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技术、透光效率掣肘LED发展
目前CCFL在背光模块市场中仍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尽管LED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但真正要能取代或相当部分取代CCFL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主要有成本、技术成熟度和透光效率等三方面的原因。
成本是影响LED背光模块普及的主要因素。虽然LED厂商针对LED背光源技术这一较弱部分已做了大幅度改善,然而LED与CCFL背光模块仍存在极大价差。2006年下半年,40英寸LED背光模块价格平均约为610美元,CCFL则为210美元,2者差距约为3倍。
LED背光模块价格若以每年平均跌幅为30%乐观预估,到2009年后才能与CCFL背光模块价位接近;若保守预估,LED背光模块价格以每年跌幅约20%计算,则LED背光模块与CCFL背光模块价格持平时间恐怕要在2010年以后。而且这只是考虑LED降价的情况,如果考虑其间CCFL也有10%的价格跌幅,达到两者价格持平则分别需要到2010年和2015年以后。目前普遍认为,在大尺寸市场,2011年前后LED将开始逐步取代CCFL;小尺寸市场上这个过程会早些开始。
LED背光用于电视需要等待无彩膜(Color Filterless)技术成熟。笔记本电脑面板使用侧入光,只需要一条光源,亮度既不用太高,也不需要用到功率芯片。但是,LCD电视却需要用到直下光源,LED的分布好像洒芝麻一样,如果想把每一颗都连在一起通电点亮,将会价格昂贵。而且目前CCFL的色彩饱和度也已经可以达到NTSC 90%以上,与一般CRT电视的色彩饱和度已经相差无几。LED的耗电量由于使用功率芯片比CCFL还要高,散热问题也有待解决;这些因素使得LED背光源虽然有先天上的优点,但却没有办法在市场上应用开来。
真正能使LCD电视利用R、G、B三色LED混色技术,可能要等到另一个技术发展成熟,即不用彩膜(Color Filterless)、利用场序(Field Sequential Color)的技术,实现彩色化。该技术不需要使用彩色滤光片所用的光刻胶来滤光,出光量大,所需要的LED个数少,因此减少了耗电,也就降低了成本。然而无彩膜的场序技术则要求液晶响应速度足够快。一般来说,液晶响应速度要快到1ms,才能在R、G、B三色转换下,达到3ms的视觉残留,有效消除LCD动画残影的问题。
为解决现在液晶响应速度不够快的问题,需要靠液晶“过电压”技术及背光源场序技术,同时要改善对比度,使画面足够清楚。其实画面清不清楚并不是背光源够不够亮的问题,对比度是否足够才是主因,因此不需要追求亮度而大量使用LED。这样,LED用于电视背光源,若采用RGB LED,对比值可以达到50000比1,配以使用无彩膜(Color Filterless)技术,功率可以降到82W,甚至比CCFL还要低,将有机会使LED背光技术真正应用于电视之中。
透光效率低是背光模块最大的致命点。以目前LED亮度技术来看,提高亮度并不太困难,但是伴随而来的高耗电量以及散热问题,却困扰着所有工程师。亮度的提升总是会有到达瓶颈的时候,如果因为在提高亮度方面努力却造成使用寿命的减短,似乎有点得不偿失。所以就整体而言,还是必须从改善背光模块的透光率开始,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由于背光光源必须使用反射膜、扩散膜等光学薄膜,来达到光源平均投射的目的,往往光耗损的现象就会因此而产生。根据研究,从传统背光光源所发射出来的光经过反射膜、扩散膜等光学薄膜之后,只会有约60%的光通过背光模块进入到偏光膜,最后出来的只剩下4%的光。也就是说,如果背光光源是10000nits,那么,最后投射出来的光只会有400nits,假设LCD面板规格需要500nits,那么背光光源的亮度就必须能够提供12000nits-13000nits的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