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中兴通讯的美国故事:三年走完了十年的路程

来源:腾讯科技 更新日期:2008-10-19 作者:佚名

    10月16日消息,中兴通讯公司近日透露,截至目前,中兴通讯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收入已经超过5000万美元。他同时表示,这些收入主要来自于下半年在美国市场的增长。据介绍,中兴通讯目前的手机终端产品在美国市场正在成为主流,已经参与了一流运营商的测试。在这一数字的背后,中国制造在大洋彼岸付出了多少辛苦与努力呢?腾讯科技带着这些疑问,对中兴通讯美国分公司CEO孙枕戈进行了专访。

    用三年走完十年的路程

    “来美国这么久,我最开心的时刻是在一场发布会上。”孙枕戈笑着说。他所说的那场发布会,就是在拿到美国第三大运营商Sprint的WiMAX网络设备合同时,双方联合召开的。“当时有许多同行来祝贺我们,虽然平时是对手,但他们的祝贺非常真诚。”在业界看来,进入美国的通信设备市场是十分不易的一件事,没有十年八年的磨合,很难获得突破,比如韩国的三星电子,很早就涉足美国市场,在手机方面做得较为成功了,但网络设备迟迟没有进展。

    外国设备厂商进入美国为何如此困难呢?

    孙枕戈解释说,在美国,由于运营商定制性太强,导致手机本身的技术壁垒很高,在其他市场通用的手机,往往无法在美国使用。而网络设备方面,美国运营商通常都要求一系列安全规范认证,仅这一点就需要几十万美元,成本很高,而即使在完成认证之后,还只能进入二流运营商的采购单,一流运营商还设置了物流、网络等内部规范,这些“非贸易性壁垒”实在太高。在美国,许多通信网络还属于政府采购项目,涉及到安全保密性,这一点就足以将中兴通讯这样的中国设备商拒之门外。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复杂的原因,美国同行们才会对中兴通讯的表现刮目相看。“你们用三年的时间走完了十年的路程。”在听到这一评价时,孙枕戈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中国制造”用高科技说服美国

    回顾起中兴通讯在美国市场的发展历程,孙枕戈无线感慨。“2005年我来到美国的时候,公司在这里的销售还是刚刚起步。”中兴通讯最初落户美国时,是以技术研发为主,在新泽西等地组建研发队伍。“刚开始,我们和国际领先设备制造商在技术上确实存在差距。”他坦白承认。但是,随着技术团队的实力不断增强,这种情况正在慢慢发生变化。“我们开始约见客户,和客户进行设备测试,事实上,我们在设备方面的投入比终端更大。”

    在许多美国人眼里,“中国制造”仅仅存在于服装、玩具等传统的手工行业,这些行业来美国,自然是为了赚钱,而中兴通讯这样一个高科技公司千里迢迢飘洋过海来到美国,究竟是何居心呢?

    “刚来的时候,FBI都曾经对我们怀疑过,认为我们是要剽窃美国的技术。”孙枕戈半开玩笑地说。然而这并不是玩笑,许多来到中兴通讯美国公司的本地人,都以为公司里摆满了朗讯、摩托罗拉、北电这样的美国厂商的设备,然而让他们失望了,在中兴公司内部,他们看到的全都是贴着“中兴通讯”品牌的中国设备。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在用自己的设备,和美国运营商们做商用测试!God!美国人真的被震了。

    金融危机恰恰是我们的机会

    身处美国,这个全球金融危机的主战场,孙枕戈眼中的冬天是否特别冷呢?

    “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于通信行业的影响其实有限,对于中兴这样财务健康的企业甚至还意味着机会。”孙枕戈进一步解释说,金融危机对传统行业的影响更大一些,对通信行业则相对要小,从短期来看,金融危机让用户更有获得信息的欲望,从而导致通信需求量增加。在美国市场,尽管金融链的问题会导致通信运营商放缓铺设网络,但对中兴通讯来说并非坏事,一方面中兴通讯并非传统供应商,所产生的连锁反应也较小,另一方面,遭受金融危机波及的运营商需要合理的价格来采购设备,这恰恰是中国设备商获得突破的契机。
    实际上,金融危机是对企业运营的一种考验,现金流充裕的公司反而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加大自身的领先地位,不管运营商还是设备商,都有这样的机会。

    华尔街曾经认为“中国制造”是一种威胁,而其最重要的优势就是劳动密集,对于这一观点,孙枕戈进行了修正,“我们今天所需要的密集型劳动力已经不是基础的体力劳动者,而是高素质的智力劳动者。”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中国所提供的劳动力,已经不仅仅服务于中国企业了,许多外国品牌的高科技产品也是MadeinChina。但是,类似于中兴通讯的高科技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团队的培养。本土化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门必修课,中兴通讯也不例外,不过,中兴在美国本地招聘的人才是以具有10年以上经验的资深技术专家为主,而其他人才则以宁肯采用国内员工,“作为中国企业,我们当然希望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储备和培养本国的技术人才。”

 

 

推荐视频会议厂商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