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代纯数码无压缩HDMI端口的各类器材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市场,有理由相信HDMI时代已经实实在在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了,AE也是顺应大流,以一部入门的带HDMI输出端口DVD机过渡到高清DVD时代,配合同样带HDMI端口的AV功放YAMAHA 4600在服役着。
对于YAMAHA的功放,最近也看了一些烧友对YAMAHA的搭配不少评价,特别是入门的中端热门型号1500,不如意的搭配也不少。首先要看到,这个档次的功放还很难有非常全面的表现。自己这几年也频繁的接触不少YAMAHA的中端机型,本着实践是硬道理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与态度,自己非常愿意把自己一些玩YAMAHA的使用心得,对于一些正在使用YAMAHA这些机型的烧友一些参考,如您条件允许,不坊来试试,如能对您的系统带来些改变,也是同玩YAMAHA的搭配动手实践的一种体现吧。
发烧友都是这样的,都对新入的器材寄予“厚望”,都希望效果能与自己想象中的理想声音而吻合,甚至能超越就更理想了。但音响也是非常“个性化”的产物,每人的口味都不一样,每件器材也一样,从它的诞生开始也在接受着烧友的选择口味,所以在出手之前最好清楚自己对于自己口味的理解,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而不合自己口味的,有时候也许并不是器材不好,可能是的搭配的问题,也有可能是环境的问题不如自己意而已,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就如我自己也是一样,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还没能力玩得起欧美的高端AV器材,只能求其次选择相对廉价些的日系器材了,这当中已经有妥协了,所以自己从来不会因为过于对器材寄与过高的“厚望”,但是从自己的实际对比后,还是可以找出比较适合自己口味的器材,在日系的几大品牌的AV器材里,自己也陆续换过些品牌,这些器材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一个是非常全面的,或多或少都存在些缺点,目前玩到现在还是觉得YAMAHA比较适合自己些,而日系器材里换代很快,几乎一年一个型号升级一次,买旗舰产品觉得代价有些大,所以觉得次旗舰才是希望玩得有质量些的选择,一方面这类产品有一定的旗舰技术移植下来,一方面也也比中级产品来得更宽松和从容些,不失为烧友的一种理智选择之一。
事实上,买来的器材表现不尽如意时,如果真的已经有这种情况,那么先不用着急,既然器材回来成定局了,暂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不坊冷静的观察器材的特点,慢慢理清加以分析总结。AE有时也是存在这样的问题的,但既然自认为自己算个“发烧友”,那么就那拿出些发烧友的折腾精神,多实验、多利用自己环境来反复调整,虽然不可都能保证器材“起死回生”,但相信能对系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一项比较容易见效的而花钱的方法就是——换线材。
在玩HIFI的系统里,“线材”往往成为系统里的“三大件”(音源、功放、箱子)的“第四大件”预算,如一万元的HIFI系统里有2(音源):3(功放):4(箱子):1(线材)的预算比例分配,可见线材也在器材里的预算内,有时候比例还要高些。虽然不是绝对,但也可在器材已经定型了的情况下来些调整。就如做菜一样,主原料备齐了,就看“师傅”使用什么“调料”与“方法”做出一盘“好菜”出来了。如YAMAHA的1500与2500,玩的人很多,这两个型号都是可以换电源线的,YAMHA的声音一贯的声音是比较中性些的,但国内的玩家大都喜欢厚实些的声音,这样更讨好大众化的耳朵些,虽然YAMAHA从05年系列的产品稍稍做得比原来厚了些,但整体的声线个人觉得还是属于比较中性化的,如果自己喜欢厚实些的风格,掌握了YAMAHA这个声音风格特点,就给它加些“味精”,在线材上尽量选择些厚实些风格的,来调和些,日系的AV机在AV上虽然还有妥协,也不可否认表现还是有一定的水平,但在表现HIFI音乐上与同价位的“HIFI系统”是有一定差距。所以个人愚见,用在AV系统线材相对与用在HIFI系统上的线材还是可以稍稍低个档次的,当然这也是个妥协办法,如没有预算限制也还可以试下的。
话题回到1500与2500上来,如喜欢厚实些的风格,首先就是把那条随机的电源线换掉,一条不贵的怪兽300与400的散线就能使1500与2500在听感声音的厚度上有不错的提升,AE在玩1500的时候就曾经用过怪兽的400签名版电源线,买的是二手的“洋垃圾”,对于在AV系统上的改变,还是满意的,后面虽然换了更好的线,但还是留了下来,如今又把它用在了4600上,还是有这个效果。对于我目前的AV系统,已经足够,符合我目前的口味。这个调整只是个“抛砖引玉”,还有不少方法可以改善,如AV系统的另一个“鸡肋”之处,就是音源方面,即使是目前使用得较多的日系旗舰极DVD机,表现音乐上能有个三、两千的纯CD机的效果就算不错的了,所以声音不好光抱怨功放还不是主要原因,应该从整体上加以分析,可以想象目前入门的几百元低价进口牌子机与更便宜的国产DVD机能有什么好的声音表现了,而目前这些机又占现在家庭使用的大多数啊……。还有就是通过调整公房的各项系数与合理的摆位来加强细部改善了,还有就是用质量好些的同轴及光纤线来搭配,更厉害的又有条件的就是E版推崇的“改造听音大环境”了。但无论怎样调整,还是以自己能承受的限度为基础。
说一说我最近折腾自己的S688与4600的HDMI线,使用了S688随机附带的HDMI线一个星期后,就觉得这条HDMI线有些“烂”。表现为,声音冷、窄、及高频有些刺,更不满的是有时候看碟使用那条HDMI线会莫名其妙的断掉正在传输的声音,在排除了机器的因数外,凭着自己对线材的一些理解,虽然HDMI线是新端口标准,带宽及传输更大,属于纯数码线,但应该还是有如使用HIFI的光纤与同轴线材一样,不同的档次都有自己的声音风格特点的,后面从3月份的“家庭影院技术”杂志的3月刊就得出了这个结论,杂志社组织的一批“HDMI”数码线材评测可看出各款线的风格特点都不尽相同。
我目前用了3款都不超过700元的HDMI线来搭配我的系统,这3款都很好的解决了松下S688那条随机线“掉线”的问题,到目前几乎还没碰到过这个问题,应该是很好的解决好了,可见那条随机线还是比较“次”,买了S688的DVD机不坊也换一条试一下,前2款我对于声音还不是很满意,但价格有也不是很贵,最后这次找到了一家生产HDMI线材的厂家,目前也帮不少洋品牌贴牌生产HDMI线,看了测试过的数据指标报告觉得比较不错,而且是最新2.0版本的,完全兼容于目前市面都还是1.1版本的器材。特别提一下的是:通过沟通,以后的HDMI线材高版本是完全兼容以下版本的,没有必要担心HDMI线高版本又搞一套不兼容以下标准出来,而搞得这个标准太复杂。出于是自己纯测试把玩目的,就不公布具体的厂家了的信息了。
第3次换HDMI线要了2条,一条3米长准备通过S688输出到4600;一条10米长的,由4600的HDMI视频输出端口接出到以后带HDMI的正投,这样基本能解决对应高清DVD所需的传输标准,这次对比的是HDMI传输音频部分。这线身的软硬粗细程度在几次使用当中觉得还是适中好,太粗硬的线身在接入端口时候不容易弯曲及容易脱离端口,太细软由于HDMI线里每一声道及视频部分的线太多,也比较复杂与娇贵,特别是过于弯曲时容易出现传输中的问题。
效果怎样了,至少目前对于声音表现很满意,一接上,放入自己熟悉的DVV片段就实在取不下来了,甚至放了几张音乐CD,比起前两次的HDMI线要好上不少,在密度感与声音平衡上表现得当,声音整体结实,也温暖些,力度感也不错,与4600配合得比较默契,基本达到了我对4600的理想满意度,到目前为止,折腾HDMI线已经确定下来,虽然还不确定是最好的搭配,至少自己是满意了,在花太多的费用在这个系统里已经无太大的意义了。用3米的HDMI线与同牌子的10米HDMI线通过反复的AB对比试听,我还真听步出这两根长短步同的线声音部分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样也好,就看以后的视频部分有衰减没有了。那是下一步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