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随着厦华电子公布中报,内地家电企业中期业绩成绩单悉数亮相。其中除厦华巨亏外,TCL在连续两年亏损之后迎来了首个赢利中报,康佳、长虹、海信也分别获得4247亿元、1.9亿元和1.02亿元的净利润,整体业绩还算抢眼。
不过,在此赢亏背景下,国产彩电的尴尬困局正日益凸显,不容小觑。
分析各家彩电企业中报不难发现,实际上大多数企业的出口都是下降的,而且是大幅度下降。查阅海关总署统计数据发现,今年1-6月,我国内地累计出口彩电2255万台,同比下降了48.7%。而在香港上市的创维最新报告的利润大降四成,其中核心要素即是出口受阻。
多位行业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导致内地彩电企业前几年风生水起的海外市场如此重挫,首要原因是产业转型速度太快。这两年欧美市场向平板电视过渡的速度成几何级数,CRT电视市场大幅缩水。而多年来中国彩电业经过积累建立起来的优势则几乎全在CRT领域,集中了全球七成以上CRT电视产能的“大象”转身艰难,难免受到冲击。有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彩电总产量为3835万台,产销率达99.8%,尽管CRT电视的产量从77.1%下降至67.5%,但仍无法满足国外发达市场的平板需求。
“台湾液晶显示器厂商大规模OEM,也对内地整机企业海外市场造成强力冲击。”有企业负责人称,越来越多的国际巨头开始用台湾企业代工生产。在8月16日索尼彩电新品发布会上,索尼全球电视业务本部高级部长吉川孝雄就明确表示,索尼将优先发展大屏幕电视,小尺寸液晶电视方面将交给台湾企业OEM。夏普24日在上海的新品战略发布会上也透露,部分中小尺寸液晶体电视将由台湾企业代工。随着这股势力的急速膨胀,直接打乱了内地企业的正常做法,导致很多企业也纷纷采用OEM的方式来布局海外市场,自身产品大幅萎缩。
对于CRT时代已经打遍市场无敌手的内地彩电企业而言,海外市场遭受的冲击并非目前唯一困局,即使在国内市场,洋品牌的跳水突袭也呈加剧之势。
记者从家电卖场调查发现,在国庆、元旦双节临近期间,洋品牌再度充当起了降价“急先锋”。一些主流合资品牌液晶电视的价格在不断下降:东芝C3000C旗舰面临上市,上代旗舰液晶系列猛降3200元,从之前18990元降到了15780元。此外,飞利浦37英寸液晶电视也出手降价,价格从12000元降到11000元。去年国庆,索尼成为第一个杀出来进行市场攻击的洋品牌,当时对国产品牌造成“地震”式冲击,在日前的新品推荐会上,吉川孝雄对本报记者直言,虽然不会一再纠缠于价格,但在中国市场将主动顺应情况变化,在32英寸到57英寸的全线范围内保持价格竞争力。这显然已对多年来索尼保持高端高价的“顽固”策略作了重大调整。
海外市场遭遇重大挑战,本土市场如何出新成为内地主流彩电企业当前考量的核心问题。8月26日,TCL在业内展开最大规模的体验式营销活动告一段落,作为其全高清战略的重要延展和有机组成部分,TCL多媒体中国业务中心副总裁李璐表示,共有89万人次通过网站和论坛参与了这次体验营销活动,结果显示全高清和大屏幕已成为液晶电视的发展趋势,近50%的用户认为理想中的液晶电视应在42英寸以上。国产平板电视只有得到更多潜在消费者的认可才能跳出价格窠臼迎战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