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品牌,份额过半
2003年,是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启动年,2004年,是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观望年,2005年,是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井喷年(同比增长480%),2006年,是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持续增长但增速递减年。
根据销售额计算,2005年初,国内品牌在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份额曾高达70%,国外品牌在国内品牌的强大攻势下,显得无能为力。但是,从2005年末开始,市场状况有了巨变,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反守为攻,液晶电视市场份额节节上升,到2007年初,国外品牌的销售额份额首次突破50%,对国内品牌造成了强大的威胁。
赛诺评论
“狼来了!”,这是不少人的感觉。其实,狼来了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分析它们怎么来的,优势在哪里,软肋在何方。
国外品牌,赢在哪里
赢在大城市市场
中国市场幅员辽阔,城市数目超过2200个,根据赛诺公司《2005年中国省市县购买力指数(PPI)报告》,我们把中国的市县分成五级,京沪广深属于特大城市,在这四个城市里,国外液晶电视品牌的销售份额超过65%;另外,赛诺定义了40多个一级城市,主要由天津、重庆和发达省会城市及部分发达地区级城市组成,在这些大城市中,国外液晶电视品牌的销售额份额超过50%。也就是说,国外液晶电视品牌的主要优势在四十多个大城市中。而在二级城市中,国外液晶电视品牌的份额明显缩小,只有40%,在三、四级市场上,国外液晶电视品牌的份额就更低了。
赛诺评论
品牌优势是国外品牌的强项,但渠道覆盖是它们的弱项,当国外品牌向二级甚至三、四级市场渗透的时候,就会遇到瓶颈了。
赢在中高端市场
一说到国外液晶电视品牌的战绩,很多人指责它们借用了国内品牌常用的价格武器。的确,自2005年末开始,索尼等国外品牌确实动用了低价手段。如,2005年第四季度,索尼在中国推出了两款液晶电视机型,即S40系列和V40系列,其中,S40系列就是索尼的低端机,为了抢占市场,索尼S40系列的价格曾大大低于三星同类机型的价格,并仅仅高于国内畅销机型价格的20%,靠此价格策略,使索尼液晶曾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然而,国外品牌并非孤注一掷地靠低价抢占市场,以索尼为例,2006年末,索尼推向市场3大系列40英寸液晶机型,分别为U200、V200、X200系列,其中,U200系列是低端机型,是索尼抢市场的主力机型,而V200、X200为中高端机型,其价格比U200系列分别高48%和99%(2006年第四季度),同时,这三款机型对索尼40英寸液晶电视的销售额贡献率分别为46%、43%、12%。显然,索尼确实靠低价赢得了市场,但同时也靠中高价位赢得了利润。三星等国外品牌也有类似的价格策略。
赛诺评论
低价抢市场,本来是国内品牌的“专利”,但这一“专利”被国外品牌“抢注”了,靠着相对低的价格,国外品牌对国内品牌形成了极大的威胁。但是,真正使国外品牌取胜的,还是中高端市场。当然,国外品牌在中国液晶市场上的制胜之道还有许多。
国内品牌,路在何方
开拓二级城市
如前所述,国外液晶品牌的强项在大城市,而国内品牌在二级城市市场上还处于相当的优势,但我们也发现,一些国外品牌在二级城市市场上的力度在加强,同时,部分国内品牌在这一市场上还没有出色的表现。所以,我们提出开拓二级城市市场的建议。
不要放弃高端
一提到与国外品牌的竞争,不少人马上想到的是降低价格,通过扩大价差来提高竞争力。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如果我们沿着这条思路走下去,肯定要通向死胡同。
在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竞争中,一些国内品牌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在降价、低价上下了很大功夫,以32英寸液晶电视2007年2月的数据为例,国内七大品牌中最低均价已经比最高均价低18%,但是,低价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比高价品牌好,丢了利润又丢市场,这更值得警惕。
因此,我们提出了“不要放弃高端”的建议。
关注前沿市场
中国的电视市场经历了黑白电视、CRT彩电、背投彩电、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微显电视等阶段,我们基本上是跟着国外的步子走,在大家都把重点放在液晶电视市场的今天,一定不能把全部赌注压在这一市场上。
我们坚持这样的观点,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市场不一定就是最适合企业的市场,只有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市场才是最适合企业的市场。这里所指的前沿市场,包括技术还没有定型的市场,也包括没有被大家公认的市场,这些市场往往前景难料,风险巨大,但很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在市场竞争中,如果大家都蜂拥在前景明朗,但竞争惨烈的市场上,多数只能作为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