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下滑,液晶类上市公司于股市表现也欠佳,但这并不能说明液晶面板类公司基本面仍在恶化。相反,在经历了漫长的严冬之后,其原材料降幅有所加快,而液晶面板产品价格暴跌速度也出现一定程度放缓。
液晶面板公司股市表现不佳
截止到10月8日,近一个月高盛TFT-LCD指数下跌22.26%,其中,10月1日到10月8日贡献了19%的跌幅,由于9月下和10月初面板价格已经止跌,而且该指数10月1日之前仅是小幅下跌,说明市场实际上已经预期了面板价格走稳。从相对涨幅来看,近一个月,中国台湾地区大盘下跌20.1%,友达下跌了9.4%,奇美电下跌16.7%,华映下跌14.5%,彩晶和群创跌幅近20%。
中国台湾地区面板企业全部跑赢大盘,原因主要是面板行业已经先行经历了“加速寻底”的过程。大陆A股相关上市公司中,仅深天马A跑过大盘。
原材料价格降幅有所加快
根据WitsView数据,预计5G、6G、7G等生产主流大尺寸面板用的玻璃基板2008第3季度价格降幅约在2%左右;彩色滤光片方面,预计外购的5G彩色滤光片价格降幅在3%~5%;背光模块方面,MNT背光模块降价约在2%~2.5%,而TV产品跌幅更大,约在3%~5%;偏光板本季普遍的跌幅会在3%以上;各类型的DriverIC,跌幅约在2%~5%。各品种原材料价格都呈现降幅加大的倾向。
液晶面板价格略有企稳
9月下旬和10月上旬NB、MNT面板全线止跌企稳,10月上旬电视面板价格各规格产品平均下跌仅10美元左右。
由于各规格面板价格相差很大,尺寸较小的电视面板价格跌幅较大,大尺寸面板价格跌幅较小,基本属于正常下跌,这一走势实际上反映了产能的代际转移:由于台式机被笔记本电脑替代导致的MNT面板困境使得面板厂商向上调整产能。小尺寸面板7-10英寸市场也出现了小幅度下跌,而7英寸以下市场基本稳定,同样是由于MNT面板产能向NB面板产能转移,NB面板产能继续向下转移的结果。
这一趋势验证了我们前期提出的各代线产能转移使得面板市场景气趋于一致的观点,我们预计,未来MNT面板企业困境将有所缓解,全行业的景气程度能否反弹取决于需求是否会进一步下滑。
三季度或是最坏的时候
本轮面板价格暴跌起于7月,直至9月下方才企稳,回头看8月电视、监视器和笔记本电脑的出货量,8月与7月相比都有非常明显的反弹,我们判断原因是面板库存量仅供消耗一个月,消耗库存后,出货量将回归到真实需求的水平。随后两个月的下跌一方面是惯性下跌,另一方面,从同比增速来看,8月回落的幅度也是比较明显的。
我们判断,由于预期变坏导致的清理库存行动是本轮价格暴跌的导火索,而价格止跌于远超预期的低位是由于需求增速的快速回落。那么,现在是否是行业景气的底部呢?按照蛛网理论,当需求下滑后,供给将相应地减少,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寻找行业景气的底部。
各大面板厂商早在7月就已宣布限产,当然,这个计划要冒着丢失市场份额的风险,而且减产的计划会随时因为需求的上升而恢复。对行业供给的真正影响一方面来自新增投资的量,由于高资本投入,假设都不能顺利退出,则另外一方面重要的影响是潜在新进入者。
2007年初到2008年上半年的面板牛市,并没有引起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入,台湾主要面板厂商2008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总额未见明显增加,增速也明显放缓,多数厂商投资现金流流出量也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
牛市并没有大量投资,也是此轮牛市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的主要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面板厂商的压力,未来需求只要保持小幅度的增长,甚至只要不出现负增长,面板厂商很有可能随着成本的降低及技术的升级,而顺利地渡过此次难关。
综合这两点来看,我们判断,行业已经处于景气的底部了,除非需求出现明显的负增长,3季度可能是面板厂商最困难的一个季度。
中国需求决定未来趋势
液晶面板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液晶电视对CRT电视的替代,液晶显示器对CRT显示器的替代,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和大屏化趋势等,前期我们有所论述。
直观来说,在需求下滑的背景下,各促进因素都会受到影响,但普及率的提高涉及到认知度、性价比等因素,对收入的弹性比新产品推出和升级需求要小一些。
日本、西欧和北美等主要市场的替代已经接近尾声,未来希望主要寄托在东欧、中国等地区。2008年中国市场上液晶电视的供货量预计将比上年增长54%,达到1550万台。这相当于全球液晶电视供货量的约15%;预计2008年中国市场上液晶显示器的供货量将比上年增长25%,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将同比增长23%保持坚挺的增长势头。按此比例推算,中国液晶电视普及率的大幅度提高是未来全行业需求增长的主要潜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