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企业针对大尺寸的重新定义,其实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对于大尺寸需求日渐增大使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液晶电视主流尺寸上移的进逼。
40英寸级已成为液晶主流尺寸,而且40英寸级液晶电视的市场份额在去年就成功超越了同尺寸等离子电视。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国内40英寸以上的平板电视市场的结构当中,液晶电视的销量占了81%,等离子电视销量仅占19%。
在此形势之下,等离子若想更好地生存,要么在42英寸全高清发力,并保证相对于液晶更有利的成本优势;要么迅速做大目前仍有明显价格优势的50英寸市场;要么在更小的32英寸或者28英寸抢夺中小尺寸液晶或者CRT电视的份额。
于是我们看到在液晶阵营同质化竞争的同时,几大等离子厂商却心照不宣地实行着差异化的市场策略:松下坚守42英寸市场,并注入了全高清产品以对抗全高清电视的围击;日立则在50英寸的市场步伐迈得相对更大一些;三星在42英寸市场坚持标清分辨力,但向更大屏幕的50英寸市场进军;LG率先掀起50英寸降价风潮,向更大屏幕市场进军,但同时又在小尺寸开辟了分战场,不但奇袭32英寸市场,还可能于明年推出26英寸和28英寸的等离子屏。
由于目前全球已有两条八代液晶屏生产线开始了量产,同时夏普也于近日宣布将于2009年投产第十代液晶屏生产线,这意味着液晶阵营在40英寸级已成功超越同尺寸等离子之后,正向50英寸级发起进攻。
等离子与液晶的博弈还在继续,可以肯定的是,二者之争,尺寸已经没有界限。但是关于“大尺寸”何时再重新定义,是留给我们的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