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天气渐渐转凉一样,部分在十一促销周购得平板电视的朋友的心情也开始趋于平静,甚至还出现了少许的悔意。因为十一卖场上虽然买到了比国产品牌价格还要低的外资产品,但在服务上却没有国产厂商贴心;而国产品品牌虽然售后质保期长,但价格上却少了国品一向的低廉优势。于是不论是外资买单者还是国品买单者总能找到后悔的理由!笔者现在要说的是,如果你今年年末买进平板,那这样的悔意就不会产生。当然,理由并不仅仅是国产品牌2007年第四季度平板电视销量将突破240万台,全年总量将超过780万台这样的统计预测!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国产品牌当前正面临价格生死线,从去年十一左右国品的价格优势就已经不明显了,以至于到今年十一居然遭遇了渠道危机,连锁卖场纷纷出现了“扶洋抑国”的现象!
事实上,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每逢重大节假日,外资品牌平板电视都会在大城市中的大卖场展开大幅低价促销,部分外资品牌平板电视直逼价格底线。外资品牌展开的价格战也受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国内市场的整体比例已经突破半壁江山。面对国外品牌的价格冲击,国产品牌已经没有多少降价的空间,从而在与渠道商的争宠之争中陷入被动。据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前段时间上游掌握技术的厂家对液晶面板采取了限制供应,国产品牌不敢轻易降价。但由于在国庆期间国产品牌“失地”过多,国产品牌不得不在近段时间不断拉低价格收复市场。可以预计的是,在这方面在合资品牌不会任由国产品牌收复失地,近期平板彩电领域可能会出现一场大的“价格战”。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认为,在今年国庆黄金周市场,合资品牌再次利用价格手段挤压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国产品牌在今年黄金周再次惨遭“滑铁卢”是近期平板集体跳水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夺回丢掉的市场份额,国产平板十一后居然出现了今年彩电市场首次的大规模降价风潮,而这场风潮真正的高点必将是年末促销!
点评:不可否认,尽管国产品牌在平板领域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在技术以及品牌效应上依然不敌外资品牌,如果连价格这个保底的优势都丧失殆尽,那么国产品牌只能退居二线,靠城乡市场来维持生计了。显然,这是任何一个国产品牌所不能接受的,所以,2007年年末,平板市场将上演一场决定生死的价格大决战!
平板市场飞速发展
对中国人来讲,奥运前买个平板电视怎么说都不算奢侈,毕竟这是在咱家门口第一次举行奥运。别的不说,就算是帮助政府完成“高清奥运”承诺也是个理由吧。不过笔者要说的是,翻开日历你看看,除了08年五一,就剩下今年年末算是个“大节假日”了。即便是明年“五一”黄金周不被取消,随着需求的突然加剧,谁也不敢保证平板不会来个“集体”涨价。所以,综合来看,备战奥运今年年末采购平板是比较明智的一个抉择!
据权威机构预计,2008年中国彩电市场容量将超过1800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平板电视将突破1400亿元。苏宁电器营销总部执行总裁金明认为,2008年是奥运年,更将是彩电的丰收年。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全球范围内奥运会将掀起彩电消费的高潮。作为主办国,在中国国内市场,此前的中怡康预测2008年彩电市场总量3734万台,较2007年台数增加200万台,其中的增量主要是平板电视,平板电视的市场总量将达1150万台,递增幅度为55%。
然而,根据今年前三个季度和十一黄金周的销售分析,平板电视递增幅度将近100%,2008年平板市场将会超出预期,有望达到1500万台。另外,作为主办国,中国届时将用数字高清电视地面广播设备转播北京奥运会,2010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这也必将掀起一个全高清电视购买的热潮。很多业商家也认为,随着近期液晶模板的大量供应,加上看奥运比赛的效应,在奥运举办前期将在国内出现一个大量购买液晶电视的高潮,价格会继续下降,预计能够达到普通市民所能接受的价位!
点评:国内平板的份额下降主要是因为研发和制造能力不足,其最强势的营销方式已经被外资品牌复制。奥运对于彩电的大量需求,对于长期处于劣势的国产平板电视厂家来讲是一绝佳的反攻良机。国产品牌没有理由不提前出手,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反攻目前已经拉开序幕,年末将迎来第一个高潮!
在外资品牌的带动下,平板电视企业曾纷纷以“平板电视非电视”为由,拒不执行国家“三包”规定,尤其是对显示屏包修上,基本上都将之排除在“三包”之外。日前,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宣布,我国平板电视首个售后行业“三包”标准——《平板电视售后服务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将从12月1日起施行。虽然该《意见》的要求不是很高,但对消费者而言,总算找到了一个带有强制性的维权依据!
如今,面对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家电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情况下,纷纷将目光聚焦在了售后服务上,服务战成了家电厂商竞争的重要手段:免费服务、延长售后“三包”时间、个性化服务等等,无一不是在服务的人性化上大做文章,但是在家电企业的人性化服务之争中,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平板电视却渐行渐远,故意偏离人性化服务之路。某些企业借口平板电视是高科技产品,不遵守国家相关法规,擅自解释法规,缩短售后服务时间,不仅非常不人性化,而且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严重侵害。
随着平板电视技术的成熟和社会各界的呼吁,本土知名品牌如海信、康佳、TCL、长虹、厦华、创维等纷纷回归了“三包”,承诺将显示屏的包修时间延长为3年。但外资品牌依旧实行游离于国家“三包”规定之外的缩水服务,有的实行显示屏包修2年,有的依然只实行整机包修1年的规定。记者近日在北京苏宁电器丰台路口店采访时发现,店内除了已经回归“三包”的本土品牌将显示屏包修3年的规定进行了明示外,外资品牌都保持了缄默。
对一些不执行国家“三包”的企业在销售中故意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严肃地指出,一些平板电视企业尤其是外资品牌,自己不想承担售后服务的责任,还摆出一副知名品牌、技术高明的面孔,故意误导消费者,不仅没有一点人性化,而且是非常不道德的,是对消费者的知情权的故意践踏,对这些企业,消费者应该提高警惕,以免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
点评:随着年末《平板电视售后服务实施意见》的实施,相信将会有更多的品牌提升服务质量,也会更大限度地警告低劣产品的上市。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意见》的实施会极大增强平板服务卖点的份量,让消费者在提高服务意识的同时,看到国产品牌的魅力!
虽然国产品牌再次遭遇“滑铁卢”,但从全国销售状况分析,国内消费群体对国产、外资平板电视的需求比重为7:3。以海信、长虹、康佳、创维、TCL为代表的国产平板电视企业以高品质、高技术含量产品,高保障的售后服务,赢得了在二、三级城市市场消费需求的稳步提升。如果年末价格反击战成功,那么重新夺会一级市场的霸主地位也不是不可能的!
近日,全球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发布最新的消费者行为调查指出,信任中国品牌胜于国外品牌的中国消费者比例可观,而且正在日益提高。在这次最新的调查中,表示只信任中国品牌的受访者总体比例升至53%,而2005年进行的同类调查中该比例为46%,表示只信任国外品牌的受访者仅有5%。在家用产品、制药、医疗保健和美容产品等大类,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更青睐中国品牌。这部分出于消费者的爱国情结,部分是对于国内产品质量的信心有所提高。市场份额的数据证实了中国消费者对国内品牌的偏向:例如,75%的消费者青睐本国制造的平板电视,而本土品牌的平板电视制造商占有81%的市场份额。
外资品牌虽然靠低价激发了外资品牌在个别大城市消费需求的增长,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国产平板电视企业仍占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外资品牌依靠集中营销降价模式将难以延续对其在全国平板电视市场消费需求的持续拉动,在国内平板市场的竞争中是不可长期施行的。渠道是不可或缺的竞争力,外资平板品牌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要克服渠道这个短板,而且长期低价策略也将影响外资品牌的美誉度。换句话说,低价普及并不是外资平板的目的,在一级市场突击打压国产品牌才是根本。十一后很多外资促销机型价格回升也证明了这一点!
点评: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信赖度的提升,说明国产平板已经愈发成熟!事实上,凭借良好的服务,不错的质量,以及年末的价格优势,消费者没有理由不考虑国产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