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全球等离子老大松下电器承认,公司非核心业务的液晶电视交货量今年上半年将增长67%,相比之下,等离子电视的交货量增幅预计只有30%多一点。
虽然全球巨头看淡等离子已经不是第一次,但这一系列的消息传入远在中国西南的四川长虹集团公司董事长赵勇耳中,应该是格外刺耳。毕竟此时距离长虹宣布总投资25亿美元的等离子项目正式开工尚不到30天,仪式上震天的锣鼓声犹在耳边。
三大理由已成过去时
巨头们的退缩理由很明显。
中国信息产业部近日发布的2007年中国第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的公告显示,与LCD(液晶)电视相比,PDP(等离子)电视出现严重下滑,一季度产量仅有11万台,仅为液晶电视296.9万台同期产量的3%。
全球著名市场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公布的数据也显示,继去年第四季度40—44英寸液晶电视机在全球的销量首次超过相同尺寸的等离子电视机后,今年第一季度,液晶在等离子退守的大屏幕市场进一步“紧逼”,预计液晶电视的全球销量在2006—2009年间将增长近两倍,从4600万台增加到1.12亿台;相比之下,等离子电视机的全球销量至多将从2006年的930万台增长到2009年的1690万台。
今天看来,长虹豪赌等离子让人有些想不通。该项目不仅是长虹成立49年来最大的投资,而且也是四川省目前为止金额最大的单笔项目投资,用长虹董事长赵勇的话说,“长虹集团现在所有的固定资产净值还不及这个项目的一半”。
但与当年选择站在等离子阵营的巨头们一样,等离子的迅速败退是长虹三年前无法预知的。2004年7月,长虹换帅,赵勇履新,此后长虹拉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复兴”计划。当年12月底,长虹向外界公布了酝酿已久的《平板战略白皮书》,宣布全面进军平板领域,争取在两年内成为世界三大平板电视提供商之一。
据一位接近长虹的知情人回忆,2005年4月,赵勇在一次董事会上首次提出生产等离子屏的想法,但遭到其他董事的一致反对。因为当时看来,等离子已经不占优势,在中国市场等离子和液晶的市场占有率是3:7。
但赵勇也有充分的理由。首先,相比液晶,等离子项目的投资和专利费“门槛低”,能以更少的工序、更快的时间、更低的设备投资完成同等产能产品的制造;其次,他认为在全球市场上,液晶屏由于生产厂家较多,产能过剩,因此价格不断下降,要赚钱较难,而等离子屏由于生产企业较少,基本处于供需平衡,所以投资等离子可以脱离“价格战”泥潭;第三,等离子屏降低成本空间大,未来竞争优势大。
此后,赵勇力排众议,2005年下半年开始秘密与日本先锋公司商谈合作,其后由于先锋的要价过高,导致谈判破裂。当年12月,长虹转而与同样有意建设等离子屏生产线的彩虹集团展开谈判。2006年4月,赵勇在四川省“工业强省会议”上正式宣布确定投资方向为等离子屏。
但事实证明,对于产业趋势的判断是何其不易。不仅三年后等离子与液晶早从3:7变成了3:97,长虹的“大平板战略”所期望的“在两年内成为世界三大平板电视提供商之一”的目标看来更是希望渺然。
为解决等离子屏的专利,2006年12月长虹斥资近1亿美元收购韩国欧利安公司。据称该公司拥有等离子屏方面365项专利,其中有12项属于基础核心专利,长虹希望通过专利交叉许可的方式解决专利付费的问题。
但消息刚一公布,长虹的核心技术已被指落后。据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童林夙教授介绍,欧利安此前拥有一个月产能仅在2000片左右的引导线,并没有真正的生产线,因此“并不具备生产高清面板的能力”。而欧利安至今也未公开亮明自己的技术以及真正的生产状况。童林夙甚至认为:“欧利安给长虹提供的不是第一流的技术,可能是第二代、第三代的东西,在韩国被证明不赚钱才卖给长虹。”
对于等离子屏生产线的核心技术提供方欧利安是否具备高清生产能力,长虹的新闻发言人何克斯不愿给记者以正面回答。但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大屏幕显示设备分会秘书长赵汉鼎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也分析说,由于日韩企业吸取了传统CRT时代将技术转让给中国企业的教训,在平板显示时代牢牢控制着向中国彩电企业的技术输出,所以欧利安的技术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确值得怀疑。
长虹在项目可行性的论证报告里,还多次引用了世界著名投行摩根士丹利在对等离子和液晶的投资效能比较分析后得出的“投资等离子利润更为丰厚”的结论,但该判断在市场竞争中同样“失效”。从2005年到2006年短短两年时间里,平板时代的中国彩电企业依然沉溺于CRT时代的价格战,把等离子和液晶这两个处于导入期的新产品迅速带进集体亏损的泥潭。目前42寸的等离子电视价格早已经降到万元以下,2006年整个行业的利润只有0.7%。
而对于等离子屏成本降价空间问题,尽管从理论上说,液晶电视中液晶屏占屏模组成本的60%—70%,驱动电路等占30%—40%;而等离子电视刚好相反,等离子屏占屏模组成本的30%—40%,所以等离子屏模组成本下降空间确实较大。但目前由于等离子核心技术集中在日本、韩国几家企业手中,技术不能在国内外企业间迅速扩散,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不密切,所以等离子成本始终居高不下,规模上也难以迅速增长。
对此,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技政策研究所张胜博士指出,在整个产业的系统竞争中,配套是第一位的,成本是第二位的,“如果各大厂商继续减缓对等离子的投入,恐怕技术上再先进,长虹想凭借一己之力就突出重围也是不现实的”。
未来的三大压力
但是,正如一位长虹高层所表示的,现在等离子项目对长虹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根据长虹此前公布的项目规划,等离子模组项目计划将分三期进行投入,项目第一期将投资6.75亿美元,预计2008年中期实现量产。在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长虹将在对关键制造工艺和设备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对等离子模组项目的二期、三期进行筹建,项目总投资将近25亿美元。
尽管长虹方面没有公布具体的项目成本回收预期,但其合作方彩虹公司的副总经理张少文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透露,当时项目计划书中的预期是5.3年左右。张胜认为,以当前等离子市场的发展速度,长虹的预期并不乐观。
虽然目前对于等离子和液晶从技术和未来市场的定局,业内专家也并没有形成压倒性的意见,张胜等人都表示,现在就对长虹等离子项目未来的命运做出判断仍为时过早,但是看起来,长虹的巨额赌注实在风险太大。
对于长虹样一向重视长远战略,不肯苟安的彩电企业,这样的冒险已经不是第一次。正是当年倪润峰的“降价牌”,让长虹登上了“彩电大王”的宝座。这之后,长虹在市场上表现得更为游刃有余,直到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遭遇“APEX”事件。
长虹的大胆个性可以说与生俱来,因为长虹身上肩负着另一个重担,那就是长虹所在的绵阳市的经济发展。1990年代后期,长虹销售收入占到绵阳市级工业产值的80%,所缴税收占市级财政的65%。长虹最红火的年代,也正是绵阳最风光的年代,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地市州中都仅次于成都。2000年,长虹在经历15年的高速发展后进入调整期,绵阳经济也随之进入长达5年的徘徊,到2004年,绵阳GDP增速排到了全省的倒数第一。
“长虹的发展可以说与绵阳息息相关,但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使得长虹和绵阳也不得不时时刻刻面对‘唇亡齿寒’的危险。”张胜表示,因此,绵阳要继续发展,或者说长虹要想尽快走出泥潭,就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
据上述长虹内部人士透露,虽然再次上位的赵勇深得绵阳市政府信任,但赵勇自己也应该明白,在长虹掌门人的位置上,“发展才是硬道理”,而无论是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还是自己的老板,都不可能给他太多的时间去慢慢成长。“由于在现有的产品基础上扩产已不现实,国际化道路又遭受‘APEX’事件打击,所以对于长虹来说,通过投资建立一个等离子上下游的配套产业基地来带动整个绵阳市的经济,也许不失为一个办法。”他说。
此次投资也得到了绵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长虹等离子项目拟建初期,绵阳市政府已承诺划拨给长虹不低于6亿元净资产的存量资产,用于支持等离子项目上马。
在行政报批层面,据长虹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该项目的进展更是行云流水:国家、省、市政府在投融资、产业配套、土地规划、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均鼎力相助;为了推进该项目,四川省成立了以省委副书记挂帅的协调小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相关部门特事特办,项目核准的效率前所未有。
即使如此,一向擅长“捕捉战机”的长虹此番要得到上天的再次垂青,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像中国光电协会液晶分会会长万博全对记者指出的:“当一个产业的绝大多数制造商都将自己的利润建立在上游制造商的降价基础和空间上,这个产业的生存能力就很值得怀疑了。而这其中对于那些反其道而行之,单枪匹马作战的企业来说,恐怕更是‘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