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是一家很容易引起媒体关注的企业,因为TCL经历了太多变故,并且沉淀下很多教训。跨国收购失败之后,TCL一直处于战略收缩之中。在这个大趋势下,TCL遭受的阵痛接连不断。
7月24日,TCL电脑总经理杨伟强正式辞去TCL的相关职务,本刊在2004年8月5日对TCL的报道“影响TCL的四诸侯”中,杨伟强是第3位离开的。TCL集团为了要止住全球并购带来的亏损,对下属业务的支持大幅减少。此前,TCL计划出售电脑业务的消息满天飞,杨伟强此时不仅无力回天,连施展才能的平台都将被撤掉,他的黯然离去,也是无可奈何。
整个2006年,杨伟强经历了情绪上的大起大落。早在两年前,杨伟强判断笔记本电脑的高峰期即将到来,而能否在这次高峰到来之时抓住这次机会对TCL电脑而言至关重要。从那时候起,TCL电脑开始从研发、设计到后台为冲击该高峰期做准备。进入2006年,从请张靓颖做代言到紧跟的一系列市场活动,TCL电脑开始高调对笔记本电脑市场发动大规模攻势。
而就在TCL笔记本电脑市场渐入佳境的时候,TCL跨国并购的巨大亏损突然席卷而来,尽管经过一年多的重组,北美业务有了显著改善,亏损从2004年的1.2亿美元降到了2006年的1200万美元。但是进入2005年后,欧洲却突然失火,TCL从2006年第3季度开始不得不大规模收缩欧洲业务。
海外业务巨大的亏损,导致TCL想尽一切办法止亏。扭亏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削减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李东生决定对海外业务“斩仓”。与此同时,TCL移动在国内的销售人员从上万人锐减到千人,止血迅速见效,但削减成本付出了市场急速萎缩的巨大代价,国内渠道的收缩也让TCL移动国内市场份额下降到不足1%,被挤出了前10名,并迟迟不见恢复。
TCL电脑2006年发动的笔记本电脑攻势突然间被遏制,TCL电脑公司的信贷额度从原来的7亿元一下子减至3亿元,最终造成电脑公司的笔记本电脑战略中途夭折,所有的市场活动在进入2006年下半年的时候便戛然而止,错失了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爆发性发展的这班快车。
在杨伟强之后,原TCL副总裁易春雨也因个人原因辞职。易春雨是TCL集团海外市场的元老,还是TCL国际化战略最坚定的支持者。如今,TCL的国际化战略遭受了重大挫折,这导致易春雨失去了用武之地。
作为旁观者,我认为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李东生的身上。由于在跨国收购方面的一系列战略失误导致TCL陷入困境,而下面的人只能帮你扛到这里了。
当年,万明坚在国内手机市场凭着被很多人嘲笑的钻石手机硬是做成国产手机第一,也算是有胆略有气魄。现在,TCL手机接的更多是国外的单子,虽然有销量,但是没有品牌,气势上差了一截。如今,万明坚仍然在手机圈里打拼,策略和方法都因为市场的变化而做出了调整,未来是否能够成就当年的辉煌,目前还很难说。
温尚霖所管辖的TCL电工业务,虽然在集团内部算不上很大,但是业绩不错。只是在第一轮的整合中,就因为集团需要筹措资金,用于国际并购,早早就被卖掉。
看看如今的李东生,不禁让人想起柳传志。当年柳传志为了手下的杨元庆和郭为两人费尽心机,从SAP的信息系统到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的分拆,虽然柳传志多次在公开场合解释分拆的必要性,但是业界的普遍看法是柳传志不得不为两个人做出安排。因为这两员爱将,哪个也不能伤害到。柳传志作为中国第一批企业家的代表,良苦用心实在是不容易。
李东生的全球整合战略不可谓不够宏大,也找了一大批能人前来帮忙,希望能够完成一个伟大的梦想。但是在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中,诸侯们的利益肯定要被取消,李的梦想却不一定能实现。
事实上,TCL跨国收购的败局,与“诸侯文化”并没有必然联系。假如,作为带头人的李东升有老大的胸怀,在各路诸侯声势正旺之时,自己退隐后台,给他们搭建更大的舞台,不管是资金还是市场,也许今日,TCL集团将是一个企业联盟。当年大家看好TCL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家公司内部创业机制不错,在几个业务上都有得力干将出现,在几个市场机会上都赚了钱。
“胜者王侯,败者寇。”诸侯散去、业务收缩的TCL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这是一种“重生”,抑或是另一种“死亡”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