NVIDIA GEFORCE 8600GTS NVIDIA GEFORCE 8800GTS ATI Radeon X1300PRO ATI RADEON X1650PRO ATI RADEON X1950GT ATI RADEON HD2400XT ATI RADEON HD2600XT ATI RADEON HD2900XT |
电源 |
TT ToughPower 650W |
硬盘 |
希捷 7200 10 250G(8M) SATA3G |
测试驱动 | PowerDVD 7.3 Ultra Deluxe KMPlayer V2.9.3.1288 完美解码20070601 |
测试软件 | 催化剂7.6 ForceWare 165.01 ForceWare 94.24 |
可能会有朋友问,为何测试平台不在VISTA而是还是老XP系统呢。经过笔者的调查,大多数高清爱好者到现在接触VISTA的都不多,更别说使用VISTA系统。在XP这种老平台上的测试无疑是最有代表性。当然,如果以后VISTA用户增多,我们会考虑增加VISTA测试平台。
为了测试时避免误差,我们使用了系统自带perfmon,在所有片源开始第5秒(babel由于有片头所以是40秒)时清空记录,重新开始记录CPU占用率,在1分40秒后采集数据。经过我们多次测试,除了最小CPU占有率略有些误差之外,最大CPU占有率以及平均占有率误差在1%以内。不过当CPU到达100%之后,PERFMON记录的误差有时会相当离谱,所以为了避免大家误会,我们将把那样的成绩记录为0分。
这次测试我们关闭了所有声卡和外设,所以在视频播放时CPU不会涉及到音频解码这一块。
对于测试而言,真正比较有用的数据是那些最大CPU占用率以及平均CPU占用率,而不是最小CPU占用率。平均占用率代表多数情况下是否能流畅,而最大占用率往往决定是否会顿或者卡一下,这两个数值都十分重要。
分离器方面我们全部选用Haali分离器来分离,而在解码器上硬件解码就那三个,外加CoreAVC,FFshadow来辅助软解码测试。
另外,我们只要可以用PowerDVD测试的就直接用PowerDVD而不采用KMP,而PowerDVD无法分离其封装时,或者是无法硬件解码时才使用KMP外加完美解码。
我们每做完一次测试,便会截一个图,由于3个人截图习惯不同,有JPG也有BMP,全合起来有这么大...其中一些测试还未被截图,可见工作量之大。
CPU |
INTEL Core 2 Duo E6850(3G L2 CAHCE 4M) |
主板 |
七彩虹NFORCE680I SLI |
散热器 |
Tunq Tower120 |
内存 |
GSKILL F2-8500CL5D-2GBHK |
显卡 |
NVIDIA GEFORCE 8500GT |
这个测试我们是为了研讨,各个不同片源(不同编码)在同一平台下,分别有什么样的系统负荷,也让大家明白各编码之间软解的差异性。
Babel非常非常损耗资源,可以看到E6850这颗在Core 2 duo里最强劲的CPU,在软解最高峰时达到82%,而平均占用也有72%。虽然一般在看片时没有几人会进行多任务,但挂上字幕,再开BT等后台程序后,真难保证E6850能完全流畅播放,况且它还是最最强劲的Core 2 Duo,所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Babel这个片源真不适合软解。
尽管007皇家赌场的平均值稍微比父辈的旗帜要低一些,但是其最高占用率才是最决定是否会卡的因素,再加上最低占用仍然是皇家赌场高出一节,所以我们判定皇家赌场在硬件要求上更胜父辈的旗帜一筹。而加勒比海盗和父辈的旗帜也难解难分,如果综合才是还是加勒比海盗是H.264里占用率最低的一个。
其实不论是007皇家,还是父辈的旗帜,或者是加勒比海盗,都代表着最新1080p H.264高码率的CPU占用率,总体而方尽管没有Babel变态,但也要比VC-1高出一块儿来。而且我们从表格里看到,H.264除BABEL外其它三片源在平均CPU占用率上没有高VC-1太多,只是在最高CPU占用率时会突然飞升,看H.264的CPU占用率曲线也能看出这一点来,经常峰回路转的。
VC-1的CPU占用率变化的确很小,最高也才20%多点,相对于H.264要平滑得多,所以只要使得VC-1变得基本流畅,也就不会出现卡的状态。
MPEG-2的CPU占用真是不用提了,如今QQ的CPU占用都快比他高了,怪不得有老机子的朋友会把VC-1/H.264转成MPEG2来使了。
总结:CPU占用率方面,Babel>007皇家赌场>父辈的旗帜>加勒比海盗>金刚>追梦女孩>兄弟连,H.264>VC-1>MPEG4
您的CPU,能够满足H264/VC-1/MPEG2片源软解的要求么?
CPU |
INTEL Core 2 Duo E6850(4M CACHE 333x9 DualCore) INTEL Core 2 Duo E6750(4M CACHE 333x8 DualCore) INTEL Core 2 Duo E6300(2M CACHE 266x7 DualCore) INTEL Pentium E2160 (1M CACHE 200x9 DualCore) INTEL PentiumD 915(2Mx2 CACHE 200x14 DualCore) INTEL Celeron M430(512KB CACHE 200x9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FX62(1Mx2 CACHE 200x14 DualCore) AMD ATHLON64x2 3600+(512KBx2 CACHE 200x9.5 DualCore) AMD ATHLON64 FX57(1M CACHE 200x14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4000+(1M CACHE 200x12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3000+(512KB CACHE 200x9 SingelCore) |
主板 |
七彩虹NFORCE680I SLI 七彩虹C.N7050-PV 七彩虹TA-690G AM2 |
散热器 |
Tunq Tower120 |
内存 |
GSKILL F2-8500CL5D-2GBHK |
显卡 |
NVIDIA GEFORCE 8500GT(不开硬解) |
这个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了解不同编码所要求的最低CPU频率/型号,或者是为自己的CPU找个性能接近的对号入座,看能不能够顺畅的解压。
首先,咱们要定义一个顺畅的概念,这和流畅不同,不仅要多数时候流畅,还要不能卡。
这样就会对CPU占用率提出两个要求:
1:CPU平均占用率不能超过80%,一旦超过80%之后有再有后台程序运行可能会失去流畅的感觉。
2:CPU最高占用率不能超过90%,哪怕你平均占用率低于50%,但一下子卡于90%有可能会使画面出现卡或者顿的状态。
所以我们的测试就是基于上述条件进行的。
首先先从MPEG2开始,上述所有CPU都通过了MPEG2的测试,即便是最弱的ATHLON 64 3000+都完全没问题。
VC-1方面,我们由最高层次的金刚来代表,我们采用FX62单核心超频至3G的测试,因为我们之前的FX57不能通过这个测试,最高CPU占用率94%,罚下场。
在这里面我们看到向征着单核心最高频率的测试仅仅是通过而已,以不到1%的CPU占用率打了个擦边球,这也意味着所有单核CPU不超频将无法过测。后续测试PD915也是可以通过测试的,不过也是刚刚合格而已。
H.264方面,我们选用最高级别的Babel来测试。我试过超到3.4G的Celeron M430都无法解决其软解问题,看来非双核不可。而双核中也必须是佼佼者才能胜任,我们看到E6750在降频为E6550后仍然不能顺畅运行,最高已经超过93.75%,只能说不能合格。
Babel需要e6750以上的CPU才能真正算顺畅。
现在我们所有能通过测试的CPU列出来,让您明白所有片源都需要什么样的CPU。
编码 |
通过测试(即最高CPU占用90%以下,平均80%以下)CPU |
MPEG2 |
INTEL Core 2 Duo E6850 INTEL Core 2 Duo E6750 INTEL Core 2 Duo E6300 INTEL Pentium E2160 INTEL Pentium D 915 INTEL Celeron M430 AMD ATHLON64 FX62 AMD ATHLON64x2 3600+ AMD ATHLON64 FX57 AMD ATHLON64 4000+ AMD ATHLON64 3000+ |
VC-1 |
INTEL Core 2 Duo E6850 INTEL Core 2 Duo E6750 INTEL Core 2 Duo E6300 INTEL Pentium E2160 INTEL Pentium D 915 AMD ATHLON64 FX62 AMD ATHLON64x2 3600+ |
H.264 |
INTEL Core 2 Duo E6850 INTEL Core 2 Duo E6750 AMD ATHLON64 FX62 |
显卡核心频率对视频加速有没有用?看视频需不需要买高频卡?
CPU |
INTEL Core 2 Duo E6300((2M CACHE 200x8 SingelCore) |
主板 |
七彩虹NFORCE680I SLI |
散热器 |
Tunq Tower120 |
内存 |
GSKILL F2-8500CL5D-2GBHK |
显卡 |
NVIDIA GEFORCE 8600GT ATI RADEON HD2600XT |
不少读者曾经email我,不知道显卡3D核心和视频加速核心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也不知道视频加速核心的频率是不是跟随核心频率而动。这样是否会因为核心频率不同而使得视频加速性能有所不同。为此我特意做了一个测试,请大家欣赏。
核心频率的浮动对于GF8600的视频加速能力影响得非常少,数值相当接近,可以看成是无影响。而对HD2600XT则有些影响,但可以看出和频率不成正比,所以也可以看出和核心频率无关。
换句话说,你不管是买高频版的8600GTS,或者是低频率版的8600GT,对于看视频而言是没有任何影响的。HD2600XT也同理,从这里引伸出,核心频率只和3D性能有关,和视频加速性能无关。
在新一代显卡视频加速技术帮助下,不同片源对CPU要求
CPU |
INTEL Core 2 Duo E6300((2M CACHE 200x8 SingelCore) |
主板 |
七彩虹NFORCE680I SLI |
散热器 |
Tunq Tower120 |
内存 |
GSKILL F2-8500CL5D-2GBHK |
显卡 |
NVIDIA GEFORCE 8600GT ATI RADEON HD2600XT |
尽管是有了好显卡,可是我们也想了解一下不同片源对CPU的负荷,碰到CPU占用少的可以使用其它程序使用多进程,两不耽误。
GF8600对于H.264的加速能力还是比较优秀,可惜在对付VC-1时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而反观HD2600这就非常好,所有应用最高都没有超过50%CPU占用率,而这仅仅是一颗1.6G单核心的CPU。
AMD/INTEL多达11款CPU的纯软解压测试-H.264
CPU |
NTEL Core 2 Duo E6850(4M CACHE 333x9 DualCore) INTEL Core 2 Duo E6750(4M CACHE 333x8 DualCore) INTEL Core 2 Duo E6300(2M CACHE 266x7 DualCore) INTEL Pentium E2160 (1M CACHE 200x9 DualCore) INTEL PentiumD 915(2Mx2 CACHE 200x14 DualCore) INTEL Celeron 430(512KB CACHE 200x9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FX62(1Mx2 CACHE 200x14 DualCore) AMD ATHLON64x2 3600+(512KBx2 CACHE 200x9.5 DualCore) AMD ATHLON64 FX57(1M CACHE 200x14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4000+(1M CACHE 200x12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3000+(512KB CACHE 200x9 SingelCore) |
主板 |
七彩虹NFORCE680I SLI 七彩虹C.N7050-PV 七彩虹TA-690G AM2 |
散热器 |
Tunq Tower120 |
内存 |
GSKILL F2-8500CL5D-2GBHK |
显卡 |
NVIDIA GEFORCE 8500GT(不开硬解) |
INTEL E6750和AMD ATHLON64 FX62表现能力相当,都是为软解能力非常强的CPU。
CPU |
NTEL Core 2 Duo E6850(4M CACHE 333x9 DualCore) INTEL Core 2 Duo E6750(4M CACHE 333x8 DualCore) INTEL Core 2 Duo E6300(2M CACHE 266x7 DualCore) INTEL Pentium E2160 (1M CACHE 200x9 DualCore) INTEL PentiumD 915(2Mx2 CACHE 200x14 DualCore) INTEL Celeron 430(512KB CACHE 200x9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FX62(1Mx2 CACHE 200x14 DualCore) AMD ATHLON64x2 3600+(512KBx2 CACHE 200x9.5 DualCore) AMD ATHLON64 FX57(1M CACHE 200x14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4000+(1M CACHE 200x12 SingelCore) AMD ATHLON64 3000+(512KB CACHE 200x9 SingelCore) |
主板 |
七彩虹NFORCE680I SLI 七彩虹C.N7050-PV 七彩虹TA-690G AM2 |
散热器 |
Tunq Tower120 |
内存 |
GSKILL F2-8500CL5D-2GBHK |
显卡 |
NVIDIA GEFORCE 8500GT(不开硬解) |
CPU |
INTEL Core 2 Duo E6300((2M CACHE 200x8 SingelCore) |
主板 |
七彩虹NFORCE680I SLI |
散热器 |
Tunq Tower120 |
内存 |
GSKILL F2-8500CL5D-2GBHK |
显卡 |
NVIDIA GEFORCE 6600GT NVIDIA GEFORCE 7600GS NVIDIA GEFORCE 7600GT NVIDIA GEFORCE 8500GT NVIDIA GEFORCE 8600GTS NVIDIA GEFORCE 8800GTS ATI RADEON X1300PRO ATI RADEON X1650PRO ATI RADEON X1950GT ATI RADEON HD2400XT ATI RADEON HD2600XT ATI RADEON HD2900XT |
电源 |
TT ToughPower 650W |
硬盘 |
希捷 7200 10 250G(8M) SATA3G |
我们看到新一代的HD2600/2400XT以及GF8600/8500表现得非常好,而反观高端的2900XT/8800GTS由于并没有集中PUREVIDEO HD以及AVIVO HD,所以CPU占用率和上一代的表现差不多。上一代的X1000对GF7的话,GF7略有小胜。
CPU |
INTEL Core 2 Duo E6300((2M CACHE 200x8 SingelCore) |
主板 |
七彩虹NFORCE680I SLI |
散热器 |
Tunq Tower120 |
内存 |
GSKILL F2-8500CL5D-2GBHK |
显卡 |
NVIDIA GEFORCE 6600GT NVIDIA GEFORCE 7600GS NVIDIA GEFORCE 7600GT NVIDIA GEFORCE 8500GT NVIDIA GEFORCE 8600GTS NVIDIA GEFORCE 8800GTS ATI RADEON X1300PRO ATI RADEON X1650PRO ATI RADEON X1950GT ATI RADEON HD2400XT ATI RADEON HD2600XT ATI RADEON HD2900XT |
电源 |
TT ToughPower 650W |
硬盘 |
希捷 7200 10 250G(8M) SATA3G |
到了VC-1这出现了很多奇怪的事,首先X1000以及HD2900XT系列打开AVIVO后不能正常加速,应该是Frequency Transform由GPU解码,而其它三步仍然交给CPU解码,这应该是驱动问题。所以只能被NVIDIA全部踩下垫底。
而另一方面,HD2400/2600可怕的VC-1解码能力体现出来了,远远优于所有显卡,令人吃惊。
CPU |
INTEL Core 2 Duo E6300((2M CACHE 200x8 SingelCore) |
主板 |
七彩虹NFORCE680I SLI |
散热器 |
Tunq Tower120 |
内存 |
GSKILL F2-8500CL5D-2GBHK |
显卡 |
NVIDIA GEFORCE 6600GT NVIDIA GEFORCE 7600GS NVIDIA GEFORCE 7600GT NVIDIA GEFORCE 8500GT NVIDIA GEFORCE 8600GTS NVIDIA GEFORCE 8800GTS ATI RADEON X1300PRO ATI RADEON X1650PRO ATI RADEON X1950GT ATI RADEON HD2400XT ATI RADEON HD2600XT ATI RADEON HD2900XT |
电源 |
TT ToughPower 650W |
硬盘 |
希捷 7200 10 250G(8M) SATA3G |
可以说所有的显卡都非常接近,只有最老的GF6600 CPU占用率有些高,不过无所谓,最高也不到50%对于所有显卡来说都是差不多的。
CPU |
AMD ATHLON64x2 3800+(512KBx2 CACHE 200x9 DualCore) |
主板 |
七彩虹TA-690G AM2 |
散热器 |
Tunq Tower120 |
内存 |
GSKILL F2-8500CL5D-2GBHK |
显卡 |
NVIDIA GEFORCE 8500GT(不打开硬件解码) ATI RADEON X1300PRO(不打开硬件解码) ATI RADEON HD2600XT(不打开硬件解码) |
电源 |
TT ToughPower 650W |
硬盘 |
希捷 7200 10 250G(8M) SATA3G |
这个测试是我们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的,当我们在回个头检查时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和笔者一块看是什么问题吧。
这个是3800+配合8500软解压VC-1金刚时截的图,由于当时没注意并没有截全图。
而我们在换用2600XT同样不开硬件解码的情况下,CPU占用率明显下降了。从平均53%到39%。
我们看到禁用ATI AVIVO的工具是PowerDVD,按理说软解压CPU相同也应该是相同的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PowerDVD在VC-1这只能控制Pixel Prediction(像素预测)和Deblocking(环内 解块滤波)的开关,并不能直接控制Frequency Transform(频率转换)的开关,所以默认在驱动的支持下是开着的。如蓝图如示。
PowerDVD的开关并不能完全支持全部步骤。
总结
由于已经在公司加班到快1点了,还有好多东西没做,总结本来也要说很多,但现在暂时不说了,后面再补上:
需要注意的是,测试结果如何,不是我的重点,我觉得这个文章的意义在于让更多人了解高清,所以说这个不是一个评测,只是一个菜鸟的试用手记(最近才开始拼命学习这块)。
这个测试是非常繁杂的,这里真的要感谢高磊和大民的帮助,尤其是大民也陪我一同工作到半夜。
技术指导方面,我在截稿时突然碰上我一个队友VIVIALINUX,搞h.264解码CPU的牛人,给我更正了不少名词以及概念。在这里一并说声谢谢。
最后祝大家高清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