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东芝宣布退出HD市场后,武汉高科的有关领导通知记者去坐一坐。记者心里明白,早在2007年7月,中国人就改写了DVD的历史。
在中国,从事NVD研发和生产的机构有五家: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光盘及应用国家工程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武汉光谷高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其中,高科是出资方,光电实验室是解决整机的问题,光盘工程中心是解决光盘的问题,而上海光机所是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整合以上资源运作NVD产业的就是武汉光谷高清公司了。
该公司总经理就是欧阳白宁,此人一向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他多次声明本不想对外宣传NVD工程,因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高清公司,国家对于这一工程已相当重视,光谷高清在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已经足够。NVD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再过几十天的时间,中国人就会看到标有海尔品牌的NVD产品首先在国美电器的全国各大卖场出现了。
但是,几天前他看到电视上清华大学有几个人在鼓吹CHDVD项目,欧阳很不理解,他认为连东芝这样的公司都放弃了HD项目,你再把这个项目移花接木到中国,这里的C,就是CHINA的意思,从大的方面来说,你不可能解决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从小的方面,东芝放弃就是因为解决不了片源的问题。欧阳断言这一项目又在浪费国家大量的金钱。他说如果他再不站出来说话,中国的决策层和消费者会被他们误导了。
在DVD行业,我国企业已无牌可打
据欧阳白宁介绍,中国每销一台DVD要向美国6C、3C、汤姆逊、杜比和MPEG等5家公司交纳10多美元的专利费,我国DVD生产企业每年向国外缴纳专利费高达30多亿人民币,比全国DVD生产企业利润总和高出4~5倍。
目前,我国DVD产业发展步履艰难,中国国内已有100多家DVD生产企业倒闭,余下的企业只能靠收取少许的加工费维持生存。
以前DVD行业的佼佼者,如新科、万利达等企业的业务重心已经淡出DVD行业,其海外市场DVD单台利润仅0.5美元。在DVD行业,我国企业已无牌可打。
从国内几家研究机构的方向和技术路线来看:应用国外蓝光技术,势必重蹈DVD的覆辙,用缴纳更加高昂的专利费来维系产业发展;同时此技术产品价格昂贵,短时间内难以被国内消费者接受。
而采用EVD等前几年开发的技术,由于容量缺欠和低效率的压缩方法,在清晰度和播放时间上不能兼顾,没有被市场接受。在物理格式上仍使用国外专利技术,需缴纳高额专利费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因此,要发展我国高清视盘机产业必须引入新的思路……
为了摆脱这种被动局面,2004年,在干福熹院士倡议下,武汉高科集团、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上海光盘中心等六家单位组成联盟共同开展“新一代高清多功能光盘”项目的研究:
采用与国外蓝光高清不同的技术思路,自主研制我国新一代多功能光盘技术标准,以推动我国光盘产业健康发展;
以创新性的高密度存储物理格式、文件记录格式和编解码技术等的系列技术标准制式为特点,并充分利用我国现有光存储技术和DVD等光存储产业基础。
因此,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标准之争即利益之争
据武汉光电实验室负责人谢长生介绍:近几十年来,中国在存储的光盘技术上一直采用的是日本的格式和技术,在读取光盘的碟机和电脑上更是受制于人。为了能彻底解决“中国芯”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在光盘存储的市场和标准方面,无论是蓝光还是HD全部都是由日本人制订的标准,中国人生产光盘再用日本的格式,生产碟机要向日本人交纳专利使用费。
所谓的格式之争就是标准之争,而标准之争就是利益之争。近十多年来,蓝光和HD以及许多的存储格式一直都在争抢着中国市场,我们在这一方面没有自己的格式和产品,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分食我们的市场。
据谢猜测,东芝公司放弃HD可能只是暂时的,如果东芝放弃与蓝光格式的决斗,除了将立即失去来自HD DVD专利许可费用的收入外,还将被迫返还客户已经支付的专利许可费用。与此同时,东芝还将面临许多风险,其中包括客户退回已经购买的HD DVD产品以及请求赔偿的诉讼。
有消息人士表示,东芝将继续支持它与韩国三星电子的合资企业东芝-三星储存科技公司(TSST),它是全球第三大光驱制造商。为了与蓝光格式展开竞争,它可能将提供更加便宜的HD DVD产品。中国现在又有要人在重新引进东芝的这套技术,稍作修改就想说明是中国的标准,这无疑是自欺欺人。
高清电视为中国带来了巨大机遇
武汉高科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长赵家新是一个特别高大的男人,身高足有1.86米。他在光谷高清公司的各项会议上多次向国内外的专家和领导作过演示,但是当李长春同志视察光谷高清时,他个子再高却轮不上他来介绍,因为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和武汉市委书记苗圩都对这一项目十分熟悉,他们在回答李长春同志的问题时如数家珍。因为他们为这一项目付出了太多的心血,这一产业不仅能为中国解决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问题,而且国内上千家DVD生产厂家都面临着破产和洗牌的现实压力。决策者需要挽救中国所有的DVD生产厂家这一大片的产业。为此他们要求在NVD整机生产时一定要能与现有的DVD生产企业接轨,即让现有的碟机生产厂家兼容NVD,这样不仅解决几百亿现有设备问题,而且对中国上亿的用户而言也是一个现实利好。为国内的生产厂家找到一条新的出路,走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
据专家预测:中国提前3年开始进入平板高清电视销售高潮。欧美市场高清平板电视销售十分旺盛。我国高清电视的销量达1000万台,明年会翻一番,有关领导要求: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高清数字电视在中国的普及开始倒计时,市场迫切需要与高清数字电视配套的高清视盘机!无疑,高清数字电视的迅猛发展为我国光盘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可喜的是,中国人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2007年7月NVD产品小批量样机在光博会正式亮相。
蓝光在中国肯定行不通
武汉市科技局科技促进中心主任张政是受政府的委派进驻光谷高清的,他告诉记者,中国是世界最大的DVD生产国,产量达1.5亿台,我国产量占全球的95%,年出口超过1亿台。
自从中央电视台报道了HD-DVD首领东芝公司宣布退出高清格式之战,BD成为未来国际上统一的高清标准后,有人提出蓝光会在中国一统天下。
对此国家光电实验室科学家谢长生断言:蓝光在中国行不通。蓝光把一个4.7G发展到了12G和15G 。这是蓝光的技术路线,然而中国人需要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品。BD要在中国普及,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中首先要求他们的整机价格逐步降下来(何时才能下降到普通家庭可接受的地步?),但节目盘片很难有大的下降(整个生产线要重新引进),不是一个适合于现阶段中国市场的产品。而现实的情况是:中国人需要便宜的碟机,更需要便宜的碟片,NVD是适合中国市场的高清产品,这是市场决定的。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他们要求碟机达到全高清质量,与蓝光相当,完全满足播放要求,而且成本远低于蓝光,不仅整机价格低,特别是完全利用DVD盘片生产线,产能巨大,能大大降低盘片的价格。NVD可以通过网络下载、USB接口播放,有丰富的高清节目来源。
谢长生指出:国家投入大量的精力让我们搞NVD项目,我们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竞争,少交专利费或是不交专利费,站在国家的战略上,我们NVD就是在这条路上走。我们是用红光的技术创新达到了目标,这是一条中国国情的道路,过去是蓝光和HD两个竞争对手,现在是一个对手了,对此我们觉得是一件好事,况且我们的红光不排除蓝光,而且可以兼容,只要我们能技术创新,相信市场会回答胜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