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销售旺季,平板彩电市场再度成为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角力的舞台。销售数据显示,外资品牌依然占据了市场强势。但在外资与国产品牌角力过程当中,双方的份额比、利润、发展策略等方面,却依然留存几大悬念。
此次“十一”黄金周,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相比于“五一”黄金周继续下滑,有关行业人士预言的“国产品牌在国庆期间有可能跌至10%以内”似乎得到了证实。国美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平板彩电主打外资品牌为主的策略,提前准备了大量的货源,最终上百台的52英寸夏普彩电销售一空,而其它的大屏幕合资品牌40英寸、42英寸、46英寸、47英寸降价风暴也掀起平板抢购狂潮。而在以中高端外资品牌为主的广百电器,外资品牌的比重已经上升到了86%,而在“五一”期间,这个数字还在80%左右徘徊。经历了今年“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的“洗礼”之后,国产品牌在市场份额中落后于外资品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但记者采访的某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产品牌下滑确实如此,但由此认为份额下滑到“10%以内”的看法并不全面。外资主要在一级市场,在二级、三级等市场,国产品牌的份额还是比较多的。当然,二三级市场所占的平板彩电的份额不算多,但“10%以内”的说法似乎并没有确切的市场统计可以证明。
“十一”黄金周,外资平板彩电占据市场份额的手段依然是大幅度降价。不过,外资平板品牌连续三个旺季开打价格战,虽然能在市场份额上有所提升,但却带来其平均利润的大幅度下降。近日,信息产业部公布的《1-8月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1-8月外资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率已远低于全行业平均增速,占全行业的利润比重已有明显的下降。”
此项统计也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家电问题研究者陆刃波认为,部分产品在技术上处于落后的外资品牌,已连续三年打起旺季价格战,继续采用“拼价格、拼材料”的低端方式欲图利空市场,是近年来常见于消费电子产业的战略衰退的典型迹象,与国内CRT产业演进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最终的结果可能将重蹈CRT的覆辙。
家电观察者、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刘步尘也认为,“当中国品牌开打价值战的时候,外资品牌却转向了价格战,这种品牌倒置现象发人深思。”目前主导降价的外资品牌主要是日资企业,他认为,日本作为全球家电霸主的地位正在受到来自中国的挑战,在此大势之下,日本企业的降价反扑不难理解,但长期价格战导致品牌竞争力下滑,这样的做法值得研究。
鉴于市场的动向,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广州国美总经理高集群透露,他们在平板电视当中采取了“高举高打”的策略,联合部分合资品牌平板彩电,将大尺寸平板彩电从原先的3万多元拉到2万元以内,由此引发其它彩电厂家自动调低价格,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带动整个市场的运动。
由此可见,价格是目前外资赢取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但业内分析认为,从长远来看,外资品牌的“招数”已经不新鲜。
创维广州分公司总经理董强分析道,外资品牌主要靠三个方式: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品牌拉动力,“很多外资公司从二十多年前就开始做广告,确实有很强的品牌吸引力”;二是在旺季强力压货,集中压到中心城市的主要市场,但这样做只能是暂时的,并不是长久的;三是瞬间大幅度降价,集中在“十一”黄金周这样的旺销阶段出货,但这样做的结果会把重心转移到批发商方面,真正的市场效果并不见好。
家电研究者刘步尘分析,随着平板市场向三四级城市的深入,国产的渠道优势进一步扩大将成为必然。同时,依附于渠道的售后服务、营销体系也将成为国产品牌制胜的又一关键因素。
此外,外资平板在技术应用上平均比康佳、海信、创维等国产品牌落后半年以上,以至于被动挑起价格战,以长期的品牌透支换来短时间内的份额提升。因此,未来外资品牌持续增长的“招数”如何,恐怕只有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