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厂商是国产品牌主要对手之一
此前,曾有报道称,CRT彩电退市论将有利于日韩彩电厂商,因为日韩彩电厂商多数已不做CRT彩电,而国产厂商依据CRT彩电占据了中国彩电大部分市场,如果只做平板电视将会把市场拱手让给日韩厂商。
对此,陆刃波表示,日韩品牌一直是我国国产品牌的主要竞争对手。韩国起步虽晚于日本,并且是靠引进日本技术发展起来的,但以三星、LG为代表的韩国企业对外来技术采取“差别化战略”,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逐渐赶超日本,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今年的世界杯无疑是各大电视厂商抢摊的绝佳良机。日韩、台湾等地面板厂商均下重本投资,使得平板电视价格频频下跌,无疑给国产平板企业带来不小压力。尽管日韩品牌掌握了成熟的技术,但在中国的平板市场中仍存在一些不小的阻力。
一味走高端路线
陆刃波在文章中称,以三星、LG为代表的韩系品牌,与其它非韩系品牌明显不同的是,他们掌握了成熟的技术,完全不必受国外企业制约,一直高度重视中国高端电视市场,在中国市场上实施“顶级产品战略”。然而产品一味走高端,即便消费者认可了品牌,但是其高昂的价格却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他认为,只考虑产品的技术进步性,不考虑消费者承受能力,韩系品牌的“顶级产品战略”未必能使产品在中国市场长期站稳脚跟。就拿2月份来说,液晶电视国外品牌中,产品均价在8000元以上的产品占到了国外品牌的81%,而此价格段的国内品牌份额仅占45%;而在低价格段,比如5000元以下的产品中,国外品牌在此价格段只有12%的产品,而本土品牌此价格段产品占到了31%。特别是在1.5万-2万元价格段市场,国外品牌份额为21%,而国内品牌仅为10%。即便目前平板电视上游产业产能过剩,以致平板电视价格纷纷下调,三星、LG这些昂贵的韩系品牌也不得不在价格上做相应调整,但相对其他非韩系品牌其价格仍高居不下。
根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调查办公室《2006年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状况调研报告(第二季度)》显示,2006年上半年液晶电视主流尺寸中,32英寸、37英寸、40英寸、42英寸每月的平均价格为6859元、8945元、13127元、16508元,对比市场上韩系品牌产品的价格,均要高出报告中平均价格一千元甚至数千元不等。
陆刃波认为,从目前中国的整体消费水平来看,不考虑价格因素,只追求尖端技术,前卫设计的消费者并不占多数。中国消费者是最务实的,随着消费观念的成熟转变,高性价比产品逐渐成为消费者的最终首选。随着国产品牌的技术日渐成熟,高端产品不再是韩系品牌的专利,TCL、厦华、海信、长虹这些国产品牌都致力于钻研自己的技术,并已纷纷推出精品国货,韩系品牌的“顶级产品战略”终将被粉碎。
品牌效应不是唯一
陆刃波在文章中还称,以三星、LG为代表的韩系品牌,近几年来品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在国内市场已产生良好的市场效应。
消费者对韩系品牌的认知度相对于过去已有很大的加深,从而引致消费者在选购平板电视时,由品牌的一种产品联想到另一种产品的消费。品牌光圈效应促发的联想消费,未必给消费者带来最理性和满意的选择。
他同时指出,韩系品牌虽然掌握了技术,并在上游生产线有不凡的表现力。但在性能价格、HD电视测试(含接口)、图像、音响、使用方便性等5大类30多项检测中,韩系品牌不足主要集中在调谐器接收、遥控器菜单和按键不方便等方面。从这一点来说,国产平板电视的技术品质与韩系厂商不相上下,甚至处于领先地位。
追本溯源,电视提供给消费者的无非是一个视听享受,人性化的操作方式同样影响消费者的选择,高价的尖端技术产品未必能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实惠,产品功能回归本位才是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角度出发,从这一点来说,国产品牌相对韩系品牌更容易从消费者实际需求出发来满足消费者。
服务质量难确保
陆刃波还表示,以韩系品牌的三星为代表来说,已意识到中国在世界市场的重要地位,到目前为止已在中国进行了大量投资。这些投入不仅是单纯的生产和销售产品,而且是在中国市场尽快引进三星电子拥有的世界最尖端的技术。虽然三星已在天津设立及运营数字电视研发中心,但目前部分尖端技术的核心部件生产地仍在韩国。
他指出,倘若平板电视产品某个具有尖端技术含量、核心的部件出现问题,在国内即便返厂进行维修也很难予以快速及时的反应。维修所需的关键核心原部件从韩国运往中国,如此一来,必然会延误产品的维修周期,服务质量必定大受影响。