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站错队
中国并非在下一代DVD标准上无所建树,但选择红光技术的决策却可能导致巨大的研发投入化为乌有。
2008年2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刚刚研制成功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下一代多功能光盘”NVD标准诞生还没有几天,东芝即宣布放弃HDDVD。
“刚刚得到的消息,我们已经被蓝光打败了。”该研究所一位工作人员沮丧地说。这项存储容量达12GB,拥有包括盘片、伺服、光头等关键技术在内的49项核心专利,集网络下载、视频录放和碟机播放三大功能为一体的标准使用的也是红光技术。
另一个呼声曾一度很高的中国标准EVD和CHDVD也属红光阵营,且CHDVD即将推出产品上市。但中国电子商会秘书长陆刃波对此并不看好,认为它无法解决廉价碟机、片源问题——现在,中国已有的下一代DVD标准已成夹生饭。
步步高品牌部部长刘列告诉本报,该公司不考虑做EVD,市场不会太好。蓝光DVD容量大,概念上老百姓更接受,更有发展,“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很难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有产业链成熟度、技术等问题外,内容源在海外也是重要因素——MP3卖得好是因为网络资源多”。
万利达市场部总经理吴启楠也表示,根据市场调查公司的数据,EVD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很低,消费者接受度低,碟片也比较少。
蓝光格式取胜的根本原因就是技术和强大的联盟。单面25G、双面50G容量比HDDVD的单面15G、双面30G更受消费者青睐。蓝光协会在京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TDK(东电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曾展示过该公司200G的光盘产品。
邵正强指出,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容量大加盟厂商就多,内容商更愿意出蓝光格式的电影DVD,消费者当然选择电影碟片多的DVD机种,蓝光碟机的份额增大,就更加促进好莱坞等内容商靠向蓝光阵营,HDDVD阵营成员因此越来越少,最终导致一个标准的失败。
其中,内容商的选择至关重要,华纳宣布全力支持蓝光给了HDDVD阵营致命的一击,是压垮骆驼脊背的最后一根稻草。
由于EVD碟机很难推广到国外,好莱坞电影制作成EVD格式的就少,这直接导致了EVD市场萎缩。公开资料显示,EVD碟片专卖店已从700家减少到了200多家。
文剑屏认为,EVD在制定标准的初期比现在要好很多,但从标准的制定、联盟的组成到后来在产品的推广方面都没能跟得上。作为一个过渡性产品,EVD如何在产业过渡和行业标准尚不确定的时候把产业化搞上去至关重要——到了更先进的技术已经发展成熟的时候,EVD就失去了机会。
而蓝光派出了很多队伍在全球公关,索尼等公司每年在中国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在碟机厂商间游说。索尼从2005年开始推广蓝光DVD,在该公司PSP游戏机中内置了蓝光光驱。事实上,索尼每卖出一台蓝光播放器就亏38美元。但它有效地抢占了市场,这场豪赌索尼赢了。尽管红光阵营也在做推广,却往往是跟着蓝光的脚步走,从时机到力度都输了半拍。
事实上,中国的DVD碟机厂商并非不支持EVD,出口因素占了很大比重——中国碟机企业的真正目光是在海外市场,这就注定了他们必须更关注国际市场的选择。用刘列的话说,消费者需要的是最好的、最成熟的产品,并不是企业非要采用哪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