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采访了国内几家主要的彩电厂家,中国企业认为,尽管中国彩电业与日韩企业仍有一定差距,但是中国企业并不是没有取胜的机会与空间。
事实上,在中国市场,中国和日韩企业各有各的生存之道,“日文”可以给中国企业敲敲警钟,但它们的观点可能是不全面的。
争论之一:
中国平板电视盈利靠上游降价?
“日文”称,中国彩电企业在平板电视时代延续了CRT(显像管)电视时代组装式的产业架构和价格战。而由于平板电视的上游关键部件占了成本的(包括液晶LCD和等离子PDP)90%(注:业内通行的说法是70%~80%)的份额,该文质疑道,中国彩电企业单纯依靠上游供应商降价,奢望实现盈利拐点,能兑现吗?
创维集团中国区营销总经理刘棠枝认为:“靠上游屏的降价来实现厂家的利润,这是一派胡言。”屏的价格是受市场的供需关系、技术进步等因素影响的。单纯的代工企业可能会靠屏降价来赚利润,但是中国的彩电企业不是单纯的代工厂。
他认为,平板电视赚钱与否还取决于关键部件成本以外的各种因素,比如彩电的应用技术,像创维的液晶就推出屏变、可录等功能,还有品牌、售后服务、渠道、推广等方面。所以,平板电视的整机仍有很大的价值空间可以挖掘。
TCL多媒体副总裁、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中国业务中心总经理韩青也认为,中国彩电企业的优势在于应用技术。而且,随着上游屏的不断降价,屏在平板电视中的成本比例会越来越小。
争论之二:
中国企业必须做上游吗?
“日文”称,日韩主要的彩电企业如索尼、松下、三星、LG都涉足了液晶和等离子的上游面板产业,从而掌握了平板电视的核心技术。该文质疑道,中国彩电企业有投资上游的吗?即使今天才投,还能获得核心技术吗?
刘棠枝认为,液晶面板等上游资源是公共资源,即使对将进入平板领域的企业也是开放的。现在有很多液晶面板厂,不能形成垄断。是否进军上游,要视每个企业的发展战略而定。彩电整机厂如果涉足上游面板,成功与否也是50%靠运气,50%看能力。
康佳多媒体营销事业部副总经理、平板业务中心总经理刘丹则反问,既然现在上游(指许多液晶面板企业)亏钱,彩电整机厂为什么一定要进去呢?
争论之三:
中国企业为多元显示做好技术储备了吗?
“日文”称,平板时代将呈现多元化显示技术的趋势,除了LCD和PDP,佳能还在研发SED,而索尼则在研发OLED。该文质问,在未来多元显示技术上,中国哪家彩电企业参与其中了?
刘棠枝指出,SED、OLED等新型发光材料和显示器件都还处于研发阶段。这两者中,现在OLED已应用于手机、PDA上,而OLED要应用于彩电上从技术到大规模生产还需要很长的过程。
刘丹认为,未来三五年将由LCD来主导平板产业,等离子会萎缩。而现在谈OLED、SED还早了5~10年。
争论之四:
平板电视由渠道定价吗?
“日文”称,中国平板电视的定价权受制连锁渠道商,因而往往被迫低价销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平板电视2007年盈利将成一场美梦。
刘棠枝指出,产品的定价权一直还在制造商手里,不管是彩电还是其他家电产品,因为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成本、费用构成厂家最清楚。不过,产品的毛利,是在厂商之间根据供求关系、某一时间段双方的谈判能力而进行不同分配。
韩清也直言,中国渠道多元化,价格肯定是由厂家制定的。
争论之五:
中国平板电视能盈利吗
“日文”称,基于多种理由,中国平板电视2007年能出现盈利拐点是值得怀疑的。
刘丹透露,康佳的平板彩电事实上已经赚钱了,而且从2006年开始,平板电视的销售收入在康佳彩电总体销售收入中的占比,2006年超过了30%,2007年将超过50%。
韩清认为,平板电视与CRT电视的盈利模式仍然有相通之处,价值链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不过,平板电视需要周转速度更快,这体现的是管理能力。TCL在国内市场平板电视2006年就已经盈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