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006年我国彩电出口的增速都超过了40%。而今年上半年,我国彩电出口递交的成绩单并不好看:痛别了多年的持续增长,出现了22%的急剧“缩水”;我国多数彩电知名品牌的出口量亦出现了大幅下降。
专家指出,我国彩电出口市场急剧萎缩,不仅仅是因为CRT电视出货量大幅降低和我国彩电遭遇国外的技术壁垒,还有一个原因不容忽视——今年上半年杂牌军已经把持了液晶电视出口量五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彩电行业出口要规避DVD行业非正规军冲击大牌企业的覆辙,其根本出路就是完善平板电视产业链,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如果没有产业链,知名企业和小企业一样,赚取的都只是加工费而已,并不是上了规模就可以打击小企业。如此下去,平板电视的出口处境可能比DVD更悲惨。
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内地累计出口彩电2255万台,同比下降了48.7%。不过,据中国机电商会核实,我国去年和今年的海关出口统计在彩色电视机项下涵盖的商品范围不同,2006年的彩电出口统计包含彩色卫星电视接收机,2007年则不包含这一项,多年来彩电出口统计中也并不包含这一项。
因此,经中国机电商会勘误,实际情况是今年上半年我国彩电出口约1839.3万台(去年同期经重新统计应为2358万台),同比下降22%(不是以往媒体报道的大幅下降51%);出口金额32.83亿美元(去年同期经重新统计应为31.91亿美元),同比增长2.9%(不是以往媒体报道的下降9.8%)。
连续多年的持续增长,骤然变成二成多的下降。与此同时,我国多数彩电知名品牌的出口量亦出现了大幅下滑,创维、厦华等大牌彩电企业已公开表示,海外业务下降已成为影响业绩的重要因素。
赛诺市场研究公司AV事业部研究总监盛哲认为,导致彩电出口市场急剧萎缩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传统CRT电视出货量的大大降低;二是内地平板电视的出口遭遇国外的技术壁垒,如美国ATSC制式影响;三是OEM厂商大量出货。本报8月22日《彩电企业:赢利增长 出口受困》一文对此已做详尽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而细分各类彩电产品的出口情况也不容乐观。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液晶电视出口752万台,同比增长34.5%,CRT电视出口量达到1052万台,同比下降21%,等离子电视出口量达到23.9万台,同比下降6.6%。
尽管液晶电视已成为我国彩电对重点市场出口的主流,如今年上半年液晶电视已占我国对美彩电出口总量的71.6%、占出口金额的86.8%。而且,液晶电视也是目前唯一实现增长的彩电品类,但是,整体彩电出口的情况不容乐观。CRT电视和等离子电视下滑自不必说,在表面看似繁荣的液晶电视,也是暗含隐忧。
我国内地知名彩电企业液晶电视的出口不但遭遇台湾液晶显示器厂商代工量大幅增加的竞争,而且正在遭遇内地小企业的强烈冲击。
根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的调研结果,在液晶电视出口大军中的内地小企业,大多并非正规军,其中一大批是原来做DVD组装加工的企业,甚至还有家庭作坊,在DVD行业低迷之后,转向做液晶电视的组装加工。
这些小企业往往以更低的价格抢了知名品牌的生意,同时又以难以保证的质量在出口国外市场时,损坏了中国彩电产品的声誉。
“很多小企业通过逃税和逃避专利费的形式,不合理地取得了比大企业更低的成本,在出口海外市场时以更低的价格抢了订单。同时,他们的产品也没有质量保证,可能不走3C认证的程序,在海外市场出现了质量问题,人家只会认为是‘中国制造’的质量不好,让大企业也跟着背黑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知名企业负责人表示。
令人吃惊的是,这批小企业在出口市场已悄然掀起巨浪。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的统计,今年上半年这些小企业已经把持了国内企业液晶电视出口量五成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且数量已多达100多家。
“小企业抬头的趋势从2006年年初就开始了,以后越来越明显。这些小企业多集中于广东地区。”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研究咨询部主任孙新果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以2006年全年液晶电视出口企业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私营企业的出口量占了20.9%,出口额占了8.6%。而CRT电视的出口情况是,中国私营企业的出口量的占比还不到10%。
从以上对比数据可以看出,在液晶电视出口领域,中国的私营企业势力已然不可小视。同时,从其出口量占比达20.9%,而出口额占比达8.6%的数据可以看出,低价是使其出口量份额增长的主要原因。
“小企业的低价已经扰乱了我国彩电企业的出口秩序,他们的作为对于那些正常纳税、解决企业职工社会负担、承担彩电行业技术发展义务的我国知名的大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孙新果表示。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家电行业部主任于治璞也表示,对于交纳专利费的正规大企业来说,成本上升,销售价格也会有所调整,可是如果一些未交纳专利费的企业也能通过其他途径出口,无疑将挤压这些正规企业的市场,削弱其竞争力。
众所周知,在DVD行业就出现了小企业用低价打压正常纳税、不逃避专利费的大企业的情况,现在业内专家担心的是,液晶电视的出口会重蹈DVD的覆辙。
面对出口困境,企业该何去何从呢?
受访的知名彩电企业表示,在目前的困境之下,一是加大高附加值和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力度,以中高端产品出口为战略目标,从根本上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突破贸易壁垒的能力;二是增强品牌和专利意识,培育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品牌,健全专利建立机制,掌握出口主动权;三是积极开拓俄罗斯、东欧、非洲等新兴市场,尽量避免出口低价恶性竞销的现象,维护正常出口秩序。
康佳国际营销事业部副总经理何小华和长虹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将扩大品牌投入,迅速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变制造竞争能力为品牌竞争能力,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
创维海外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匡宇斌则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在发达市场主抓LCD电视,在发展中市场主抓CRT电视。同时,将优化客户结构,提高客户质量,与重要客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掘具有成长潜力的客户,实现强强联合,同时,逐步减少、淘汰订单不稳定的“跳单客户”。
同时,知名彩电企业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都呼吁,应当建立生产准入制度,提高行业生产门槛。规范出口秩序,遏制不正当竞争,并表示,这不是为了限制竞争,而是为了更合理地规范竞争,保护大企业的正当利益。
孙新果也认同上述观点,不过,她表示,彩电行业出口要规避DVD行业非正规军冲击大牌企业的覆辙,最根本的出路是完善平板电视产业链,提高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平板电视的关键技术和主要利润都集中于屏幕制造,由于我国内地缺失核心生产技术,90%的平板屏幕都依赖进口。国际屏幕厂商实行垂直整合,垄断市场并获取高额利润。中国企业长期靠贴牌形式向海外输出产品,自主品牌输出型产品缺失,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孙新果表示:“如果没有产业链,知名企业和小企业一样,赚取的都只是加工费而已,并不是上了规模,就可以打击小企业。如果没有产业链,平板电视的出口处境未来可能还不如CRT电视当下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