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来自蓝光的诱惑 三款蓝光碟机大比拼

来源:IT168 更新日期:2007-03-22 作者:龙猫

一波三折:索尼 BDP-S300

    就目前的显示技术来看,高清碟片Bru-ray DVD(蓝光)和HD DVD是目前最为成熟的两种光盘格式,当然这两项规格从公布起就开始就展开了激烈竞争,对于性能表现方面也是众说纷纭,其中Bru-ray DVD盘片拥有更大的容量,因此存储更多的数据,并且在内容提供方面特别是和好莱坞的众多影视“巨头”关系密切,因此被很多业内人士看好,说道播放器方面,就不能只看存储技术,而还有厂商技术支持,性能表现,性价比以及其他等诸多方面,因此简单的相比并不切实际,从产品细节入手会有更直观的比较。目前来看,虽然东芝的HD-DVD播放器是最先面市的产品,但是Blu-ray DVD播放器后发制人在产品数量上占有优势,包括SAMSUNG、SONY、PANASONIC都有产品面市,而Pioneer新品以及SONY的新一代产品即将面市,因此更值得关注与比较,对于希望马上想享受HD画面的用户来说,对它们的介绍与评价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波三折:从PS3到BDP-S1再到BDP-S300

  上市时间历经数次推延,SONY BDP-S1最终正式面世,其外形设计非常简洁,上下黑蓝的颜色几乎是平分面板。其支持输出1920×1080视频画面,对于各种不同的高清编码,例如MPEG2、MPEG4-AVC、VC1等,BDP-S1也能提供良好的支持。虽然有着一定的性能表现,但SONY BDP-S1注定是一款过渡性的产品,因为在其推出后不久,SONY就宣布了新一代Blu-ray DVD播放器BDP-S300的面市计划,更小巧的体积,完善的功能,相近的价格,消费的选择将十分明确。

BDP-S1

  SONY BDP-S300的价格预计为600美元,比目前其他品牌产品要便宜很多,作为主攻市场的产品,BDP-S300在性能方面的标下可圈可点,其支持CD、DVD、BD、BD-Rom、BD-Java、AVC-HD和刻录在DVD上的MP3及JPEG播放,支持MPEG2、MPEG4-AVC和VC1等多种高清视频格式,“x.v.Color”标志表示其符合xvYCC国际色彩范围标准,可以显示超过传统sRGB标准1.5倍的宽广色域,画面色彩还原度将更加丰富逼真。在视频方面,SONY BDP-S300可输出1080P影像,其还支持将普通DVD通过倍线功能升频至1080P输出,改善低分辨率画面的清晰程度。其还可以通过分量端子输出1080I影像。另外,其还采用24帧/秒电影播放模式,菲林感表现很具特色。在音频方面,SONY BDP-S300具备Dolby Digital Plus解码能力和模拟5.1声道接口,可通过HDMI接口直接输出线性PCM音乐。另外,针对SONY推出的BRAVIA系列产品,其还配备"BRAVIA Theater Sync"系统与之配备协调。

  整体评价:SONY的Blu-ray DVD播放器产品三级跳表现令人深刻,充分展示了其在蓝光DVD阵营中的核心能力,而且,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SONY对市场和对产品发展的定位和市场应对表现。这三代产品中,PS3与BDP-S300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方面是游戏娱乐的综合表现,另一个则代表了未来的普及发展,BDP-S1则是一款过渡产品,高昂的售价和并不太完善的表现令其市场并不成功,不过还是在Blu-ray DVD的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

“开山”作品:SAMSUNG BD-P1000

  蓝光DVD与HD-DVD阵营之间的竞争逐步白热化,首先面市的产品自然是各自阵营的重中之重,Toshiba推出的HD-DVD播放器最先亮相,而蓝光阵营中最先亮相的是SAMSUNG的BD-P1000,面对SONY和Pinoor当时产品的延期,BD-P1000的面市当时也可谓是“一面旗帜”。售价约为1000美元的产品在市场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从外形上看,SAMSUNG BD-P1000的设计延续了其一贯的风格,黑色为主题,蓝色为亮点,控制面板略微倾斜的设计很具个性。另外,机身小巧也是其特点之一。

  从配置上来看,SAMSUNG BD-P1000高端应用的的定位令其更方面设计都很全面,前面控制面板设置有两个储存卡插槽,共可支持包括SD、MMC、CF、MS等10种较为常用的存储卡,后端接口设计则包括了5.1声道、复合视频、S-Video、色差、HDMI、同轴与光纤数字音频等实用接口,略微有所缺憾的就是没有配备以太网接口。从其配置和性能方面开看,SAMSUNG BD-P1000还是非常全面的。其蓝光光驱采用了双光头设计,一个对应DVD与BD光盘,一个对应CD光盘,支持BD-ROM、BD-R/RE以及所有的DVD与CD光盘格式。在视频处理方面,其采用了采用美国模拟器件公司提供的的数字视频模拟转换芯片ADV7322,内置6个DAC,转换精度为11bit,输出数据精度为8bit。而且采用美国Genesis Microchip推出的FLI 8638视频特效处理与显示控制芯片,其集成了3D视频解码器,每像素的处理精度为10bit,可以实现画中画以及多画面显示等功能。此外,其采用Broadcom推出的64位CPU统一控制芯片BCM97438平台,支持MPEG-4 AVC/MPEG-2/VC-1等视频编码以及多样性的音频编码;在音频处理方面,其则采用了AsahiKASE推出的AK4358 192kHz 24-Bit 8声道的DAC芯片。整体来看,SAMSUNG BD-P1000的设计和配置方式非常简单,对于开发和升级是非常方便的。

  整体评价:作为Blu-ray阵营的首款商品化高清播放器,SAMSUNG BD-P1000的表现较为全面,支持720p/1080i和1080p视频信号输出,采用双光头设计,内置多种多声道解码格式,应用的BCM97438平台整体性表现不错。其读碟运行速度较快,系统较为稳定,不过画面的信噪比和细腻程度方面表现较差。而且色差端子不能输出720p和1080i信号也是一个表现较差的地方。

出色的音视频效果:Panasonic DMP-BD10

  目前市场上正在销售的Blu-ray DVD播放器产品中似乎只有SAMSUNG的BD-P1000和SONY的PS3游戏主机最为引人注目,其他一些产品则似乎人气不足,这其中就包括Panasonic推出的DMP-BD10,尽管这款产品有相对而言较为低廉的价格,在功能方面也表现不错,但市场似乎并不关注。这款产品的外观设计比较中规中矩,与SAMSUNG的产品相比时尚个性显然不足,85厘米的“厚”身材略显笨重,不过采用拉绒铝质材料的机身质感还是非常不错的,此外非常简洁的外形也是很好的设计理念。

  在接口配置方面Panasonic DMP-BD10的风格还是非常合理及实用的,HDMI端子位置可方便连接不同的显示设备,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器并没有采用之前宣称的1.3版HDMI,而依然采用1.2版本,这不仅减少了带宽,而且一些有趣的额外功能也实现不了。

  除了HDMI,这款产品还配备了RGB、S-Video以及composite视频接口等等,而在音频方面其则配备了其他产品没有的7.1声道模拟音频输出,这来源于其内置的Dolby Digital Plus解码器,虽然大部分蓝光碟片都没有支持7.1声道表现,不过有聊胜于无。还有,没有配备网卡接口使得这款产品无法进行网络冲浪时。

  在功能表现方面,Panasonic DMP-BD10支持MPEG-2、MPEG-4、以及DVD-Audio碟片。其能够将普通分辨率视频、720P以及1080i的视频源源提升至1080P输出,从而获得更好的显示画面表现。这款产品支持Pixel Precision Progressive处理,整机运行平台处理速度达到297MHZ,拥有14-bit视频DAC处理功能,并且为每一个声道配备192kHz/24-bit DAC处理能力。音频表现方面,除了Dolby Digital Plus以外,Panasonic DMP-BD10还支持无损PCM声道。通过未来的升级,这款产品还将获得Dolby TrueHD支持以及1.3版本HDMI表现。

  整体评价:Panasonic DMP-BD10是一款上市较早的产品,因此与SAMSUNG BD-P1000在很多地方都有可比较的意义,其在设计以及功能等方面的细节表现略胜SAMSUNG一筹,TrueHD和DTS-HD声音处理系统的应用是其产品亮点之一。产品表现较差的地方主要在于操作反应过慢,经过一些专业认识的测试,这款产品从打开电源、打开光驱、读取光盘到画面出现需要花费1分钟左右的时间,章节的切换也很慢,此外,由于遥控器的原因碟里的导航工作也相当繁琐,这些应用的较差表现令很多用户比较难以接受,也是其升级或推出下一代产品是需要着重考虑的。

  写在最后:经过数年的技术发展以及这一年来的市场表现,Blu-ray DVD播放器已经给用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市场基础方面也“站稳了脚跟”,而对于生产厂商以及研发者来说,则是获得了第一手的反馈与意见,其实,Blu-ray DVD播放器之间以及Blu-ray DVD播放器与HD-DVD播放器之间的竞争,现在才刚刚开始,关于配备的音视频元件、功能设定、产品兼容乃至外观设计等方面还将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笔者认为娱乐化还有网络化将是必定的前景之一,产品特点的分化发展也正逐步有所端倪体现。不管怎样,其都对我们未来的娱乐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值得我们关注并期待。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