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初,青岛电视机总厂刚刚成立,在这之前出产的“青岛牌”9英寸全塑机壳晶体管黑白电视机问世,享誉全国也填补了国内的空白。那时,谁家拥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就算是奢侈品了。
记得那年7月,我在家休产假,母亲从上海赶到青岛来照顾我。月子过后,父亲也正好有出差机会,和同事一起来青岛,一到青岛就告诉我和先生,最好能买到一台“青岛牌”电视机。当时刚生产黑白电视机,一般商场里还买不到,看到父亲如此坚决,我先生就到处托人,终于在父亲临回上海之前买到了一台9英寸的“青岛牌”黑白电视机。等父亲走后,我很纳闷地问母亲:上海轻工业产品是全国老大,电视机也肯定上海的最好,怎么还到青岛来买啊?母亲笑了笑说:你爸爸就喜欢青岛,因为你在青岛。
为了把这台电视机抱回家,父亲和同事可费劲了。他们把其他行李都背在身上,腾出两只手,专门扛电视机。那时正好是夏天,天气热,父亲顾不上吃饭也顾不上休息,在火车上闷了一身痱子,连高兴加疲劳,回家后连续发烧了好几天。可是父亲回去来信什么也没说,只说顺利到家了,电视机也搬回家了。
父亲把“青岛牌”电视机搬回家后,就托人做了个紫红色绒布的套子,四周镶了边,正面还绣上了几朵牡丹花。每天下班,晚饭后,父亲就泡上茶,点上烟,轻轻地打开紫红色绒布套子,左右端详,擦擦这边,看看那边,专门备了块丝绒布用来擦电视机屏幕。打开电视机,欣赏电视节目,那是父亲最得意,也是全家最温馨的时光。邻居或朋友来我们家,父亲最先告诉他们的是在青岛当兵的女儿“送”的这台“青岛牌”电视机。
我每次探亲拿回家的花生和“高粱饴”,有时要吃很长时间,原来是母亲把花生和“高粱饴”存放在一个饼干桶里,遇到好看的电视节目,我父亲会邀上同事或左邻右舍一起观看,这时母亲就拿出一小盘花生、一小盘“高粱饴”,请客人品尝,一边吃青岛特产,一边看着“青岛牌”电视机。父亲如数珍宝似的一一介绍着他在青岛去过的地方,中山公园、鲁迅公园、栈桥、海水浴场、水族馆、八大关等景点,还介绍青岛的特色产品,“青岛啤酒”、“高粱饴”等等。每逢看到客人欣赏着“青岛牌”电视机,夸着青岛的花生和“高粱饴”好吃时,父亲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跷着二郎腿不停地抖动着,吐出的烟雾一个圈比一个圈大,在空气中升腾。在他看来,电视节目并不重要,电视机本身才重要。
父亲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谁也不许随便动这台电视机。当时,凡是和我们家熟悉的亲朋好友没有一个不知道我们家拥有一台“青岛牌”电视机。记得父亲来信说的最多的也是关于这台电视机,一个劲地说“青岛牌”电视机质量很好,画面和声音都很清楚,并说青岛的产品比上海好。
后来有了彩色电视机,尺寸也越来越大,但父亲一直坚持看“青岛牌”电视机,甚至在买了彩色电视机后,还是要把这台“青岛牌”电视机放在他的卧室里,每天晚上自己看。去年我回家过年,在弟弟家的储藏室里看到这台用紫红色绒布套起来的“青岛牌”电视机,不由地鼻子一酸,二十多年过去了,父母浓浓的爱在我的血液里滚滚涌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