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液晶产品较为躁动的一年,先是液晶显示器的价格上涨,继而液晶电视面板的价格也大幅上调,至今仍未有停止的迹象。目前,涨价的主要是32英寸和37英寸的液晶面板,继4月份每片价格上涨了5美元后,32英寸液晶面板的平均价格又上浮20美元,而37英寸液晶面板上浮10美元。
液晶电视市场趋势 1、
此次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液晶面板的价格过低,不少液晶面板厂商在第1季度亏损严重。为了在第2季度能够盈利,它们通过控制产量及出货方式来提升液晶面板市场价格。另一个原因是三星、LG-飞利浦等主流面板厂商放慢了面板投资的速度和规模,使得一直下滑的5代、6代液晶面板的价格得以回升。
一些业内人事认为目前液晶面板价格上调是企业淡季限产保价的结果,这种提价事实上是面板厂家的战术安排,目的是为后市面板涨价作准备。
进入今年第二季度之后,各厂商随即颁布“限产调价”政策并调整相应战略。据调查公司IDC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台湾液晶面板的出货量直降了20.2%。
2、 液晶电视厂家多持观望态度
通常,上游液晶面板价格的上涨会带动下游平板电视价格上调,但是从渠道反馈信息看,大多数厂家都持观望态度,还未对液晶电视的价格作出相应调整。 业内人士透漏,只有液晶面板的价格占液晶电视市价的50%以内,厂商才会盈利。据ZDC分析,如今,市场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厂家不敢轻举妄动。如果某厂家将价格单独上调而其他厂家未跟着作出相应的调整,该厂家将会面临出局的危险。 此外,原本高高在上的外资平板电视自今年以来集体降价,这使得国内企业面对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业内资深人士认为,面板大降价过程中的最大压力有两个:一是外资液晶电视定价与中资基本一致,这将使中资彩电企业在液晶电视上增量而不增利;第二个压力来自液晶电视价格与CRT电视价格交集部分产生的对CRT电视的替代,中资彩电传统的市场基本盘会受到溶蚀。
面对上游液晶面板涨价和外资液晶电视降价的双重压力,国内液晶电视厂商如何应对呢?
目前,国产品牌在与外资品牌竞争中,仍然主打“价格战”。这就导致液晶电视的利润很微薄。上游液晶面板的涨价和外资品牌的趁势降价使液晶电视厂商陷入亏损的困境。于是,厂商只能将产能投向利润空间较大的大尺寸屏幕液晶电视。两个月来的涨价风潮,已经迫使下游液晶电视厂商将产能投向37英寸及以上的大屏幕产品。近来,日、韩品牌采用低价策略对国产品牌厂商进行打压。预计:今年下半年,中、日、韩大屏幕液晶电视的竞争将会是异常激烈的。
此外,由于等离子面板价格下降,液晶电视厂商也可以能将部门精力投向等离子电视。当前,TCL、海信、创维等部分国内彩电企业重新开始推出等离子电视,以弥补液晶面板涨价带来的利润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