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发现,就在外界对中国彩电企业平板时代“不作为”提出质疑的几年内,中国知名彩电企业如长虹、海信、TCL、厦华、海尔等也沉下心来当国际企业的学生,不过同样在这几年内已经从国际企业身上汲取了部分真经。
“在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中国家电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科技行业与低附加值已经成为行业的一大挑战,中国家电企业必须转型,向产业链上游战略延伸。”今年4月28日,长虹等离子面板项目正式启动现场,长虹董事长赵勇满怀信心地表示,三年内长虹投资等离子面板项目的计划将有所回报,他同时呼吁中国同仁们也参与到平板电视上游面板领域中来。
在项目启动现场,TCL集团副总裁史万文、康佳集团副总裁何建军、创维集团中国区域营销总部总经理刘棠枝、海信电器总经理助理刘卫东等到场,也看出了中国一线彩电企业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面板资源充满期待。
“全球平板电视屏和模组都掌握在日韩和我国台湾企业手中,芯片主要从美国硅谷的一些企业购买,而电路、设计等其他应用技术方面中国企业则可以涉足。
目前海信在模组方面已提上日程,正在积极推进;在电路、结构设计、外观设计等应用技术层面,应该是包括海信在内的中国彩电企业的强项,这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洪新在接受采访时毫不掩饰自己对涉足上游的渴望。
中国企业另一个极具代表的案例则是被业内人士称为不成功的厦华模式。虽然从财报和市场反馈上,厦华表现不算抢眼,甚至都不能自给自足,但当今年32英寸液晶面板资源出现断货的时候,人们还是看出这种模式的优势。由于中华映管的介入,厦华在面板最为紧张的时候,都能轻易拿到32英寸面板。虽然厦华模式从目前看是不太成功的,而且饱受非议,但这种模式还是有值得借鉴的意义。
而在产品方面,中国企业也逐渐明白把赌注都押在液晶电视身上还是有很多风险的,与以往不同,今年企业在等离子方面也加强了投入。
如今年5月LG宣布将面向市场推32英寸等离子面板时,中国企业纷纷发现了这块蛋糕。一台32英寸等离子电视的利润要比同尺寸液晶电视高出许多,而从丰富产品线角度讲,也大大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海尔最近推出的引路、宝蓝平板电视新品系列,从屏、数字机芯方案、设计、工艺各个方面都是与最先进水准同步的,其中32英寸宝蓝系列上市一月来,销路很好。
“中外品牌的平板对决是品牌之间的竞争,不只是产品和价格,而是技术、设计、质量、工艺、制造、市场和服务等整个体系的综合实力的竞争。这10年对中国彩电企业来说是整个能力体系的竞争,不是一时一事的得失,不允许有大的战略失误,否则就会掉队。”海尔集团副总裁喻子达向《中国电子报》记者阐明了国内厂商面临的境况。中国彩电企业“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努力构建完善自己在全球内竞争的能力体系,不断的布局、积累实力,这样才能形成与国际品牌叫板的实力。
除此之外,还有如京东方、上广电、昆山龙腾等几家也早已表达出涉足液晶面板制造的决心。而曾经是四大彩电巨头之一的康佳,在平板电视市场的这几年也并不得志,正在筹划抽取部分力量发展LCoS背投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