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编者按:对设在杭州和萧山的新生产基地的大规模投资是日本雅马哈总部为保持竞争优势、在快速发展的中国乐器市场赢得一席之地而采取的举措。
为遮挡中国南方梅雨季节的大雨,连排的停车位下保护着员工的摩托车,车库侧面,映入眼帘的就是雅马哈在杭州开设的外观栩栩如生的吉他和钢琴生产新厂,以西方的标准来看,这是为员工提供的小小的福利,而对厂里1600名员工来说,这是对他们细致的关怀,是雅马哈管理层采用“非现金”补偿方式来吸引和留住本地区技能最熟练的工人的方法之一。在一个人们对消费品没有多少体验、尚未有西方“质量”概念的庞大人口的国度里,在工厂生产线上怎样用人,就成了成败的制胜关键。这一点,雅马哈看得很准。
雅马哈要向全球乐器市场提供在中国制造的产品,杭州的工厂就是这一雄心勃勃计划的最新组成部分。公司在此不惜投入重金新开生产基地,并为其配置核心制造技术。除了在杭州建有60万平米的厂房外,雅马哈在临近的萧山区建有20万平米的厂房专业生产钢琴琴键、击弦机和管乐器;在中国北方城市天津设厂制造便携式键盘乐器;在苏州生产电子消费品;在广州有一家钢琴零配件厂。
这种巨额投资正反映出雅马哈的方针,它要在全球市场中成为“产品价值领袖”。尽管雅马哈从来不是“低成本”制造商的代名词,但在中国设厂,还是能保证它面对欧美强手时富有竞争力。雅马哈美国分公司执行副总裁特里·刘易斯认为,“产品定价要与价值相协调,我们非常在意维护产品价值”。
中国乐器市场发展最快,这已无可辩驳,而雅马哈中国基地的拓展也使其在这一世界发展最快的乐器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去年,全中国消费者购买钢琴的总数达到25万架,而钢琴在美国的销量为8.5万架,欧洲只有8万架。中国本土专家预测,因为经济普遍繁荣,加上音乐教师网络不断拓展,所以中国钢琴销量将持续上升,随着杭州基地的拓展,雅马哈管理层期待从中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具备最新发展水平的杭州和萧山工厂为消费者带来了信心,也给竞争者带来忧虑。雅马哈在华管理层对工厂和设备谈之甚少,却偏重于谈论对员工的培训效果,如何有效激励车间员工,才是竞争的关键所在。
雅马哈制造的钢琴数量超过了世界任何一家工厂,它深刻理解生产过程中人的重要性。无论是校准击弦机还是组装吉他,一件乐器好坏的细微之处体现在员工的劳动水准上,他们都要具备培训经历。要想在中国打造这样一支队伍,无疑是雅马哈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枝独秀,十年来这个国家的各个方面受到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迅速增长,培育出人们的文化消费意识,更为明显的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已涌入世界各个角落。在音乐制品行业里,低成本产品加上中国企业家的开拓意识,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吉他、钢琴、提琴、管乐器制造国而立于潮头的最前沿。数字令人诧异:2006年,这个国家产出的钢琴接近32.5万架,吉他400万把,管乐器37.5万支!
对于雅马哈这样的公司,经营所带来的问题尤为特殊。无论产地在哪,买雅马哈产品的消费者总能买到高度统一的产品。刘易斯解释道,“对雅马哈来说,一提到产品质量,地域问题就退居次要了,不管在哪里生产,我们对产品的标准要求都是一样的。这是客户的需求所在,也是我们保证品牌内在统一、完整的唯一措施”。
为保证质量和日本本部制造的产品一致,雅马哈采取了“缓进式”策略,逐渐加大其在华生产投入力度。
中国的基础设施与日本相比尚存差距,工人对制造优质钢琴的艺术认识有限,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日本雅马哈本部的最高质量要求呢?答案是,生产要格外小心谨慎推进,采取“渐进式”策略。尽管美国的零售商和消费者现在才慢慢意识到雅马哈的产品产自中国,而雅马哈实际上在中国建立的生产基地已近十年。
20世纪90年代中期,雅马哈明显地感到,要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一方面是保持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就是在中国日渐兴起的乐器市场中获得其应有的份额。在选址上,雅马哈可谓苦心挑选。最终,杭州和萧山因其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高效政府服务和劳动力密集程度而被选中。《福布斯》杂志将杭州列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宜商城市”。雅马哈的这一抉择还吸引了其他“蓝筹”公司纷纷入驻,这个地区是中国古代都城之一,有浓郁的历史氛围,马可?波罗曾赞其为世界“最美丽的城市”。如此种种有利条件,也许在雅马哈左右权衡的天平上增添了倾斜的砝码。
雅马哈在华的第一家工厂开办于1998年7月,生产简单的钢琴零部件,如键盘底座、琴腿和其他非关键部件,产品设计对象为入门的初学者。慢慢地,它开始开发技术,接起更具挑战的工作。两年之后,又开始有限量地组装一些管乐器,而零件却来自日本的木管和铜管乐器厂。随着技术工艺不断提高,又渐渐增加了更为复杂的组装线。
时至今日,萧山的大部分车间都在致力于生产钢琴琴键和击弦机,在萧山下线的击弦机和琴键与雅马哈在日本国内钢琴生产基地挂川市钢琴厂所生产的产品几乎没有差别,雅马哈杭州首席执行官OsamuChiba对此感到自豪。这一点,最高管理层显然是认可的:所生产的击弦机都将被安装在日本制造的雅马哈钢琴上。Chiba视其为公司缓进式的佐证,“这需要时间,但我们一直在准备”,他说。
三年前在萧山建立的供应基地推动了雅马哈加快进军中国的步伐,它开始加大在中国制造产品的力度,旋即在杭州建立了更高级的基地。现在,杭州的工厂已拥有年产5万架立式钢琴、5000架三角钢琴和近20万把吉他的制造能力。而雅马哈杭州首席执行官Chiba在执行“缓进”策略,开工的第一年,杭州车间全年的钢琴产量仅5800架;3年后,生产规模仍在低位徘徊,年产量不足2万架。Chiba是一名老员工,他在雅马哈从业30余年,拥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在谈到控制产量的原因时,他用略带口音的英语做出解释,简单却一语中的:“消费者买的是质量,不是数量”。
雅马哈另外一个不引人注目的投资手段是人,即对新进的中国工人培训。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雅马哈在制造技术改进上不遗余力。它是最早运用数控木材设备的制造商之一,还设立了自动化标准。日本钢琴车间开发出的先进机械工艺甚至催生了机器人核心技术,而且雅马哈的制造技术还被推广到其他行业中。这种高技术含量的生产设备同样配置在杭州车间里,生产线上设置自动运转带,把钢琴所需的各种后备零件有条不紊地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这个过程减少了费时的人工搬运,避免了运输中不必要的零件磨损。钢琴的背板和其他待组装的部件都通过数控刳刨机全面完成;还有一条自动化的上漆线,保证了钢琴外壳漆质经久、连续、美观;同样重要的是,车间无尘化环境堪与任何一家木材车间相媲美,雅马哈杭州首席执行官说,“只有在有保证的环境里才能造出有质量的产品”。
对机械工艺加大培训力度是全厂广泛、持久的投资项目。一名中国员工在为钢琴组装时,会有另一位有经验的老员工在一旁指导,适时为她提供建议或提出批评;装弦部门也有同样的培训,最富经验的员工帮助新员工正确安装调音钉。由于指导人员要花时间与受培训者不断沟通,像这样的适时指导无疑降低了生产速度。将10%的工厂劳动力投入培训而不是生产,所付出的直接代价是很大的:许多其他生产商在相同的时间内所制造产品的数量恐怕早已遥遥领先了。但对雅马哈来说,这是必经过程,以保证中国产品达到严格的质量标准。
明年,在中国制造的雅马哈产品会大举进入美国市场,美国经销商就可以检验在华生产的产品质量了。杭州工厂将会提供和雅马哈最近在美国佐治亚工厂托马森车间生产的相同钢琴型号;杭州生产的产品还将向美国市场供应大量普及型声学吉他,价位多在200美元至1000美元,这些产品原本在雅马哈台湾工厂制造。雅马哈在萧山生产的木管和铜管乐器的对象面向学生使用。
五年来,在中国扩大其生产基地一直是雅马哈追求的重要目标。然而管理层却希望零售商和消费者将此举看作“无足轻重”,这似乎自相矛盾,刘易斯解释,“客户所购中国造的雅马哈乐器的质量,和雅马哈一直以来遵循的质量承诺是一样的,如果产品的质量和价值达到高标准,那么产地在终端用户的眼里也就无足轻重了”。
雅马哈已走过一段很长的历史,今年,它又要庆祝成立120周年,自创办之初,它就在不断地适应着变革的世界。雅马哈创始人山叶寅楠几经打拼,先后办过制表厂,后又从事医药设备生意,但都以失败告终,可他善于动手,1887年,长辈让他修理一架梅森?汉姆琳牌簧风琴,这一偶然机会,激发雅马哈设立了一家簧风琴制作公司,紧接着1900年开始涉足钢琴制造,雅马哈这才跌跌撞撞地偶然步入乐器行当。
120年来,雅马哈株式会社经受住了各种灾难的考验:1923年的日本大地震严重摧毁了制造设备;1926年的劳资纠纷险些将公司推向破产边缘;随之而来的“经济大萧条”不仅使雅马哈的大多数竞争者出局,还严重冲击了日本国内音乐制品市场;二战期间美国战机的轰炸使公司变成一片废墟;上世纪80年代,日元剧烈升值又抵消了它的制造成本优势……尽管遭受一系列厄运,雅马哈还是成功地将自己的产品保持在应有的价位。最近,钢琴和管风琴市场下滑,为弥补损失,雅马哈又巧妙地加以应对,加大其产品向多元方向发展。
凭着过人的机警,雅马哈渡过了种种难以预见的难关,这也体现在“中国制造”的构思上,有一个信号是明确的:管理层正考虑作出“必要的”在华投资,从而在风云莫测的全球市场中保持公司应有的竞争力。雅马哈过去的表现印证出,他们未来可能还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