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鸿海液晶电视上马 国内同行急议对策

液晶电视领域的微利机遇
来源:经济观察报 更新日期:2007-08-06 作者:佚名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微利机遇

  当鸿海一步步完成它在液晶电视领域产业布局时,国内企业却身陷旷日持久的价格战中难以自拔,平板电视行业眼下正濒临微利甚至亏损的危境。

  在微利之时进入一个行业,正是台湾代工企业多年来屡见不鲜的商业逻辑,而一旦大的代工企业凭借既有资源优势进入,上游原材料企业、整机组装企业、经销商构成的利益格局,往往就要发生新一轮的此消彼长。在鸿海挺进平板电视的过程中,对上述规律既有重演也有改写。

  一方面是2007平板电视市场需求强劲。赛诺市场调研机构家电分析师叶平指出,2006年,中国液晶电视的出口占全球的40%,国际市场的需求量很大,2007年全球液晶电视需求总量为7500万台,2008年有望达到8000多万台,2009年可能上亿。国际品牌企业如Sony、夏普Sharp、三星电子等2007年的液晶电视出货目标也水涨船高,均以1,000万台为目标。

  而另一面则是平板电视价格快速滑落导致代工工厂的利润也趋于微薄,是否拥有全球大规模制造据点的布局,成为代工厂商能否获利的关键。2006年以来,平板电视市场压缩利润以扩大市场份额蔚然成风。即使是索尼、夏普、三星等外资品牌大厂,也未能幸免。根据市场调研机构DisplaySearch统计,2006年第四季品牌利润首度跌破20%,下滑至13%。在这个过程中,平板电视产业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在摊薄成本,不仅终端电视市场价格不断下滑,上游液晶面板报价也不断下滑。产业链条完整的国际一线品牌大厂,在微利的市场环境中,开始抛弃以往坚持自己生产的观念,向代工企业释放订单。

  对于习惯于在微利的产业中取胜的鸿海来说,此时切入液晶电视组装业务已是水到渠成。分析鸿海的布局就可以发现,在液晶电视产业链中,除了渠道、品牌、基本化学材料等鸿海尚未分沾,其他重要的四个产业链位置(即整合监视器与液晶电视代工、面板、背光模组与机构件等),鸿海都已布局。凭借和品牌客户多年来的合作关系、掌握部分关键零组件、又没有液晶面板的成本压力,鸿海拿到液晶电视订单并非难事。

  另据记者获悉,看准液晶电视代工市场的不仅仅是鸿海。

  群创新闻发言人许嘉成也向记者坦言,“群创的主要竞争对手并非国内,而是冠捷。”

  7月31日,冠捷宣布其在平板电视领域的五年战略。原康佳平板营运中心总经理刘丹,甫一到任冠捷,就以冠捷亚洲区消费电子事业部总经理的身份宣布,冠捷目标2007年实现液晶电视销量看上300万台。

  此外,瑞轩2007年则朝150万台目标迈进,其他台系代工企业广达、纬创等2007年液晶电视组装出货均维持在100万台。夏普也开始委托声宝与夏普在台合资公司——夏宝代工32寸液晶电视。国际电视品牌大厂委托代工企业生产的比重已愈来愈高。

  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悖论。当一个产业陷入微利之时,却是代工企业获益之时,代工企业的进入,将进一步压低成本。

 标签: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