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平板电视市场的不断扩大,今年仅液晶电视产品销量就超过了1亿台,发展空间十分巨大。不过对于绝大多数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电视来说,仍需使用进口平板显示器件。同时,上游面板企业不断向产业下游延伸,整机企业可控的成本越来越少,最终可能连10%也达不到。而上游产业链的严重缺失,将导致中国彩电产业面临“崩盘”的边缘化危机。
面临“崩盘”边缘化危机,国内资深彩电企业海信率先对上游产业链发起冲击。据海信相关人士介绍,发展电视液晶模组技术和产业,向产业上游扩展,才能有效避免被边缘化!
其实从2004年起,海信就开始着手筹备电视液晶模组项目。不过一开始不仅面临很多困难,缺乏行业经验,缺乏技术、工艺等人员,缺乏上游资源支持等,而且面临着同行和上游面板合作企业的很多怀疑和不解。
还有的面板企业认为海信进军液晶模组是一时冲动,质疑海信是否有长期做下去的实力、信心和充分准备。面对种种质疑,海信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做模组是出于长期战略考虑,降低成本和实现产品差异化,加强上下游资源整合。”
经过近3年的努力,抢在2007年9月,海信靠自己的实力建成了中国电视行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线,打破了我国液晶模组几乎全部依赖外企的现状,破除了无数人的怀疑!不到半年时间,海信的第一条液晶模组线不仅顺利达产,而且良品率达到99%。
今年8月份,海信所承建的液晶模组二期工程也开始顺利投产,其中有一条就是中国第一条大屏幕LED背光模组生产线,它的成功量产,为海信LED液晶电视提供了强大的前端支持。并在十一期间推出了全新的42英寸LED电视,成为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LED产品。
另外据悉,随着海信液晶模组的顺利投产,到2009年,海信还将继续建设两条模组生产线,届时年产能将达到300万片。这样,海信对平板电视整机成本的掌控比例就可以提升到60%以上,全面打破日韩企业对上游产业链的垄断。
海信液晶模组生产线的率先投产,全面推动了彩电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可以看出,国产品牌经过近今年在平板领域的深入研发,已经逐步成为平板领域的强者。而海信液晶模组的率先投产,也为摆脱日韩企业在上游产业链上的垄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