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LCOS的人都知道,从技术本身而言,它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技术,具有分辨率高、亮度高、能耗低、结构简单的特性,应该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但这一技术甫一诞生,其产业化的征途就一波三折。
LCOS技术在诞生初期被普遍看好,吸引了众多的厂商进入,1995年有厂商开始研发,很快JVC就开发出名为D-ILA的LCOS专利技术,到2001年LCOS厂商已扩至JVC、日立、三洋、3M、飞利浦、三星等9家企业,我国台湾继LCD之后还掀起了LCOS技术的生产热潮。
但是到了2005年前后,LCOS技术似乎还在导入初期就开始面临发展的停滞。飞利浦、英特尔等多个大型厂商相继宣布中止了LCOS生产计划。中国也因为飞利浦的退出等原因,致使中国LCOS产业联盟的工作受到影响,中国彩电厂商纷纷暂停LCOS背投产品的生产。
到了2006年,索尼和JVC的LCOS背投产品在北美市场取得战略性成功。2007年索尼、JVC、佳能等厂商将LCOS前投和背投产品投放中国市场,令业界对LCOS信心重树。
如今又有JVC和Syntax-Brillian对LCOS的放手。不过,此次JVC和Syntax-Brillian并非和飞利浦、英特尔的退出完全一样,这两家企业退出的主因并非技术不成熟,而是自身经营问题。同时,两家企业都对LCOS有所保留,JVC仅想放弃背投业务,但对LCOS在前投及近眼显示器(亦称为头戴显示器)的应用前景依然看好,并给予持续投入,而Syntax-Brillian业务仍然保留与LCOS相关的所有专利和知识产权,只授予Compound Photonics技术许可。
Syntax-Brillian不只有LCOS业务,同时还有液晶电视业务,在液晶市场红红火火且竞争日渐惨烈之时,该公司意识到必须集中精力做好一种业务,于是决定放弃LCOS制造业务,专注液晶电视业务。其液晶电视在中国市场也有销售,品牌为奥利维亚。
JVC则是因为资本层面的原因不得不退出LCOS背投业务。其控股公司松下因其经营不善,将持股转给日本另一公司建伍。在经营业绩的压力之下,JVC不得不放弃LCOS背投业务,主攻LCOS在前投及近眼显示器方面的应用市场。
这说明,尽管LCOS前景不太明朗,JVC和Syntax-Brillian两家厂商对于LCOS仍心存些许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