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总裁兼CEO西田厚聪当时以向全球消费者鞠躬致歉的方式,正式宣布东芝将停止研发、生产和推销HD-DVD播放器。至此HD-DVD和蓝光(Blue-ray)这场旷日持久的下一代高清格式之争,终于以一方出局而告终。
受伤害的显然不止东芝和微软、英特尔等全球盟友,还有HD-DVD在中国的代工厂以及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的各方成员,如海尔、步步高、清华同方等。对于它们,或许看得见的最大的经济损失只是丢掉了东芝这样一个大客户——目前中国只有两家公司TCL和新科是HD-DVD的代工厂,而且产品全部出口。
但隐形的损失却远远不止这些。一方面,如果掉头去拥抱蓝光,不仅所有的生产设备要重新进口,成本巨大,而且还要和索尼在日本本土的工厂竞争;另一方面,如果它们“坚守阵地”,在中国推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BHD标准(该标准由清华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国电子技术集团第三研究所共同向“DVD论坛”提交,与标准HD-DVD技术相比,至少有4个不同之处。你也可以将之理解为“中国版HD-DVD”),有可能实现1990年代VCD在中国市场一度辉煌的历史,但也有可能是昙花一现。
不过在这场大会上,尽管与会各方表情凝重,最终还是决定继续加大对CBHD标准的推行力度。毕竟,在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潘龙法看来,索尼蓝光阵营所倡仪的蓝光格式,对于中国的整个产业而言,意味着推倒了全部重来。“而中国选择HD-DVD,是适合国情的。”他在发言中一再重申。
最后的机会
不难看出,即使是东芝自认为失败,但在中国市场,HD-DVD尚有生存的余地,而且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存在。
这和最初东芝对中国市场开放的态度不无关系。2003年,中方和蓝光阵营开始接触。然而索尼主导的蓝光格式采取的是高技术壁垒的政策,也根本不理会来自中国的声音,因此中方完全没可能进入蓝光的核心技术。而且,中国现有的DVD生产设备根本无法介入蓝光格式的生产。如果选择蓝光,对于生产厂商而言,则意味着全部设备的重新投入。相比之下,中国的现有生产能力,在经过升级后可以被用于HD-DVD的生产。2004年,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始和东芝接触,并且在研发中国版HD-DVD方面获得了东芝的支持。
根据潘龙法的解释,中国本土的标准CBHD目前在标准HD-DVD之上,至少已经完成了四项技术——调制编码、导航、AVS音频以及数据版权管理。CBHD规范与标准HD-DVD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调制解码。这项专利技术被DVD论坛通过,也就意味着中国可以进入到高清格式专利技术的授权方阵营去参与讨论。“我们做CBHD,就是要首先撕开一条缝,进入到授权方的阵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到2007年2月27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37届DVD论坛指导委员会上,C-HD DVD-ROM(即CBHD的另一种说法)物理规范获得最终通过,这意味着中国版HD-DVD技术标准正式通过DVD论坛认可。
而据本刊了解,即使是在西田厚聪正式宣布HD-DVD的失败后,东芝也主动照会了中国的相关政府部门,表示愿意把它的相关专利放在CBHD的专利池里面。这意味着东芝依然可以从中国市场收取相关的专利费。东芝中国发言人对本刊表示,东芝作为DVD论坛的重要成员今后也会一如既往地连同中国的相关单位、研究机构以及厂家来对CBHD的发展进行支持。
在此次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的全员大会上,无论是TCL、新科、清华同方等影碟机制造商,还是上海联合光盘、福建光盘等碟片供应商,以及东芝、时代华纳、微软等外方技术力量,都对带有一定中国自主产权的CBHD表达了期待。
“在中国独立推广CBHD完全可能,关键在于相关产业能否达成共识”,中国唱片总公司旗下的中唱胜利影音有限公司总经理阎华强调说,对于在某种程度上被寄予民族情感的CBHD来说,再也没有比现在更迫切地期待相关产业的“精诚团结”。中唱胜利承担联盟内的光盘节目前期制作的任务,阎华表示CBHD盘片的生产工序已经全部就绪。
时间表也早已确定,CBHD将推出影碟机的时间定在了北京奥运会之前,即今年3月。联盟中的部分中国厂家将在销售中国标准的高清影碟机,零售价不超过3000元,大大低于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蓝光DVD影碟机。
这似乎正在重演历史。1993年,中国一些厂商开始推出VCD播放器——该产品的图像质量相对于VHS录像机并无明显改善,同属“中国特色”的产品。短短6年时间内,VCD产量年均增长138倍,形成一个年销售收入达一百多亿元人民币的VCD产业。然而,由于过度竞争,以及技术上更胜一筹的DVD进入市场,VCD迅速消亡。
但与VCD的故事不同的是,在东芝退出以后,CBHD受到来自蓝光阵营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大,“下一步它们就会来收拾我们!”然而,影碟机以及相关配件的生产商们却在此刻普遍表现出了缄默,或者持续观望。它们面临的问题是,要不要力挺CBHD到底?或者说,CBHD究竟能否给予国内厂商们足够的信心、足够的订单以及足够的市场空间?TCL和新科均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相比于东芝黯然退出带给中国相关产业的震荡,在上海联合光盘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曹柯看来,作为联盟中重要的光盘节目复制商,他更关注在中国的电子消费企业可能因为制造成本上涨导致的搬迁。“目前我们生产的光盘,80%以上是供应电子消费企业的,它们在说明书中附赠的光盘构成大宗的光盘消耗。来自影视的需求由于受到盗版的冲击,市场份额较小”,曹柯表示。这些厂一旦搬迁,对于上海联合光盘的产量是致命打击,而CBHD也好,蓝光也好,均属于联合光盘“明天的烦恼”。康佳数字网络事业部副总经理邱锦文也认为,中国市场有自己的特点,目前普通百姓对于高清影碟机的需求尚处于比较初步的阶段。
“一切都取决于市场,取决于消费者的选择,”潘龙法说,“它们将决定CBHD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