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液晶面板市场要想回暖,中国大陆市场的作用不容小觑。”创维集团中国区域营销总部总经理刘棠枝告诉记者,“液晶面板供过于求后,中国大陆整机厂商的话语权加大,其实,液晶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利益休戚相关,从中国市场平板电视的增长速度来看,中国市场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面板业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日本、西欧和北美等主要市场的电视平板化已经接近尾声,未来希望主要寄托在东欧、中国等。2008年中国大陆市场上液晶电视的供货量预计将比上年增长54%,达到1550万台,约为全球液晶电视供货量的15%左右;预计2008年中国大陆市场上液晶显示器的供货量将比上年增长25%;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将同比增长23%,保持坚挺的增长势头。按此比例推算,中国大陆液晶电视普及率的大幅度提高是未来全行业需求增长的主要潜在动力。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能影响全球液晶面板业,还基于中国大陆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优势。
“世界再也找不到比中国大陆更适合生存的土壤了,90%以上的彩电核心材料在中国生产。在其他国家,很多彩电厂商只是完成组装,而中国大陆已具备完整的彩电产业链。”冠捷科技集团自牌事业部TV总经理刘丹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应考虑产业升级问题,而不是组装问题,组装应转移到生产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大陆制造面板,目前京东方、上广电、彩虹都已经涉足面板制造。此外,芯片行业的主要产业链也在中国,全球主要的液晶电视芯片提供商晨星和联发科,80%的研发和制造都在中国。”
对于这点,市场分析人士也比较认同。GfK中国行业研究与定制服务事业部总监叶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中国平板市场的发展势头来看,其在全球地位越来越重,这几年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两岸携手应对日韩竞争
抛开中国大陆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市场容量这一因素外,中国大陆市场将决定未来面板业发展的另一大因素,是国内企业已经开始涉足原先垄断严重的面板产业。
据了解,中国平板显示产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将有望解决中国平板显示核心器件缺失的问题。目前中国大陆两条第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协议正式签署,两条等离子面板生产线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在中小尺寸面板方面,中国大陆已有多条第4.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正在建设或筹划中,中国大陆首条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规模生产线已于10月8日正式投产,这标志着中国在下一代显示技术产业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国大陆企业涉足面板业制造仅仅是一个开始,据了解,目前包括国家和地方都将平板显示列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肖华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积极研究出台鼓励平板显示产业的优惠政策,建立平板显示供应技术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平板核心技术研发,增强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原材料和专用设备的本地化配套能力,促进平板显示产业做大做强。
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彭平表示,在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广东省也面临着如何促进配套产业发展、如何促进上游技术攻关等课题。广东省省委已决定将3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此外,江苏、河北等省也各自出台政策吸引企业投资面板制造。
“这个时候,中国大陆整机企业如能借助到中国台湾地区面板企业的经验,中国台湾地区面板产业能依托中国大陆巨大的消费市场的话,中国平板市场或许能迎来不错的局面。”刘丹认为。
DisplaySearch大中华区副总经理谢勤益告诉记者,在液晶电视市场上已经出现了“3S”鼎立格局,索尼、夏普和三星这3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合计已达50%,并且这3家企业自身也在提供液晶面板,其强势面板采购话语权在未来将导致其他面板厂商的供应价格受到压制。目前中国台湾地区液晶面板供应约占全球的40%,日韩企业“3S”格局的形成,令中国台湾地区面板厂商的经营面临危机。
他表示,未来中国台湾地区面板厂商与中国大陆液晶电视厂商应当展开更紧密的合作,以应对双方各自面临的更加激烈的行业竞争。目前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面板投资脚步已经放缓,而中国大陆面板投资更为积极,这可能会对未来十年面板产业竞争格局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