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可以重复使用的课堂教学工具的黑板源自学习者个人使用的沙盘和石板。在发明造纸术后,学习者个人使用的书画工具在我国是毛笔和纸张,在西方是羽毛笔和纸张。但材料比较昂贵而且无法重复使用。于是,沙盘和石板作为自制或廉价的书画工具依然存在。
本文作者之一是在新中国刚建立时在上海的郊区嘉定县上的小学,曾经用过沙盘和石板。使用沙盘就是用细树枝或细木棍在一个装有沙子的扁盘中书画。写满了可以将沙子抹平后再次书画。石板石笔用特殊的石材做成,使用时用石笔在石板上书画,留下白色的印痕,并且很容易擦去重写。很快,学习者个人使用的砂盘和石板让位给铅笔和纸张,随后更有了钢笔和圆珠笔。铅笔的书画是可以擦去的(但次数有限),而钢笔和圆珠笔的书画是无法擦除的。用作课堂教学的书画工具必须满足“面向师生集体、易于重复使用、而且成本低廉”这样几个条件。这就是黑板和粉笔得以发明并推广应用的技术学、教育学和经济学基础。
近代以来,黑板加粉笔在传统校园课堂教学中已经建立起稳固的地位。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教授余也鲁曾经指出:传统学校的大多数教师依然相信:“学习成功与否,主要靠教师,而不是靠教材和手段。...世界上有过不少最出色的教育,例如孔夫子、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授徒,都是最朴素的面对面传授,除了老师的言传(语言)之外,什么教学新技术媒体都没有。
...近几百年出现的许多伟人也都是在非常简陋的教室里受的教育,除了教科书和黑板,同样其它什么媒体也没有”(余也鲁,1982)。美国的哈拉斯(Halas)和哈里斯(Harris)也指出:“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都确信,在交流中,文字比目视图像优越,并且,文字包含有较高的智慧和思想。现在发达国家的教育仍牢牢地立足于这种信念。”(哈拉斯和哈里斯,1982)。这种信念同近代学校教育几百年来实行的教师、教科书和教室三中心制的传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表明黑板加粉笔作为传统校园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已经经受住了几个世纪的考验。
从上世纪后期以来,我们又经历了从黑板到电子交互白板的演进过程。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了主要三个阶段:
- 从黑板到书写白板;
- 从书写白板到电子白板;
- 从电子白板到交互白板。
首先,主要是为了避免粉尘侵害师生健康,开始改进并使用各类无尘粉笔,但效果不够理想,于是干脆开始使用书写白板。书写白板用各种材质(木材、金属、塑料板材等)制作,相应地,使用各类彩色书写水笔,并使用特制的板擦擦除书画内容。如今,各国仍有大量书写白板在使用中,但始终并不普遍,在中小学尤不常见。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在其“面向师生集体、易于重复使用、而且成本低廉”方面比不上黑板加粉笔。
及至上世纪末叶,书写白板开始演进为电子白板。最早,电子白板就是配备了电子装置的书写白板,可以将白板上的书画内容存储起来并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或受众。后来,又发展为可以将电子白板上的书画内容存储在计算机中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和传输发送(如通过电子邮件)。当然,电子白板也可以作为计算机的投影屏板使用。但此时的电子白板与计算机的相互作用关系始终是单向的:
(1)电子白板上的书画内容可以存储到计算机中并做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可实现从电子白板到计算机的书画内容单向存储),但计算机处理结果并不呈现在电子白板上,即电子白板上的书画内容不会随着计算机的加工处理而随之改变(不能实现从计算机到电子白板的书画内容加工处理的逆向呈现);
(2)计算机通过投影仪可以将其屏幕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上(可实现从计算机到电子白板的屏幕内容单向投影),但在电子白板上无法对投影的计算机屏幕内容做任何加工处理或操作,即此时电子白板仅仅相当与一块普通屏板而已(不能实现从电子白板到计算机的屏幕内容加工处理的逆向操作)。正因为电子白板与计算机之间无法实现双向交互通信与操作,使得电子白板的应用推广受到重大限制。在教学实践中,电子白板的使用还不如书写白板普遍。
从电子白板发展到交互白板,这是白板发展史上的关键的一步。交互白板实现了白板与计算机之间的双向交互通信与操作。交互白板既是电子白板、同时又是计算机屏幕。在交互白板上的书画内容及其加工处理结果均被存储在计算机中,同时,在交互白板上可以实现对计算机的各种操作,所有对计算机屏幕内容的操作和加工处理的结果都会即时存储在计算机中和呈现在电子白板上。当然,交互白板自身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在进展之中而并未结束。但是,经过21世纪初最近数年的技术设计创新和实践应用改善,如今的交互白板已经基本成型,已经足以替代传统黑板担当起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课堂教学主流技术的重任。
在已经发表的许多文献中,人们常常将电子白板和交互白板混为一谈。比如毛向辉的文章(2003)就是如此。我们可以将交互白板称为电子交互白板(电子交互式白板)或交互电子白板(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了简明,我们建议直接称呼“交互白板”,以便与没有双向交互功能的“电子白板”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