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缺少配套标准 数字电视产业化仍然有难度

来源:经济参考报 更新日期:2007-08-09 作者:韩丹

  8月1日,我国强制实施了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数字电视的产业化进程也随即启动。业内专家认为,从目前来看,数字电视产业化仍有难度。因为以上强制性国标只规范了广播电视信号格式,并没有对接收等设备进行标准化的规范,也就是没有配套标准,使得目前所有设备都无标准可依,生产机顶盒和彩电的企业也不敢批量生产,产业化无从谈起。

数字电视产业化受质疑

  近期,广电总局曾发表通知指出,目前市场上并没有完全符合国标的发射机、接收机和测试仪器。同时,广电总局正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发射机、接收终端、芯片以及测试仪器等完成产业化的准备。
  此消息一出,媒体纷纷质疑国产设备不符合国标,继而无法实施产业化。也就是说,我国还没有做好数字电视产业化的基本准备。

  然而,业内专家对此表示,“国产设备不符合国标”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不管是上海高清还是凌迅公司的芯片,都实现了国标的部分工作模式,只是没有实现全部工作模式。符合国标一部分,并不等于不符合国标。
  据介绍,国标中有300多个可选的工作模式,凌迅公司生产的芯片能实现其中的70多种工作模式,上海高清的芯片能实现其中的十几种工作模式。业内专家说,芯片不一定要全部实现国标中的300多个工作模式才能用,在实际使用中,多数只应用其中一种工作模式,而且这种工作模式还是可以选择的。

  据悉,欧洲标准中也有400多种工作模式,但是,在欧洲投入实际使用的芯片至今也没有走通所有工作模式。专家认为,没有走通的工作模式可以作为未来可扩展性的功能应用,继续在产业化中优化,未必要在标准实施的初期就全部走通。此外,本土厂商已经做好产业化的准备,并不存在多大的技术障碍。

数字电视缺少配套标准

  清华大学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杨知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配套标准主要用于规范企业产品,用来测试与衡量数字电视的相关设备,如数字电视广播发射机、接收机顶盒和数字电视机以及相关的组网设备。由于这些配套标准尚不存在,符合国家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广播信号还没有播出,目前没有一台符合国家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数字电视机在商店出售。

  “现在整机企业在数字电视接收上不存在技术问题,只是标准的规范还没有,企业无法批量生产。”业内专家称,企业现在十分焦急,很多企业至少投入了上千万的研发与生产费用,但是,这些物质成本与时间成本到现在还无法回收。

  据悉,从2001年清华大学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研发中心推出第一款DMB-T芯片开始,国内八大彩电企业就紧跟其后,为其生产样机。如今,七年过去,清华DMB-T和国标DTMB一共已经推出了八个版本的芯片,国内数十家企业已经开发出了十多种应用样机。“这些年,彩电企业一直跟踪投入研发,到现在还没见到效果,是件很残酷的事情。”业内人士称。

  然而,业内专家认为,一旦配套标准出台,数字电视的产业化进程会很快,甚至会“喷发”式地增长。这是因为,首先,整机企业在数字电视上投入了多年,技术上基本成熟,只是在等待批量生产。其次,目前全国已有50多个城市用清华DMB-T标准方案或欧洲DVB-T标准上了数字电视,虽然这些地区的数字电视广播信号不符合国标,但多数只要加载符合国标的软件,将旧软件替换,就能播出符合国标的数字电视广播信号,不需大面积地做硬件上的改选,成本很低,且能很快实现。

中国企业将获先机

  据介绍,我国着力于自主研发数字电视标准,主要是为了避免数字电视产业重蹈DVD产业的覆辙、摆脱民族产业发展受制于国外标准的状况,并让本土企业获得优先发展的机会。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外资巨头也会在中国数字电视市场上加大投入,那么,本土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如何?

  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上与国外企业仍有较大差距,但是,我国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毕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且与国外标准差异性较大、自主创新程度较高,由于国内企业一直跟踪着中国自主标准的研发过程,在技术储备上是具有优势的。而国外企业虽然整体实力很强,但与国内企业相比,在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化的准备上还是晚了一步,这也是国家自主标准的好处之一。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