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龙光电项目被夏普的拖延战术忽悠了。”9月23日,京东方集团有关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深超公司(代表深圳市政府)与夏普就建设一条液晶面板生产线的谈判陷入了僵局,而该项目短期内很难找到合适的技术合作方。
早在2005年,深圳市政府为打造光电产业基地拟定了平板显示产业链建设计划。2006年1月,深超公司和创维、TCL、康佳和长虹四家彩电企业各出资200万元成立深圳聚龙光电有限公司(下称聚龙光电),后来京东方也参与进来,各方拟共同建设一条第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这是广东液晶产业前端建设的首次尝试。由于拥有四家彩电巨头的终端支持、深圳市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外加京东方的技术人才储备和技术合作,聚龙广电项目一度被业界视为“创意绝佳”。
然而,就在2006年5月京东方以40%的控股比例成为聚龙光电的技术提供方后不久,投资各方的分歧凸现。随后,日本夏普抛出的7.5代线方案则吸引了深超公司,双方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谈判,直至目前仍未有定案。
广东液晶前端尝试
尽管到2005年年底,本土企业在国内平板电视市场的份额依然可以占到80%,索尼、三星等外资品牌的份额只有20%,但是来自外资平板的威胁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首先,外资品牌的份额在上海、广州等一级城市开始超越国产品牌;其次,外资品牌开始酝酿小规模的价格战,特别是在索尼-三星的7代线投产后,索尼开始通过大规模降价来推广其最新的大屏幕液晶电视;再次,在6代、7代液晶屏的采购方面,国内品牌开始感受到来自三星-索尼、LG-飞利浦的限制,而且受到由于液晶屏价格持续下降而带来的巨大存货跌价损失。
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表示,显然外资品牌采取了让国产品牌先预热市场,然后凭借上游优势通过大规模降价等方式来抢夺市场份额,这中间国产品牌的角色相当被动。
在液晶屏供应上频频受制于人后,本土彩电企业开始意识到进军上游来改变被动局面的途径。多个彩电业界人士表示,珠三角地区绝对需要一个液晶产业基地,无论是模组还是屏,有关项目应该尽快落实。
在这样的情况下,从2005年7月开始,创维、TCL、康佳和长虹等四家彩电企业的负责人开始了几轮秘密会晤。
今年4月从创维董事局主席位置上卸任的王殿甫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表示,当时有的企业希望只投资液晶模组,有的则希望投资更高代级的液晶屏生产线,如被认为是未来主流尺寸的7.5代线。最终,根据技术引进的难度和资金实力大家选择了6代线。而王殿甫一方面通过向国家有关部门写信来寻求政府支持,另一方面以深圳电子商会会长的名义向深圳市政府提交了初步的6代线方案。
这份方案引起了正在积极布局液晶产业的深圳市政府的重视。其实,从2005年开始深圳市就希望通过吸引投资来建立自己的光电产业,中华映管的液晶模组项目当时已基本敲定,但是深天马的北上却让深圳市感到遗憾,此时聚龙光电的计划显然成为深圳市进军液晶前端的重要步骤。
很快2006年1月,四家曾经缺乏信任的竞争对手坐到一起,与深超公司一道宣布投资1000万元成立聚龙光电,每家控股比例为20%。坊间传闻称深圳市政府将为这笔高达24亿美元的投资买“单”一半。
解决资金问题后,聚龙光电项目的下一步便是选择技术合作方。由于台湾企业投资受到台湾当局的限制,日韩企业也对中国企业心存疑虑,国内唯一通过跨国并购掌握了液晶屏核心技术的京东方便成为可能的选择。
而对于京东方来讲,进军液晶电视用的液晶屏领域一直是其努力的方向,其原定2006年底建成首条6代线的计划由于赴港上市未能成行而告吹,参与聚龙计划成为京东方更为现实的选择。
2006年2月,聚龙光电展开与京东方的技术谈判,双方在解决了唯一的选址分歧后,很快就在当年5月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并决定将聚龙光电的注册资本增加到2000万元,其中京东方以技术和资金占40%的比例,深超则占20%股份,其他四家彩电企业各占10%的股份,当时传闻的聚龙光电厂址已经选在深圳的留仙洞工业园区。
如果聚龙光电能够成功,这显然是一次三方共赢的完美产业立意。按照原来的计划,聚龙光电的6代线项目将于2006年9月动工,到2007年年底量产,恰好能赶上2008年北京奥运的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