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液晶抱团过冬 资金短缺技术滞后是难题

来源:新经济导刊 更新日期:2007-09-01 作者:佚名

液晶产业面临着巨大挑战

    如果国内面板企业能够实现产业整合,将有望成为全球市场上一股重要的新力量。

    6月28日,*ST东方A(000725)发布公告称,本应在当月底结束的与上广电及龙腾光电之间进行的液晶产业整合谈判,将推迟到9月30日之前,届时三方将签署正式法律文件。京东方给出的延时理由是:该重组整合项目涉及资产量巨大,工作复杂,且取得政府前期审批的时间较预期要长。

    事实上,从去年底三方正式发公告至今已经过去了近8个月,其间各种消息通过各种口径满天飞,二级市场也受消息面的影响屡屡波动。

    在国内液晶面板企业仍在为整合中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斗争之时,全球市场上液晶面板产业升级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夏普、三星的第二条8代线已经投产,中国台湾地区的友达光电和奇美正加紧7代、8代线建设。

    时不我待,中国的液晶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资金短缺

    国内面板企业“抱团”之举是面对日益恶化的产业环境不得不做出的应对之策。

    液晶面板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规模经济效益明显,拥有越多先进生产线的公司越有可能占据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据悉,目前全球排名前五位(包括夏普、LG飞利浦、三星、友达光电和奇美电子)的液晶面板制造商全部拥有3条或以上的生产线。而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行业中各厂商都需要进一步寻求规模经济的支持。

    在这个号称“烧钱”的行业里,国内企业正面临着亏损和资金吃紧的窘境,这给它们的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根据京东方的公告,至2006年第二季度京东方的负债率高达90%以上。随后京东方在完成定向增发67587万股,募集资金18.6亿元后,将其第三季度的资产负债率降至74.89%。不过目前连续两年的亏损状态如果继续下去的话,京东方将被迫退市。上广电和龙腾光电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为建设各自的第五代TFT-LCD生产线,两家都背上了沉重的资金包袱。

    有报道称,三家液晶厂商联手的背后撮合者正是其银行债主。由于各家厂商都无法扭转亏损实现盈利,银行对新的贷款慎之又慎,单个的企业已经很难获得高额的银行贷款。此前,京东方和上广电有意兴建新一代的面板生产线,均因资金问题而搁浅。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的马骏介绍,建设一条5代生产线需要约10亿美元,而6代线则至少需要20亿美元。目前国内企业中仅有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光电拥有5代生产线,而全球液晶面板技术已经发展到了8代线。

    马骏指出,国内的融资环境不够理想,在2003年京东方业绩正好的时候没能顺利融资,错过了有利的发展时机。与之相比,中国台湾地区对企业融资的政策就要灵活得多,“即使是像京东方这样处于亏损的企业,一年内也可以实现多次融资。”马骏感慨地说。

技术滞后

    除了对资金的海量需求之外,液晶面板业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其专业性和更新换代速度甚至超过了集成电路产业。在当前的全球市场,日本夏普居于技术领先地位,韩国、中国台湾企业次之,而中国大陆企业则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计世资讯消费电子资深分析师李东宏指出,技术不成熟、资金不足是我国大陆面板企业与国外企业最明显的差距。

    李东宏分析,我国液晶显示器产业链并不完整,相对来说,整机比较发达,但上游产业TFT-LCD始终滞后于国外,TFT-LCD所需的原材料,如TFT-LCD专用基板玻璃、高性能液晶材料、大尺寸背光源、驱动IC等基本处于空白。此外,我国没有TFT-LCD生产所需关键装备的制造能力,全部依靠引进,如:清洗设备、光刻设备、成膜设备、超高真空设备等等。在对于成本至关重要的产业配套率上,产业链配套不足的直接后果是同类产品的成本普遍高于日、韩厂商,核心技术的缺乏则使我国面板企业缺少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

    “目前,面板的核心技术掌握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手中,国产品牌在技术上受制于人。国产液晶面板产业发展中的最大危机,不是产能规模,不是品牌认知度,而是核心技术的缺失。由于没有生产平板电视显示屏和控制芯片的核心技术,国内企业的处境仍很尴尬,只能扮演‘组装者’角色。”李东宏不无担忧地表示。

    计世资讯的分析与DisplyBank的统计数据不谋而合,其数据显示,大陆面板上游零组件产业链配套不足,核心组件自主供应率仅为11%。而在液晶产业发达的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等地,这一数字均在80%以上。台湾业者认为,即便包括京东方在内的三家大陆面板企业合并,可藉由经济规模扩大而提升其零组件采购议价优势,但零组件供应链不完备,仍将严重限制大陆面板厂的成本竞争优势。

政策支持产业整合

    为此,国务院已指示信产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组成了联合调研组,对以液晶为代表的国内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据悉,上述三部委联合调研组已完成调研报告,并上报国务院。

    调研报告认为,我国的彩电、计算机和手机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由于我国平板显示器产业发展滞后,所需配套器件绝大部分依赖进口。随着显示器件技术的迅速发展,产品价值明显“上移”,我国信息技术终端产业的竞争优势显著下降。

    在彩电领域,显示器件占整机成本的比重已从显像管的40%,大幅上升到液晶显示模组(含驱动电路)的80%。整机产品的增值空间被大大压缩,本土彩电企业多已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咨询师岳婷介绍说,2006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销量的前三名分别是海信、创维和厦华三家中国企业,其后才是三星等外国厂商,但从销售额来看,中国企业却明显低于外国公司,可见中国下游企业的利润正在趋薄。

    而平板显示器件领域,由于缺乏完善的产业链和具有较强实力的大企业,导致整机乃至全行业面临较大的发展瓶颈。核心材料及设备等行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对完善产业链的支撑作用也有待加强。

    马骏是此次调研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据他介绍,政策主要指向三个方面,一是使产业达成一定规模,京东方等三家的整合正是出于此种目的;二是支持产业创新;三是建立产业链,这其中支持上游技术的国内研发是上策,如果研发进展不顺利,还可以退而选择吸引国外企业在华投资。

中国大陆成为主战场

    在国内企业还在资金短缺、技术滞后的泥潭里挣扎的时候,全球领先的液晶面板企业已经纷纷进入中国,将大陆作为它们投资的主战场。领军厂商频繁“出招”布局各地市场,以求降低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

    今年2月8日,有关部门正式批准LG飞利浦的两个液晶显示生产项目,新增投资高达9.75亿美元。其中广州的液晶模组工厂新增投资4.95亿美元,年产能高达4440万片;南京的大尺寸液晶模组工厂新增投资为4.8亿美元,大尺寸模组年产能增长900万片。

    3月1日,三星在苏州投建的2号工厂奠基开工。该厂房完工后预计在今年9月可以投入量产,月产35万片26英寸~42英寸电视用液晶面板。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姜完模总经理对媒体表示,目前LCD市场正随着TV市场的扩大,正以年均30%的速度在增长。三星将整个生产线移到中国来,可以节省大量的物流成本、加工成本,并能实现零配件供应的本地化,估计成本总节约率可达5%~10%,这样三星将以更便宜的价格供应更好的产品。据介绍,三星苏州生产的电视用液晶面板将85%供应各地市场,预计工程总投资将达4.75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后期设备投资。

    此外,中国台湾地区的友达光电、奇美电子等企业也有异军突起的态势。据岳婷介绍,台湾企业积极在长三角、珠三角布局,去年它们在中国的增长势头甚至超过了领先的日韩企业,已经成为国内厂商最大的威胁。

    据悉,2007年奇美电子的资本支出将为LG~飞利浦的两倍,而友达光电900亿~950亿新台币的预算也大大超过了三星14.1亿韩元的投资规模。

    其中奇美方面今年资本支出的重要项目,便是位于广东南海的液晶显示器模组项目。该项目计划将于今年底投产,预计2008年第四季度月产量可达200万片,预计总投资将超过20亿美元。

    即使面对各方的围攻,中国大陆企业仍然有突围的机会。李东宏指出,我国大陆主要液晶面板生产企业如果能够实现有机整合,将有望成为全球市场上一股重要的新势力,甚至可能在未来与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形成“四强”格局。

    李认为,国内液晶产业在促进产业链条完善方面的竞争将不断加剧,由于液晶面板产业链整合加速,未来中国液晶面板产业链必定趋向完善。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