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品牌最近再次集体降价,意味着———平板电视品牌竞争呈现新格局
中外品牌争夺中端市场
最近,平板电视市场的国外品牌再次集体降价。
这已经不是国外品牌第一次集体降价了。从2006年国庆节开始,每逢大的节假日,国外品牌降价似乎已经形成了惯例。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提供的统计数据,以主流尺寸37英寸液晶电视市场为例,2006年9月之前,国外品牌比国内品牌的平均价格高出40%;而到了2007年2月,国外品牌比国内品牌仅高出10%左右。
“五一”降价期间,国外品牌在一线城市的销售额超过了国内品牌。不过降价一结束,销售额和销售量就又落后于国内品牌。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2007年春节所在的2月份,国外品牌的液晶零售额市场份额大幅飙升至51.3%,创下近3年来首度超越国内品牌的崭新纪录;但春节过后的3月份,又回落到47.5%的节前水平。这说明,价格仍是目前平板电视市场最有效的竞争手段之一,也意味着国外品牌已经开始以牺牲自己的部分利润,与国内品牌展开短兵相接的竞争。
说起国内平板电视市场,国内品牌与国外品牌的竞争可谓一波三折。2004年之前,国内平板电视市场规模较小,国外品牌拥有绝对优势,占据近80%的市场份额;2005年,国内品牌迅速崛起,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并一举占有了约80%的市场份额;2006年国庆节开始,国外品牌利用节假日期间的降价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国内品牌销量优势有所弱化,但两者的销售额基本相当。自此,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的竞争进入一种“胶着”状态。
国外品牌的主阵地一直是高端市场,而现在产品线已开始向中端、低端市场渗透。国内品牌过去的主阵地是低端市场,目前则将产品线向上延伸,积极开拓中端和高端市场。一时间,双方在中端市场展开了激烈竞争。
同国外品牌相比,国内品牌主要存在两大劣势。
中外品牌各有竞争优势
第一,芯片、显示屏等平板电视的核心技术仍被国外企业所控制。值得庆幸的是,这些核心技术没有被少数企业所垄断,面对巨大的市场,国外企业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平板显示屏的价格一路走低,为国内品牌控制成本从而降低价格提供了客观条件。另外,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寻求突破,海信在研制出CRT电视的芯片“信芯”后,又成功开发出平板电视的芯片,使海信的竞争力大增。
第二,国内品牌的品牌影响力仍稍逊于国外品牌。国内品牌要想整体上超越国外品牌,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从这个角度看,平板电视国内国外品牌之争应是一场持久战。
尽管如此,冷静分析,国内品牌在有些方面还占有一定优势。
首先,国内品牌在应用技术上更灵。以平板电视市场份额连续3年居第一位的海信为例,其优势体现在3方面,一是应对技术发展的能力强,能够快速地把新技术应用到产品中,像USB技术、打印技术、可录技术、时移技术,还有现在的120Hz技术,都是海信首先应用到产品中的;二是对国内用户消费需求把握得比较准确,这已在新产品开发上得以充分体现;三是产品线丰富。
其次,国内品牌的销售网络更广。
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国外品牌略占上风;在二级、三级市场,国内品牌则占据绝对优势。以往,不进行耗资巨大的渠道与售后系统建设,是国外品牌赚取高额利润的重要市场策略。在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昔日之长渐成今日之短。海信、长虹、TCL等国内品牌利用物流成本优势和销售网络优势,迅速布局二、三级城市市场,将成为国内品牌制胜的关键。
再者,国内品牌的售后服务更优。
国内品牌在全国均建有较为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维修网点可以满足售后服务的各项需要。今年4月初,海信最先推出显示屏保修3年等新的服务标准,随后,其他国内品牌纷纷跟进。国内品牌已在积极应对价格战的同时,开辟了第二战场———“服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