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日系彩电:中国市场将历经两大拐点!

1996年、2005年成拐点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日期:2007-10-23 作者:佚名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 1996年、2005年成拐点

    在共性和差异化战略的作用下,日本彩电企业在中国的彩电市场上,经历了1996年和2005年发展的两个拐点。

    CRT时代的1996年是日系彩电在中国市场的第一个拐点。1996年3月,长虹向全国发布了第一次大规模降价宣言——降低彩电价格8%~18%。此后,彩电价格战正式展开并延续下来,以康佳、TCL、长虹等为代表的中国彩电企业发起一轮轮的价格战。

    这场价格大战,直接导致两个结果:一是中国彩电三强(长虹、康佳、TCL)格局形成,中国品牌开始主导彩电市场;二是日系主导时代的结束,此前,日企普遍以领导者形象出现,此后则逐渐走向萎靡,徘徊低谷,多年没有实现大的改观,还受到了韩企和欧美企业的严峻挑战和威胁。

    当然,不少人认为,日系彩电最辉煌的时代莫过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消费者普遍以买到日本彩电而自豪,日立,东芝,三洋,松下,索尼等成为大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但某日本消费类电子企业中国区高级公关专员则表示,那段辉煌的历史需要辩证看,那时,中国人均收入较低,消费力水平不高,当时的中国市场相对于现在,并不算一个很大的市场。所以,彼时日企在中国市场的辉煌也是相对的。

    平板电视时代的2005年是日系彩电在中国市场的第二个拐点。此后,日企在中国市场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整策略,逐渐取得了良好业绩。

    一是中国市场已与上世纪80年代的消费力水平不可同日而语,日企更为重视中国市场,甚至表示“不在中国市场成功,就会在全球市场败北”。绝大多数企业都将品牌战略放在首位,企图以此唤醒人们对其在上世纪80年代的品牌记忆。

    二是产品策略迅速调整,从2005年开始,日企全部将彩电产品锁定平板电视,果断丢掉CRT电视这一市场包袱。

    三是平板电视的产品重点转向了高端大屏,不过,到了2006年,就调整为以中高端产品为主,以低端产品为辅的高中低端产品全线布局。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叶平表示,2006年年底,索尼推出U200、V200、X200系列40英寸液晶机型,U200系列为低端机型,是抢市场的主力,对其40英寸液晶电视的销售额贡献率达46%。

    四是在价格策略方面,不再固守高价格,从而2005年下半年开始动用了低价手段,与国产品牌和韩国品牌开打价格战,并在2006年“十一”发起的价格战后取得明显成效。日企靠低价赢得了市场,但同时也靠中高价位赢得了利润。

    仔细分析日企在中国从1996年开始低迷的根本性原因正是其共性所致:表现理性稳健的另一面就是策略不灵活,难以随机应变;而在2005年开始恢复的根本性原因则是缘于一系列的策略调整:由忽视中国市场到重视中国市场,市场策略更为灵活,走出了被动阴影。

 标签:
上一页 1 2 3 
本文导航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