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失策
据DisplaySearch最近公布的报告,西欧及北美仍是最主要的液晶电视消费市场,以出货量计算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1.4%及30.6%。2007年中国液晶电视的出货量超过日本成为第三大消费市场,占全球比例从2006年的10.4%成长到2007年的11%,超过日本的9.7%。
但DisplaySearch中华区总经理谢勤益指出,2007年液晶电视在西欧以及日本均已达80%以上的渗透率,在美国也达到70%;然而在“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等地其渗透率都还在20%以下,在发达国家市场成熟的状况之下,未来数年发展中国家的角色愈显重要。
不过,中国市场并非一块好啃的骨头。索尼(中国)总裁永田晴康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我们要面对20多个液晶电视品牌的竞争,而在其他市场,我们面对的品牌可能只有六七个。”
对于夏普、三星、索尼等跨国公司而言,与中国企业竞争势必要面临两难的处境:既要以实惠的产品价格抢攻市场,还要在这一市场保持高端的品牌影响力。
中怡康市场研究总监彭煜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星和索尼已然练就了炉火纯青的高超功夫,渐入佳境,当然这功夫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三星和索尼也是经过CRT时代在中国市场的打拼,以及前几年在平板市场摸爬滚打交了不少学费后的经验积累。
而相形之下,夏普顾虑有损品牌影响力、固守高端的果实,则有些苦涩。
夏普液晶电视2002年~2003年在中国市场高达10%以上占有率的辉煌,主要缘于当时中国的液晶电视市场规模并不大,主要尺寸还集中在小尺寸的15英寸~20英寸,竞争品牌不多。当中国彩电品牌介入液晶领域,其他跨国品牌开始发力的2004年~2006年,夏普液晶的中国市场份额猛跌至2%-3%。
夏普的决策层、管理层和运营层似乎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在顾虑“不固守高端,将有损品牌影响力”的矛盾中,让竞争对手抢占了市场的风头。
产品没有抢占多少风头的夏普,在前些年栽倒在“台湾屏”事件之后,正在中国陷入另一场眼下还没有风平浪静的漩涡——“高价低质”事件、“歧视销售”风波。尽管“可能多少有些被冤枉”的成分在内,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夏普来说,无论是市场战略,还是应对公众危机,夏普在中国平板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