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10月,国内液晶电视产量达712万台,同比增长124%;但同期,等离子电视产量却仅为53.2万台,同比下降15.4%,总量甚至不足液晶电视的1/10。但在进入2007年后,长虹宣布,由长虹、彩虹、美国MP公司共同出资打造的中国首条等离子屏生产线将于本月内在长虹总部所在地四川绵阳动工,该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约60亿元人民币。根据长虹方面透露的信息,这条生产线将于明年实现量产,届时可达到年产超过200万块等离子屏的生产能力,规模相当于目前世界等离子屏产能排名第五的日本先锋公司,这也将成为中国第一条等离子屏生产线。紧接着,松下中国总部证实,松下将斥资23.6亿美元建立一个全球最大的等离子屏工厂,建成后年产能力将相当于1000万片42英寸等离子屏。
对于等离子电视制造商逆市扩大生产,业内人士看好的并不多,但是替等离子叫屈的声音却越来越高涨。日立数字映像(中国)有限公司营业本部副本部长卫旭东认为,在国外销售状况良好的等离子产品之所以在国内销售会受到冲击,是因为“一些不负责任的所谓专业人员,提出了什么等离子过时论,混淆了消费者的视听”,等离子的舆论环境日趋恶化,以至逐渐影响到了消费者的信心。“如果我买平板电视的话,我会选择等离子电视。”信息产业部数字电视标准工作组组长刘全恩指出,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相比具有全数字化、动态清晰度高、动态能耗低、寿命长、可视角宽、画面对比度高等六大优势。但不幸的是,这些优势反被误读为劣势,其中误读最严重的是清晰度。造成消费者清晰度误区的原因是液晶电视分辨率较高,而不少厂商有意无意将显示屏分辨率作为判断平板电视清晰度的唯一标准。其实,清晰度不仅决定于分辨率,还受到电路、响应时间、对比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信息产业部数字电视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技术总监、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素兵告诉记者,在清晰度方面,应该说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各有优势,前者静态清晰度占优,后者动态清晰度占优。对于等离子和CRT电视来说,由于其响应时间达到微秒级,因此动态清晰度较高;而液晶电视由于其发光原理所限,响应时间较慢,显示动态画面时存在拖尾现象。测试显示,尽管一些高档大屏幕液晶电视分辨率达到1920×1080,显示静态图像时可以达到1080电视线的清晰度,但是动态清晰度却跌至600电视线左右。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等离子方面并没有选择开放产业链以吸引更多厂商进入,才造成了今天的不利局面。松下、先锋、LG、三星等几大主要的等离子面板制造商为了确保自身的垄断性收益,反而采用了限产保价的策略,所产的等离子面板又优先保障自有品牌的生产,外销数量少之又少。而液晶产业的上游更加开放,参与者包括了日、韩和中国台湾以及内地的企业。由于相互之间的竞争激烈,液晶面板的降价幅度更快,下游企业介入时的可选择性也更大。正因如此,大部分整机厂家才会一致转向液晶阵营,而宣传、推广时对液晶的倾斜也就成为必然。如果今后还仅仅是专家为等离子正名,几家企业单独扩产,没有一个更开放的竞争环境,等离子电视的前途仍然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