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音响系统是为舞台表演艺术服务的,或者说是为舞台艺术的听觉形象服务的。它是为表演艺术提供一个高品质声音重放的展示平台。
剧院音响系统通常包含两大方面,即建声与电声。其设计思想与理念是音响系统设计的一条“主线”,它贯穿于整个音响系统设计的全过程,系统各个部分的内容与构成都是紧紧围绕这一“主线”而展开的。因而,只有设计思想与理念是清晰的、完整的和正确的,才能给出一个符合使用要求的、完美的和高水平的系统设计。
舞台艺术可以概括为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从观众的角度就是常说的“看”和“听”两个方面。所以观众厅的设计首先应满足观众能看得好、听得好这些最基本的功能要求。剧院音响系统是为听觉形象服务的。
就音响系统设计而言,要摆脱传统的从“技术到工程”的设计模式,而要提倡从“技术到艺术”的设计理念,亦即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人性化与科技的结合。只有从“技术到艺术”所提出的系统设计,才能较全面地满足表演艺术的使用需要。就观众厅最终的音响效果而言,声音重发的还原度要高、逼真、自然(重电发声与原声的一致性)以及良好的声像定位(声像的一致性)和声音效果与剧情的一致性。总之,要最大限度地、最准确地体现出完整的舞台艺术表现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重发声与原声的一致性
现代剧院大多在一个特定的封闭的声学空间,由一套扩声设备将演出的各种声源进行扩声,同时与声源本身一同馈送至观众席。很明显,通过扩声设备还原出的重发声与声源本身(原声)是否一致这不仅是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个艺术问题。在音响系统设计中,不仅要从技术角度对重发声的各类技术指标进行设计,同时要对重发声与原声的一致性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并贯穿到设计的全过程中。
一致性的核心是音色的一致。重发声的音色,从物理角度分析,就是重发声中是否出现了原声中所没有的频谱分量。从音响系统来分析,一是认真作好观众厅的建筑声学设计。
首先是隔声处理,它是创造一个不受外界影响同时也不影响外界,即声场动态范围大的安静声场,它包括与外界的隔声,扩声房间的隔声,门窗、屋面隔声等等。
其次是降噪处理,它是降低声场内各种噪声如空调、风道、电器等设备噪声对观众厅声场听觉环境的干扰。
再次是音质设计,它包括反射声的组织与混响时间的计算,这些不仅影响重发声音色,丢失音乐的细节,改变音乐的频谱结构等,还影响重发声的空间感、清晰度,使声音含糊不清。在分析各界面性能的基础上,分别作好反射面和吸声面设计。然后在核算吸声材料的吸声量时,不仅量要合适,同时各频率的吸声量也要均匀,在观众厅各界面的分布也应均匀。
最后是声场缺陷的避免。这是影响重发声产生音色失真的重要因素,如声聚焦、颤抖声、驻波、回声、声影等。
当然,除此之外,在建声设计中也要注意对声场扩散作好处理使其声场均匀,使每个观众都能在观众席上聆听生理上最合适的听音声级,获取最佳的艺术效果。
音色一致性除认真做好建筑声学设计外,二是认真做好电声声信号的频谱结构。从技术角度讲,就是要求电声系统的非线性失真要小,频率响应要好,本噪声要低,动态范围要大。
笔者在参与湖北剧院建声与电声设计过程中,严格控制影响音色效果的建声因素。首先是防止观众厅高频吸声量过大,防止前次反射声和混响声的份量不足,导致音色无润无味。为此在作建声音质设计时,尽可能注意少用高频吸声过大的吸声结构,如纤维类材料和穿孔率过大且内填纤维类材料的穿孔吸声结构。二是控制观众厅低频吸声量,要做到低频段混响时间向低频端平滑增大,达到相应国家规范要求,使其低音有力、丰满。综上考虑,湖北剧院观众厅天棚采用大面积双层增强型石膏板,墙体中下部采用高密度板材,墙体上部采用少量高频吸声结构。完工后检测其混响时间频率特性为:125Hz:1.47秒,250Hz:1.35秒,500Hz:1.21秒,1kHz:1.29秒,2kHz:1.25秒,4kHz:1.13秒,很明显其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比较平滑,达到了国家标准,且无声学缺陷。同时为使本观众厅能适应多功能要求和剧情需要,扩声系统设计时选用了三台S0UNDWEB数字音频处理器,对电声系统进行全面的包含频率特性在内的处理与补偿。扩声系统峻工后,经测试其频率特性达到了国家音乐类一级标准。投入使用这五年时间内,接待国内外近百家演出团体,他们一致反映,低音厚实丰满,中音明亮圆润,高音清晰有色,艺术所追求的音质十分完美,是湖北武汉地区目前音响效果最好的一家专业演出场馆。实践证明,这类演出场馆的有关技术设计,必须依据艺术效果的需要,认真做好技术性的设计。只有这样,技术设计才能达到完美的艺术性功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