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视市场中,近几年来等离子与液晶两大分类阵营一直有着极为激烈的较量,但随着索尼、东芝以及国内的创维、TCL等电视厂商纷纷宣布退出这一市场后,全球的等离子市场在近几年来明显的出现了萎缩的局面,等离子阵营中,也只剩下松下、日立、三星、先锋以及国内的长虹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厂商了。
有数据表明,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里,平板电视在全球的销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仅在中国市场上,就有了500万台的销售量,一份来自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仅在去年的头10个月里,国内液晶电视的产量就达到了700余万台,但数据同时显示,同期的等离子电视的产量却仅为53.2万台,同比下降了15.4%,总量甚至不足液晶电视的十分之一。
虽然等离子市场上,目前固守着前三位的松下、三星SDI和LG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加,但整体的销量却在下降,这一新兴市场无疑在经受着一轮残酷的市场考验。
近日,一份由由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家电课题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联合发布的《2005—2007年中国消费者平板电视使用评价报告》显示,拥有液晶电视消费者长时间观看以后感觉眼睛不太舒服的比重为8.2%,要高于等离子的4.2%,相比而言,消费者对液晶电视长时间观看舒适度的评价要低些。
中国数字电视标准符合性监测中心技术总监、信息产业数字电视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张素兵表示,在平板电视的各项技术指标中,对人眼感受产生影响的主要有清晰度、有用平均亮度、对比度、色域覆盖范围和运动图像拖尾时间5个指标,其中,液晶电视亮度较高,同时在运动图像拖尾时间上高于等离子电视,这是造成人眼主观和客观感受差异的主要原因。从实际产品使用角度看,亮度高主观感受清晰度会好,但过分追求高亮度是不合理的,一方面能耗会比较高,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保护人眼健康。
这样一份权威报告的诞生,对于一直濒临挣扎的等离子电视市场来讲,无疑带来了一份机遇,也算是再度挑起了等离子对于液晶电视份额骤增的冲击。
“其实早在06年9月份的时候,就曾由国内投巨资兴建了等离子电视生产基地的长虹牵头,海信、松下、日立、三星等8家国内外主流等离子厂商在电子视像协会框架下成立了等离子专业委员会,并试图在舆论上造出一些对于等离子有效的说法,当时他们就曾提出过液晶相对于等离子来说对眼睛的伤害要大一些,会影响人体健康的说法,只不过考虑到一些文化融合方面的因素,导致这样的舆论迟迟没有出台。”一位接受PConline新闻组采访的业内人士对于这种指标的出台似乎并不意外。
创维集团研究院的一位高层也向PConline表示,由于液晶本身不能发光,只能依靠背光源提供亮度。因此,看液晶电视无异于盯着一盏上百瓦的日光灯,这无疑对于人的视力是有损的,但这一问题早在去年下旬就有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液晶电视的“屏变”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液晶电视的眩光污染问题,它不但可以从电视内部图像自身亮度的变换进行调节,还可以根据观众的收视环境亮度的变化而变化。这其中利用芯片的光补偿技术,可以很好的控制画面的亮度,甚至能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其实等离子逐渐被边缘化跟他们固守着自己的价格体系也有着莫大的关系,在液晶电视接二连三地发动降价攻势时,等离子电视却始终不见有所活动,而且,现在有好几个厂商都采用了这种屏变的技术,且在价格上有着很大的优势。”该人士进一步表示。
就在全球等离子市场出现不同呈度的萎缩局面时,业内几家固守这一市场的厂商似乎并没有退缩,07年初,松下曾宣布,将投入24亿美元巨资兴建一座全球规模最大的等离子面板工厂,这座新工厂位于日本西部,将在明年夏天竣工投产,在经过逐步提升之后,未来的产能是每年1000块等离子显示屏。
而作为力挺等离子电视另一家实力厂商日立,近日也开始仿效松下,正式开始扩张海外电视市场,有消息称,日立将斥资2500万美金用以扩大平板电视的海外生产业务。该公司计划于4月起,开始在马来西亚生产等离子电视,针对澳洲与东南亚市场,每年出货15万台。今年夏季则计划斥资约80亿日元在捷克生产平面电视,每月产量约8万台在当地量产等离子与液晶电视,供应欧洲市场。
三星也同时加大了对于SDI公司等离子面板的购买力,三星电子在3月第一周等离子电视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2%,甚至超过了松下的26.1%,第二周领先优势继续扩大,三星微幅升至32.1%,而松下下滑到了25.7%。
早在去年10月,长虹以现金方式注资14.4亿元,将其与彩虹合营的公司——北京世纪双虹显示器公司的注资资本提升为18亿元。而双方合建的等离子屏生产线已经在四川绵阳破土动工,总投资额达8亿美元,前期投资3亿美元。按照计划,该生产线将在2008年3月正式竣工投产,量产后将达到年产200万块等离子屏的生产能力。
“其实等离子和液晶各有所取,液晶适合于显示清晰的静态图像,但等离子在播放高速移动的画面,如体育赛事的转播或动作类电影等方面的优势是液晶不可比拟的,这方面肯定会有一部分的消费群体,而且,这样标准的出台或多或少还是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取向的,其实等离子现在最大的失误还是市场定位以及价格方面的暨需调整,相信随着厂商对这一市场力度的加强,再加上市场的运作调整之后,等离子还是会开辟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市场。”另一位长期关注等离子市场的业内人士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