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严控"技术外流"
记者获悉,这次的泄密案并无法阻止住虹欧生产线的推进,目前虹欧等离子设备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其首片等离子屏有望在奥运前夕下线。然而,中韩之间的高新技术纠纷才刚刚开始。
2006年9月,三星经济研究所发布了<威胁韩国IT技术的中国>报告,其中引用韩国信息通信部的调查数据说,截至2006年8月底,中韩两国IT技术水平差距已由2003年的2.6年缩短至1.7年,同时韩国对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出口增长率由2005年的117%骤降为2006年的4.5%,这中间,中国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进行的技术转移是关键。
在韩国拥有绝对优势的液晶屏、等离子屏等核心部件领域,韩国对中国企业的戒备心理很强,三星经济研究所甚至提议,韩国有必要出台相关法律,阻止与韩国国家安全有直接关系的核心企业向海外出售,这最终导致了海尔集团收购大宇电子的请求被拒绝。
这些提议得到了韩国政府的同意,据韩国情报通信部向韩国国会提交的一份材料显示,2003年至2006年,韩国共发现并阻止了72起技术外流事件,涉及金额达938万美元,包括手机、半导体等韩国具有竞争力的领域。
更为严重的是,韩国企业在对现职和退职技术人员进行教育的基础上,还要求现职技术人员与企业签订具有合同性质的"保证书",一旦外泄产业技术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责任。
与此同时,韩国政府也采取了法律和制度性的防范措施,通过了十多项有关防止产业技术外流的法律和行业性法规,其中包括2007年3月生效的<防止产业技术外流及保护产业技术法>,韩国国家情报院还为此成立了"产业间谍"举报中心。
有业内人士称,中国企业的一些做法也加速了韩国的技术封锁,如京东方在收购韩国液晶屏企业BOEHydis后,京东方获得了液晶屏生产的核心技术,BOEHydis却陷入了严重亏损,这起案件让LG、三星等对长虹的等离子项目加强了戒心。
此外,长虹方面曾表示,长虹等离子屏项目落成后,其等离子屏的价格也比日韩同行低20%以上,这更让LG、三星等企业感到恐惧,日本先锋日前宣布退出42英寸等离子屏生产,这似乎也给长虹等离子提供了新的机会。
长虹的等离子项目才刚刚开始,接下来主要是靠技术引进还是自主创新,此次泄密案的结果或许将给出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