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等离子市场从2006年以来就一直没有走出低谷,从整机企业到等离子屏的制造企业均对现在这种状况提出了质疑,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困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市场局面,这个问题不仅是整机企业考虑的问题,与上游制造企业也有相当大的关联性。针对这种状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家电课题组专家陆刃波提出,中国等离子市场重获新生需解决两大问题:一、与拥有丰富屏资源的液晶市场相比,等离子缺乏广泛、充足的屏资源供给,因为资源都掌握在日韩等少数企业手中。二、等离子技术门槛高,多数国内平板电视企业被重重的专利技术拒之门外,无法真正打开市场。
上游资源少制约等离子发展
与液晶电视市场不同的是,由于日韩对等离子技术掌握着决定的主动权,国产平板电视在等离子方面企业占不到太多便宜,因此在06年,数家国产电视企业先后放弃了等离子,发力液晶产业以赢得企业的生存机会。除了少数的几家如长虹、海信等国产企业还坚持两条腿走路之外,其他国产企业已经把重点完全的转移到了液晶电视的生产和营销上。
上游资源和技术的劣势使得中国等离子发展困难 |
如今的等离子市场三星、松下、日立、LG、飞利浦占据了国内等离子电视市场销量65%的份额,技术优势都牢牢掌握在日韩企业手里。陆刃波指出:日本企业向来患有“技术垄断症”,日本制造的产品技术含量高是公认的,可日本厂商把产品销往中国时,却死抱着技术垄断的信条不放,只要可能对自己产生一点影响的技术绝不出口给中国。甚至当美国、欧洲都放宽对华技术出口标准,从而抢占了手机、汽车大批市场份额时,日本却仍沉浸在“技术垄断症”里不能自拔。
这种方法限制了国内彩电企业对等离子发展的动力和可能,即压制了国产电视企业,也压制了整个国内等离子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要想改变这种局势,外资企业尤其是掌握上游技术的企业有必要像松下一样积极的宣传等离子技术,使等离子在行业中的认知度提升。另一方面,等离子市场的繁荣需要充足广泛的屏源作为基础,而对于现在的国内平板电视企业来说并没有上游等离子屏企业提供充足的屏资源,这都造成了国内等离子整体产业的低迷状态。再者,供过于求的液晶上游市场状况缩减了整机的成本,在短时期内市场份额飙升,即使愿意开发等离子电视的国产平板电视企业都无从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