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两类平板电视PK:IPS硬屏 VS VA软屏

来源:赛迪网 更新日期:2008-01-30 作者:赛文
    平板电视迅速发展,从2003年平板电视首次面市,至今其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0%以上。大屏幕、高清晰、超薄超轻的平板电视已经成为市场主流,特别是液晶电视,更是占据了平板电视市场的七成以上。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专家指出,选购平板电视时一定要从显示屏、核心部件、操作方式等重要指标为主综合考虑,才能选到高性价比的电视。要选择一款好液晶电视,一块好液晶面板,首先要先了解液晶面板的科学原理、相关参数和目前的主流技术。

1、首先我们要对四大液晶屏体来一个直观的识别:

(1)IPS屏:屏体象素是全象素的鱼鳞状,方向朝左,俗称“人”字状。只有LG和Philip合资的制造商LPL提供,仅产于韩国坡州7.5代线,此生产线2006年1月已实现量产,月产能130K;切割技术成熟,成品率极高。轻触42”LCD屏幕,若无水纹现象,则可确认为42”S-IPS面板,容易确认;早期的IPS已经实现了好的可视角度。S-IPS则为第二代IPS技术,LG-飞利浦在IPS的基础上,通过导入人字形电极和双畴模式,改善了特定角度的灰阶逆转现象并进一步拓宽视角,实现了S-IPS(Super IPS)178度广视角技术。为求更完美的视角特性表现,日立进一步把此补偿膜将会加在其第三代的Advanced Super-IPS(AS-IPS)上。 AS-IPS还将增加整体光穿透率,进一步改善液晶的动画特性。最后,最先进技术的IPS-ALPHA面板,也就是在AS-IPS面板的基础上会引入了新技术来改善某些特定角度的灰阶逆转现象,加强了面板的响应时间。

(2)CPA屏:屏体象素是蜂窝状或六角形,俗称点状。

(3)PVA屏:屏体象素是半象素鱼鳞状,方向朝右手指轻按成梅花状,俗称“八”字状。

(4)MVA屏:屏体象素是竖条状,空隙较大,色彩表现力较差,寿命短。

VA软屏产地复杂,除部分产于韩国汤井7代线外,中国台南5代线、台中5代线均有量产。因产地复杂,技术差异较大,成品率无法判断,不能鉴别质量。

2、如何鉴别IPS硬屏和VA软屏?

(1)轻触液晶屏幕,若无水纹现象,则可确认为IPS硬屏;若出现水纹现象,则可确认为VA Panel。

(2)使用放大镜,引导顾客对比液晶分子形状图,全像素鱼鳞状方向朝左即为IPS硬屏;

(3)使用功率计进行功耗值的对比,IPS硬屏的功耗低于AV软屏的功耗。

(4)温度值——将硬屏表面散发的热量与软屏表面散发的热量进行对比,两屏所得的值应该相差不大,从而说明硬屏的散热能力不比软屏的差。

色彩值——将硬屏的色彩值与软屏的色彩值进行对比,所得值应该相差不大,从而说明硬屏没有因为表面贴了透明树脂质料的保护外膜导致成像失真而影响画质;

功 耗——IPS硬屏与VA软屏的功耗比较,证明IPS硬屏功耗低,节能环保延长使用寿命;

屏 体——显示“硬屏”或“软屏”。

3、谁对IPS硬屏有好感?

专家需要高新技术显示器,这是一个为什么选择IPS的起码的理由。以下将一一为你揭开。

4、IPS硬屏无水纹,更稳定——硬屏挤压无水纹,画质稳定更舒心,IPS 模式没有斑——因为有稳定和坚固的液晶结构,AV屏在触摸时会有很大的残影现象。

5、硬屏178度广视角,全景观看更精彩;跟随S-IPS其独有的液晶分子水平转换技术可以让您在任何环境,甚至在178度的角度下欣赏到最完美,卓越的画质。对照电视侧面截图对比, IPS 硬屏比VA 软屏有明显的优越性.

6、IPS硬屏极速快响应,运动画面更流畅,因运动模糊效应, VA屏会发生大规模图像失真现象以及颜色变化。

从“动态影像响应时间”在灰阶中的对比,无论在60Hz或者120Hz画面,IPS硬屏在各个灰阶里表现出均衡的“动态响应时间”, 但是VA软屏却恰恰相反,因为VA屏的图像画质在各种画面下的表现力有很大差别。

7、IPS硬屏超高对比度,纯黑层次更清晰。与VA屏不同,IPS屏在各个灰阶中的白平衡变化完全可以忽略不计。VA来说, 在低灰阶当中纤细的表现很难因为陡棱棱的亮度变化在电压发端的地方。在低灰阶下,电压值的不稳定性能导致亮度的不均匀。

8、最后还有两个指标也是值得关注的。硬屏寿命7万时,持久耐用更划算,IPS硬屏的使用寿命为7万小时VA软屏的使用寿命为6万小时;IPS硬屏功耗温度低,节能省电更环保,42英寸IPS硬屏对比40英寸VA软屏,42英寸IPS硬屏平均功耗低至220W,节能省电;40英寸VA软屏平均功耗高达245W,按VA软屏使用寿命,六万小时计算,多耗电2100度,按居民用电0.6元/度计算,相对于42英寸IPS硬屏多支出电费1260元。

9、PK结论:IPS硬屏胜出!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